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勇辰
-
特别企画 Feature 编剧提案:面对犯罪事件,如何透过创作重新思考?
刘勇辰:事件永远是「罗生门式」的叙事
在我电脑桌面一个叫「创作」资料夹里,躺著许多写到一半的剧本。 其中不少都来自于当时在新闻上最耸人听闻的标题,在看到的一瞬间,便产生了非把它记录下来不可的冲动。我会搜索大量资料,并建成一个个的资料夹,在里面你会看到事件逐步发生、揭露,最终爆发,并隐约能听见受害者的哭声、世人的叹息。 里头包括了轰动社会的偷拍事件、虐童案、#Metoo事件⋯⋯这些题材之所以后来我没写下去,大多是因为不知道还该说些什么?会质疑自己是不是在迎合大众的猎奇心态,满足人们的窥视欲望?把真实生活的苦难,写成戏或故事,又会不会伤害到幸存的人?仅凭在剧场中,短暂地对这类惨剧惊鸿一瞥,真的就会让人做出改变吗? 然而其中也有案件,是我一直想写,只是方向还没想好的。其中一个资料夹叫「新北国三生杀人案」。 事件发生在2023年的耶诞节,新北市,一位郭姓的国三男生快步冲进了隔壁班教室,持弹簧刀向另一名杨姓少年捅了10刀,颈动脉、左胸、肾脏,每一刀都正中要害。少年历经两天抢救,宣告不治。 当警方调查杀人动机时竟发现,郭男根本不认识被害人,杀人的理由,是与他刚一同转入新学校的林姓乾妹,在午休时想找隔壁班朋友聊天,却被管秩序的杨男以「妳不是我们班的」要求离开。于是她找乾哥去替自己出气。最终,警方分别依杀人未遂、教唆罪移送两兄妹;少年法庭裁定郭男收容于少年观护所,林女责付监护人带回。 这件事在当时引发了巨大舆论,不仅是因为杀人,而是有人发现,林女在Instagram上留下「我未成年,法律会保护我」的限动,引发了网友与兄妹友人间的留言战,进而造成全网对两人发动公审、肉搜,挖出郭男家庭破裂、渉入帮派且有前科等细节。之后,新北地院又以网友行为违反《少事法》而要求下架相关贴文。 有发现吗?在这起事件中不管是网友还是法院的初衷,都是想要保护未成年人,但也都失败了。这就是描写「真实犯罪」让人容易想放弃的原因,因为在这类故事里,往往没有赢家,也缺少让人心满意足的解决方法。 但之所以我还是想写这个故事,是因为我当过一年的国中辅导老师。 那时有一位女学生,跟新闻中的女孩状况十分相似,叛逆、爱跑到隔壁班、结拜乾哥哥。她总喜欢说些特别狠毒的话伤害别人,原因可能是她来自重组家庭,一直没办法接受继
-
新锐艺评 Review
可惜这一屋子的精致
令我无法忘却的,是剧中刻画的光华历尽佛经所云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等人生至苦之后,手棒婴儿时掉下的眼泪,它是如此难能可贵、超出作者的掌握。因此滕夫人以笔轻触他眼角的那一瞬的惊讶无比动人,也带来唯一一线人性救赎的可能。可最后,却出现画面与违和感都极其强烈的和尚大队,强行将主角回收进一道法喜充满的白光中。似乎也将世间一切真情苦难历劫重生,囫囵吞枣地收进佛法无量的教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