:::
《乌麻吐须》中,王金樱饰演说书人。(张瑞宗 摄 中华王金樱传统文化艺术协会 提供)

中华王金樱传统文化艺术协会《乌麻吐须》 

2025/3/23 14:30  台北 大稻埕戏苑9楼剧场

「这袋乌麻子妳带著,花轿沿路行、妳沿路撒,等到来年春天乌麻吐须,阿爸就会当沿路去找妳……」

《乌麻吐须》改编自民间故事「蛇郎君」。「蛇郎君」流传在台湾的故事有许多版本,除了汉人,原住民也有类似的传说。谈到蛇郎君的故事起源,有研究认为可能是由中国移民带来台湾、再与原住民的版本交流而生,而亦有人再往前追溯,认为中国最早的版本很可能是受西方童话故事《美女与野兽》启发而产生。但在不同的文化中流传的版本,则会反映著该文化所重视的价值观。因此汉人的版本会比较强调女儿的孝道以及蛇郎君的富有。由此看来,中华王金樱传统文化艺术协会(后简称剧团)即是秉持著这样的核心价值改编故事;剧团或许因乌麻吐须的意象与蛇攀前行的姿态相似,加入了女儿出嫁沿路撒乌麻子的桥段,并以「乌麻吐须」命名,以加强台湾的在地风格。

猪屎伯(右,张闵钧饰)偷采花被蛇郎君(左,黄偲璇饰)抓到。(张瑞宗 摄 中华王金樱传统文化艺术协会 提供)

导演小咪在谢幕时说,原先设定蛇郎君是一出一小时左右的儿童剧,经过延长整编才进入到大稻埕戏苑演出。由本剧的制作人、也是编剧的王金樱饰演的说书人,以阿嬷说故事的方式揭开序幕。王金樱与小咪都是歌仔戏的资深表演艺师,在她们的精心编排与雕琢下,表演的可看性十足,无论是黄偲璇饰演的蛇郎君登场、张闵钧饰演的猪屎伯捡青蛙、吴昀珊饰演蜂婆飞个不停的hinn-啊-hinn、或是郑紫云饰演的三婶婆藏红龟粿桥段,可以想见在传说文本中或许都只是一两句话,却在他们手下转化为丰富的表演,相较于许多改编流于案头,剧团这一点真的相当令人赞叹。

舞台上演员道地且掺杂俗谚的台语、准确的戏感与身段,再搭配精美动画做成的布景,以及到位的专业群舞表演,观赏体验除了觉得是精致的儿童剧,更似相当具有临场感的精致教材有声书。

台新艺术-四连夜讲座广告图片
菜礤面(右,林芸丞饰)与鸭卵面(左,朱亮晞饰)姊妹在菅芒花丛中。(张瑞宗 摄 中华王金樱传统文化艺术协会 提供)

虽然制作质感与舞台表现都相当精良,但仍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细节。例如,开场时猪屎伯就是日日到蛇郎君家摘花,这才引得蛇郎君发火,要他用女儿赔偿(开场这幕真的很有《美女与野兽》的既视感),但却在女儿出嫁时不知道其目的地,于是给她乌麻子沿路撒以便带路。虽然动画制作的乌麻吐须意象很美、也很有台湾风情,但对照前后剧情却是有些矛盾。

此外,为了延长篇幅,增加了蛇郎君的戏分,设定他不甘于当冷血动物,因此来到曝日村生活,他「宁愿神仙不要做」、是自愿降级来到凡间,因此不仅有变出金银财宝的能耐,同时造桥铺路乐善好施,但同时又充满私刑正义(例如针对赌瘾的赌徒来借钱,处理方式是要剁他10只手指),角色的设定相当有趣。但当他遇到摘花贼猪屎伯、以及杀妻夺位欺骗自己的大姨子,处理方式竟然是「报官府」。我想,或许是因为传统上歌仔戏的男主角设定,有著「内心正派」的包袱,但「蛇」本来形象充满邪气,其实可塑性极高,在剧中戏分不多而且偏向保守,实在有点可惜。

鸭卵面(右,朱亮晞饰)拿针刺蜂婆(左,吴昀珊饰)。(张瑞宗 摄 中华王金樱传统文化艺术协会 提供)

延续著蛇郎君具有超凡能力的设定,剧中最大反派蔡礤面,怎能轻易在蛇郎君的府宅内行凶杀死妹妹?而且她在出场时就悲愤自己为何长得这么丑,可见跟妹妹鸡卵面长得不像,又怎能冒充她身分骗过蛇郎君呢?或许改变设定让两姊妹本就相似,个性却南辕北辙,因此受欢迎程度相差很大,这样会比较能够理解。

整体而言,尽管剧情上存在这一些矛盾,不过《乌麻吐须》是一部结构完整、表演精湛且充满台湾味道的歌仔音乐剧,融合了传统与现代元素,成功地将民间传说《蛇郎君》搬上舞台,在国宝级艺师王金樱、小咪的改编与指导下,演员们展现了高超的表演技艺,让演出生动且感染力十足,而我们也得以在这样的表演中,见证了歌仔戏表演艺术手把手传承的动人之处。

本篇文章开放阅览时间为 2025/04/30 ~ 2025/07/30
数位全阅览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