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柔缙
-
特别企画 Feature
我的印象七○
张照堂纯朴直接的人与环境 1943年生。资深摄影家,并从事纪录片制作。 七○年代的文化界、知识分子,开始开发乡土这条路线。那时候纪录片的概念还没进来,没有很多人在做。我们都还在摸索,做得比较简单,可能不够深入,但好好记录下当时的人、事,也很珍贵。 我那时候在中视工作,到处跑,拍纪录影像,有机会看到民间生态和生活里比较现实的面向。像是拍「新闻集锦」、「60分钟」,开始琢磨民间比较中、下阶层的、角落的、乡土的影像。黄春明他们策画的「芬芳宝岛」系列节目,用16厘米去拍摄台湾民间的东西在电视上播,那是最早的。我记得第一集是〈大甲妈祖回娘家〉,在一九七四到七五年间第一次看到,非常震撼。炮竹声、人山人海、信徒沿途跟著妈祖走路的虔诚、香客的好客里面有很大的民间情感在发酵。我今年也有去。隔了四十几年,很多景象不一样,但人的情感跟寄托还是一样。这是宗教信仰的力量,如果是政治信仰、文化信仰,可能很多人就改变了。 七○年代也是我摄影的转型期,大学拍比较概念性的作品,出社会工作之后,看见生活周遭人的情感,可以感觉到整个环境的氛围,对纪实摄影、纪录片都有些触发,开始认定那是我要走的方向。 我非常羡慕那时候的人和环境。当时比较纯朴,人的想法比较直接、简单、纯粹,拍得到深刻的东西。不管你喜欢什么,方向明确,可以比较专注、热忱地投入进去。现在环境变了,太多选择,人的面貌也错综复杂,不如以前直接有力。(采访整理 朱安如) 郭力昕动摇年代的思想启蒙 1956年生。媒体评论人、学者,现任政治大学广电系专任副教授兼系主任 七○年代台湾的位置不一样了,社会各方面都在动摇。美国和中国建交、台湾退出联合国,民众人心惶惶,充满不确定感。从这个缺口,社会力量开始动摇之前超稳定、高控制的结构。 那是我高中到大学的时候,最后两年在当兵。念东海外文系时,对文学、艺术比较有兴趣。台湾当时的杂志,以思潮性、文学性为主,蒋勋、奚淞当主编的《雄狮美术
-
特别企画 Feature 大众娱乐篇
电影赌马海水浴 好个悠闲时光
日本时代的休闲娱乐琳琅满目,除了电影、海水浴场、赌马、打撞球等等之外,台湾从清领进入日治后,现代都市开始形成,现代化都会的基本构造和机能,南北各大城市都已具足,当时的休闲娱乐活动远超过今天的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