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韦樵
-
话题追踪 Follow-ups
钟乔X郭庆亮 在边界相遇
2025年3月,钟乔应亚洲民众戏剧节协会(Asian Council for Peoples Culture)创办人莫昭如以「民众戏剧」的号召,率差事剧团、釜山空间剧场、ART GROUP C,以及日本魔幻大提琴师坂本弘道的《告别到南方去》制作团队,前往尼泊尔加德满都(Kathmandu),参与亚洲民众戏剧节协会主办的「国际民众戏剧节」(International People Theatre Festival,IPTF)(注1)。此行不仅重返1990年代曾与「南方」剧场伙伴并肩奋战的历史现场,更在现今的后冷战时代,于互为主体的状态中,持续探寻左翼文化相互参照与串连的可能。回首这段历程,自「亚洲民众戏剧:训练者之训练工作坊」(Asian People Theatre: Trainers Training Workshop,下称「训练工作坊」)在南韩首尔举办以来,至今恰逢35周年。
-
话题追踪 Follow-ups
钟乔X郭庆亮 在边界相遇
断连:新加坡民众戏剧的缺席 尽管亚洲民众戏剧的连带网络自1990年代逐步扩展,新加坡的身影却始终缺席,这一直是郭庆亮心中的一道困惑。对此,钟乔坦言,当年曾与菲律宾亚洲民众文化协会(Asian Council for Peoples Culture,下称ACPC)的导演Al Santos期待邀请由郭宝昆率领的实践话剧团参与。然而,考量新加坡政治环境的敏感性,尤其郭宝昆曾于1976年在人民行动党的左翼清洗行动中,因《内部安全法》与一大批华语剧场工作者一同遭拘禁,这使钟乔与ACPC选择审慎以对,最终错失了促成这场交流的契机。 回溯新加坡华语剧场的发展脉络,不难看出其与政治压迫历史之间的纠葛。自中国五四运动以来,左翼进步思想长期影响本地剧场风气,尤其华语戏剧作品最为鲜明。尽管新加坡作为冷战反共阵营的一支,戏剧却仍积极介入底层的社会运动,不仅回应时代处境、批判时局,也深化了剧场作为公共论述平台与政治动员的社会功能。然而,随著新加坡政府对华语文化与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打压日趋强硬,剧场的公共性逐渐被噤声,曾经强而有力的政治表述空间亦被大幅限缩。甚至在1994年,论坛剧场方法曾被视为危害公共秩序的艺术形式而不予补助;直到2003年,经由郭庆亮与戏剧盒的协商,才最终促使其正式「解禁」。 长期以来,新加坡的文化治理模式与其全面推动的资本主义国家发展战略紧密相扣。英语主导的语言政策、以商业效益为核心的艺术价值体系,使得英语及市场导向的戏剧作品逐渐成为舞台主流,更体现于艺术审查制度以及对艺术社会功能的界定与收编之中。这包含新加坡为向高度发达城市看齐,于2000年颁布 文字|简韦樵
官网限定报导 2025/09/19 -
特别企画 Feature
台北表演艺术中心:以场馆作为亚洲剧场平台
自2017年起,台北表演艺术中心(以下简称北艺中心)以「让亚洲发现亚洲」为理念筹办亚当计划(ADAM),借此连结亚太地区的艺术机构及创作,撑开互动的空间与思想的资源共享,成为各地创作者串连的集聚地,对「亚洲」的构成进行创作性的交流与探讨。 亚当计划在2023年正式迈入第7届,作为北艺中心开馆以来首次的实体交流年会,场馆则以构筑「亚洲共制中心」为目标,让台湾成为亚洲的交会站,向艺术家和场馆发出邀请,共建促进连结与分享的平台,提出一种重新理解亚洲的方式,北艺中心执行长王孟超甚至喊出「立足亚洲,望向世界」的宗旨。 台湾的交界优势 然而,尽管有具体、可计量和归类的地理基准,但对亚洲的想像却是恒常变动、不可化约的定义,并扩延出许多当代论述。尤其在南辕北辙的文化脉络、语言差异、历史经验、生命政治等面向,彼此又该如何借由表演艺术作为路径寻找异同之处,紧密地互动,进而形成亲密的共同体?受限于台湾的地理位置,我们看待亚洲观念几乎只放眼于「东亚」,又该如何连接从未交集过的区域与差异较大的文化,并产生更多当代表演的想像? 王孟超道出台湾处于交界地带的优势:「除了位于东北亚和东南亚的中间,亦是华人语系、南岛语系、新移民族群的混合体,在文化上有足够的多样性与精采度。但过往台湾的艺术环境及许多生成一直随著欧美的艺术养成和脚步前行,缺乏自信,更难以强调出独立性、真实的面向和独特的亚洲视角望向全球。即便如此,台湾还是能够在中华文化的传统基础上,发展出属于自身的身体形式,也在具有西方当代性学习当中,走向一种普世性,可以代表亚洲与西方沟通的其中一个方式。」
-
话题追踪 Follow-ups
从公共思辨出发 探索文化扎根的未来
由表演艺术联盟所策划的「2019表演艺术文化论坛」,在经历七月至九月全台北、中、南、东共八场分区会议之后,于十月廿七日于高雄卫武营国家艺术文化中心举办压轴的「全国论坛」。现场邀来文化部长郑丽君、教育部政务次长范巽绿与国表艺董事长朱宗庆等接受现场提问,对推广、教育、人才培育等面向,展开对话与讨论。
-
新锐艺评 Review
被压抑的唏嘘
《穷人的呼声》透过工作坊的培力与呈现,有意图让平常被压抑的移工,在公共空间主动抵抗权威与歧视,冲淡劳动阶级与族群意识。可惜在于,创作者在剧中所呈现的劳动现场极为片面,即便其有意点出每个职业在不同环境中,备尝各种艰辛,并欲透过移工迁徙的路径连贯场景,但创作者却用粗糙、单一手法直接拼凑,反而难以看见多种被压迫者的面孔,重叠桥段、戛然而止的转折导致批判的声响被碎裂化而渐弱。
-
话题追踪 Follow-ups
台南就是「甜」? 历史、空间与表演的未竟之业
台南市文化局为培力南方艺术「新评种」而成立的「望南艺评」全年度计划,今年在九月八、九日举行了年度论坛,以城市、空间、环境,及评论人之生态概说作为讨论重心,谈辩表演艺术形塑城市文化的当代意义,并藉著观察人、创作者、观众之三方对谈,梳理台南当前表演艺术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