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资婷
剧评人,现为成功大学建筑系博士后研究员。世新大学新闻系双主修中文系毕业,成功大学中文所与艺术所双硕士,成功大学建筑所与中文所双博士。博士论文为《抒情之后,离现代──以林徽因、王大闳为起点谈建筑与文学相遇论》、《抒情离现代:怀旧的能与不能──论林俊颕小说》,关注领域为现代文学、现当代文艺理论思潮、影像叙事与文化研究、跨领域研究、现当代建筑史与建筑理论,个人著作有《双声‧双身:当代电影中的分裂主体研究》(秀威出版)。
-
戏剧 从一间不起眼的旅社开始
《富贵Hù-Kuì!大旅社》 找到彼此的生活微光
台南永福路上,有间不起眼的旅社,Google评价为2.9分。其中一则评论写道「适合无家可归的可怜人的暂时栖身之所」。它是乐都大旅社,也是《富贵H-Ku!大旅社》的雏形。 一间旅社,与一个故事的原点 斜杠青年创作体的核心成员之一周韦廷回想以「旅社」作为创作主题,是因为台南人剧团团长李维睦经营民宿「开天窗」,激发斜杠青年创作体对这类型空间的想像。有了民宿这个概念雏形,她与朱怡文走访许多台南的老旧旅社,搜集创作灵感。某天来到乐都大旅社,竟然满租。听老板娘解释,才知道现在罕有短租旅客,大多是长期租户。 于是,她们非常好奇,一间位于城市角落不起眼的旅社,撇除来台南观光的旅客以外,究竟是谁会选择住在这里? 她们与居住于此的长辈长聊,意外发现房客大多是租屋市场里较不受欢迎的族群。其中一位阿姨告诉她们,不用特别准备什么证明就能入住,房客与老板娘的相处状态,早已超越纯粹的租赁关系,还多了患难相扶的友情。 某些社会难题,也在田调过程中浮现;但《富贵H-Ku!大旅社》没打算讨论严肃议题突显独身者困境,反倒想抓住人性里难得的温情一个与现今社会格格不入的场所,却能广纳世间的畸零人这样的故事已足够迷人。于是剧本编排上,设定旅店老板娘(朱殷秀饰)面临空间营运转型问题,结合面具的表演方式增添喜剧元素。订好主轴后,因担心演出过程打扰到「开天窗」的邻居,便辗转找寻两层楼高、具有民宿空间性质的场所,最后找到了张辉美术馆,将之打造成旅社。
-
回想与回响 Echo
白犬岛的战事与日常
近年因研究关系往返马祖多次。初踏上东莒这座岛屿,定位总在海上。从民宿老板娘手中接过一张纸本地图,试著从大坪前往大浦。地势起伏虽大,整个城镇的节奏却非常适宜散步,眼前美得彷如上天恩赐的景致,会让你忘记这里曾长年笼罩在死亡威胁下;当你尝试与此地长者聊天,你会发现这不是一次旅游,所在之地是个终日等待战争发生的军事遗址之岛,每个军事据点都像未愈合的开放性伤口,它被遗忘在国民义务教育里的地理与历史课本。
-
戏剧
生活是场徒劳的游戏
《公寓》依据李沐恩2017年台北文学奖舞台剧本组优等奖的同名作品改编,于决审会议上,剧场导演魏瑛娟已提出原作有「剧本单薄」、「角色塑造点到为止难以深入」、「明明是个很悲伤的故事,写得也不够狠,力道不够」等瑕疵。初次看到斜杠青年创作体青年自造《公寓》的文宣,首先想到的几个关键词便是「异化」与「疏离」虽是在人文领域中早被反复翻搅无数次的老梗,但标榜「青年发声X末日预言X特定场域」,搭配COVID-19确诊人数日益增加的2022,人人皆有难以从家屋中出走的生命经验,的确应景。
-
话题追踪 Follow-ups
致十六岁的恶情书
台南的「十六岁小戏节」今年来到第五届,由影响.新剧场带领的「少年扮戏计划」,每年征选青少年麋集一处,从《少年蒙太奇》、《在路上》、《万花筒》、《发角》到今年的《共振Resonance》,发展出属于自己青春的舞台故事。高中生们的日常主旋律,脱不了亲情、爱情、自我生命史与对时事的关注,每届皆触及身体缺憾与课业压力等议题,于《共振》中亦未缺席;舞台运用绷带的视觉意象,颇能呼应伴随成长之痛的愈合期必须给出空间,让疮口长出新肉。
-
企画特辑 Special
从理解青春创痛 到建构「文化记忆」
台南文化中心从二○一五年启动「十六岁小戏节」,其中由影响.新剧场艺术总监吕毅新担任计划主持人的「十六岁小剧场─少年扮戏计划」,让甄选出来的青少年透过戏剧课程培训及暑期排演,走完戏剧制作到演出的整段流程。今年的成果为《发角Huat-kak》,经过七次工作坊与廿次排练进行身体与声音开发,因应不同成员特质抛出问题、磨平锐角,自孩子的生命经验中串连线索编创成剧;演后更带领学员以即兴戏剧的方式走入社区,透过口述历史与长者互动,也建构了跨世代的文化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