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14堂星期二的课》演出剧照。(果陀剧场 提供)
焦点专题 Focus 当青年文学跃然舞台

用14年的时间,学会一个拥抱的方法:金士杰与卜学亮在《最后14堂星期二的课》的灵魂交会(下)

Q:在这上百场的演出中,两位如何始终保有初心登台?是否有发生过什么「意料之外」的事情?

金:对我们来说,这出戏很难允许「错误」,或者意外的发生。这可能也是何以我们在演出前需要这么漫长的等待吧。

现实中,我们是生活里的平凡人,没有遭遇不得了的生老病死,只是一步一步地老化。突然间,你一上台就得变成只剩几个月可以活的老先生,生命倒数计时的心灵状态,其间的悲哀不是我一个平凡人假装得来。

因此,演出本身便是生命的转化,是戏剧一直追求的「神灵附身」,不只是不能马虎,简直是有一点——神圣的。用这个字眼,我不敢大声说,但它是一个自我感知的东西,只得小心翼翼捧著这个戏,上台也不能让别人发现我演了一场、两场,我不给别人这个机会发现,甚至我自己都不允许发现。若我发现我带著一点过去的技巧痕迹演戏,我就会很讨厌我自己。在那片刻,你可以说犯了一个错,叫做「亵渎」,一个人马上就要演戏了,还自以为能「演得很像」。这就是亵渎。

亮:老师讲到这件事情,让我想起刚开始我们演出的时候,你甚至不要谢幕。你希望观众就在台上接受莫利教授的离开,所以曾希望不要走出来谢幕。

金:没错,所以是问巡演过程中曾发生什么意料之外的事,大概就是如此。演完以后,突然哪个长官要出来致词、忽然团队有人拿出大蛋糕说是谁谁生日,要观众一起吹蜡烛。我都有点无地自容——我刚刚才让那个角色咽下最后一口气,当下我的视线都只敢往地板看去,希望我消失,让我的肉身只存在观众的记忆里就好了,我不应该出现在谢幕的时刻,甚至还跟大家一起拍手、吃蛋糕?

艺@展览广告图片
直击2025Welcome大学路艺术节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金士杰

台湾知名演员,2014年凭著精湛演技入围第51届金马奖最佳男配角,2015年获得第6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最佳男配角奖,今年(2025)更入围第1届台北戏剧奖最佳戏剧类男演员奖。不仅影视圈耕耘不辍,他同时也是剧场界的核心创作分子,获赖声川赞誉为:「台湾现代剧场的开拓者及代表人物」,多年来一直从事于舞台剧演员及编导工作。从教书、创作、演员到导演,他相信人生是为一段旅程而来,因此,他在触类旁通的工作里尽兴而为,自由操控生活的脚步。他始终秉持著这个信念:「表演的母亲是生活。」

卜学亮

台湾知名节目主持人、演员与歌手。曾获:2000年、2001年、2019年台湾电视金钟奖综艺节目主持人奖;2024年台湾电视金钟奖益智及实境节目主持人奖/第9届金曲奖「最佳说唱唱片」奖 /《又一夜,他们说相声》。影视及剧场演出经验丰富,同时也担任知名动画《海底总动员》中文版配音。

Authors

作者

免费订阅电子报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