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瑞淸
-
焦点
沧桑看云
这是一场典型的以权力和人性的绞杀为祭台而建构起来的剑与血的祭礼,它从传统戏曲的格局中,蜕变衍生出一种以拷问人性为基本美学主题的新思路和新理想,在现代文化的视角中,让「戏曲文学」重新回到「人学」的创作轨迹。
-
大陆剧场
光芒掩盖下的阴影 上海戏坛风景线
上海人好时髦,曾经这里是夜夜笙歌,曲艺演出锣鼓喧天,各种剧团、戏班拥有著固定的捧场观众,但因著时代环境的改变,年轻人追求著新鲜娱乐,原先的传统剧场流失了大批观众,如今上海的京、昆、越剧团都面临了创作及经营上的生存挣扎。相较本刊三十八期上海专辑「正面」介绍上海表演活动,作者提出了「另类」的反思。
-
上海
上海艺坛档案
●上海滑稽剧团 上海滑稽剧团原名上海曲剧团,由来自民间的滑稽剧团和上海人民艺术剧院的方言话剧团等组成,建于一九七八年。这是一个不同于喜剧的剧种,它以江南地方语言为主,注重说、学、逗、唱(近似相声)。讲究噱头、笑料,形体造型夸张而诙谐。 音乐上多运用「九腔十八调」的戏曲、曲艺唱腔和通俗流行歌曲。语言上则以各地方言的误会、巧合、谐音等滑稽技巧来制造笑果,主要流行于江苏、浙江和上海等地区。其演出方式灵活多样,如在北方地区演出,则可随机改用北方语言而成普通话(国语)版。 上海滑稽剧团演出剧目通常都取材于现实生活内容,与时代联系密切。形式有滑稽剧、独脚戏(即南方相声)和曲艺说唱等。主要作品有《性命交关》、《啼笑皆非》、《满面春风》、《查户口》等等。传统题材有《三约牡丹亭.点秋香》、《祝枝山大闹明仁堂》等,其观众多为市井平民百姓,是目前上海戏坛拥有最大商业市场和观众群的剧种。 一九八二年由该团演员主演的《阿Q正传》一片曾获得瑞士维韦喜剧电影节金手杖奖。 ●上海芭蕾舞团 上海芭蕾舞团是中国大陆唯一的地方性专业舞团,建于一九七九年初,前身为上海舞蹈学校演出队,舞者主要来自该校芭蕾专业的历届毕业生。其中著名舞者曾在国际芭蕾大赛中获得奖项的有林建伟、汪齐凤、辛丽丽、杨新华等。 上海芭蕾舞团曾多次演出世界名作:《天鹅湖》、《吉赛尔》、《葛蓓莉亚》以及《罗密欧与茱丽叶》等等。同时还创作了芭蕾舞剧《白毛女》,「文革」期间,《白》剧成为著名的八个「样板戏」之一。 目前,该团正在创作民族芭蕾《梁山伯与祝英台》,计划五年内完成七出新剧目的创作,并同时将古典芭蕾《胡桃钳》、《唐吉诃德》及十多年来所创作的民族舞剧《鹿回头》、《阿Q正传》等精练为保留剧目。 ●上海交响乐团 上海交响乐团前身为成立于一八七九年的上海公共乐队。二十世纪初归上海租界当局管理,定名为上海工部局交响乐团。当时拥有众多外籍演奏人员,系当时国内最早的,也是代表最高水准的专
-
大陆剧场
求新、求变,或是「旧瓶新酒」? 九五年春天:上海剧坛的断简残片
经年保持有「海派传统」的上海戏剧活动,一直有求新、求变的气度和习惯。今年上半年的上海剧界,不管是传统戏曲、抑或是小剧场节目都有可观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