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彭弘智《会飞的墙》为机械装置,定时移动,布幕两面各为黑白,象征阴阳。
    艺@展览

    以艺术作为「化解」的仪式

    彭弘智个展「未完成之作」
  • 黄建豪
    聚光灯下 In the Spotlight

    黄建豪 不是那么「成功」,还是继续「嚎哮」

  • 透过丰富的肢体语汇、独特的舞蹈美学,《有可能,但现在不行》将卡夫卡笔下的等待、徒劳与黑色幽默转化为当代舞台语言,让观众在荒谬与诙谐中,感受与自身生命经验相互共鸣时刻。
    舞蹈

    荒谬舞蹈剧场《有可能,但现在不行》北中巡演启动 稻草人舞团以卡夫卡文学对话当代困境

  • 《解忧杂货店》
    新锐艺评 Review

    《解忧杂货店》舞台空间的穿越实验

    评果陀剧场《解忧杂货店》
饿。撞击。///沉寂。广告图片
跳到主要内容区块 网站导览

PAR 表演艺术杂志

:::
  • News艺讯
  • Preview演出
  • Feature专题
  • World国际
  • Columns专栏
  • People人物
  • Review评论
  • Focus话题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杂志
  • Subscriptions数位全阅览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数位全阅览
    2. Magazine 杂志
    3. Book 书籍
      1. 表演艺术年鉴
      2. 在两厅院遇见大师
      3. 两厅院创作全纪录
      4. 表艺文摘
      5. 达人系列
      6. NSO发现系列
      7. NSO歌剧系列
      8. 特刊
      9. 其它
    4. CD
      1. 两厅院乐典
      2. 其他
    5. DVD
  • 广告刊登
  • 联络我们
  • 会员专区
  • 繁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订阅电子报
:::

汪其楣

发表文章 3 篇
  • 幕后笔记BEHIND THE SCENE

    她舞、我忆,我们的戏

    演出当代人物,特别是还活著的人物,大凡敢尝试的人不多。剧场导演汪其楣在长年研究台湾「现代舞之母」蔡瑞月之后,决定书写当代人物,这比凭空臆造、随意发展要困难得多,为什么要做这么困难的「创作」?汪其楣说:「我们早该聆听彼此的故事,在我们的舞台上重建亲人与邻人的相貌。」

    文字|汪其楣
    第143期 / 2004年11月号
  • 戏曲

    素面版画中的绣像

    红眠床成了这位从未圆房的新娘的古坟,活脱脱的生活细节尤叫人不忍。其实她内心的探索适宜建立在这种生活关系中,女子与公婆、女子与小叔之间的相处或亲疏,都觉笔墨太少。

    文字|汪其楣
    第98期 / 2001年02月号
  • 台前幕后

    《记得香港》多少事?

    「香港九十九年,台北两小时」──岛屿的觥筹交错,能在舞台上醉梦几时?导演汪其楣取择作家施叔靑的小说为素材,让这些故事在台北的剧场中呈现,不是为了重演香港,只想记得香港人的一些爱恨情怨,一些抽象的记实。

    文字|汪其楣
    第54期 / 1997年05月号
免费订阅PAR电子报,获取更多艺文资讯!
*通过递交此表格,即表示您接受并同意已阅读本网站的使用条款,私隐政策和个人资料收集声明。
:::
PAR 表演艺术杂志
  • 关于我们
  • 联络我们
  • 广告刊登
  • 电子报
  • 国家表演艺术中心
  • 国家两厅院
  • 网站导览
国家表演艺术中心国家两厅院《PAR表演艺术》版权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统一编号 Tax Id number 00973926
本站所提供相关演出资讯,如有异动应以主办单位公告为准。
服务条款 | 隐私权声明 | 著作权声明
通过A无障碍网页检测

本网站使用 cookies
为提供您更多优质的内容,本网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术。 若继续阅览本网站内容,即表示您同意我们使用 cookies,关于更多 cookies 以及相关政策更新资讯,请阅读我们的隐私权政策与使用条款。

  • 搜寻
  • 广告刊登
  • 联络我们
  • 会员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