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th Walz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从「伦敦梦」到「美国梦」?
斯特拉温斯基的英语歌剧《浪子的生命历程》,灵感来自于英国画家霍嘉特的系列画作《一名浪子的生命历程》,他把八幅画作串连的浪子故事,转化为三幕歌剧。而在柏林国家剧院制作的版本中,波兰导演瓦里科夫斯基则把该歌剧导成一部「美国梦」;廿世纪以来的美国,显然取代了十八世纪以降的伦敦。主角从一无所有,穿著白T-Shirt、牛仔裤的青年,变成暴富的、光鲜亮丽的幸运儿,不过,这出「美国梦」不是白手起家的青年奋斗记,而是爆发户的自我毁灭历程。
-
柏林
谢勒斯《戴丝德蒙娜》 吟唱莎翁没说的女人故事
美国鬼才导演彼得.谢勒斯(Peter Sellars)在「柏林艺术节之屋」(Haus der Berliner Festspiele)推出新作,于十一月十日至十二日连演三天,场场爆满,获得观众与剧评热烈回响。这次谢勒斯找来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童妮.摩里森(Toni Morrison)写剧本,来自马利共和国的女歌手罗基亚.塔拉欧瑞(RokiaTraor)在舞台上现场演唱,梦幻组合让观众非常期待。
-
特别企画 Feature
打破传统框限 颠覆推翻又跨界
德奥地区的现代歌剧发展,与现代音乐的发展密切相关,自发展出十二音列作曲技巧的作曲家荀贝格以降,德奥地区的作曲家们无不在新的音乐思考下发展所谓「现代歌剧」的创作那已经不能以传统的「歌剧」来涵括,可以说各类型颠覆传统、跨界不断的音乐剧场演出,都在这里蓬勃生发。
-
爱丁堡
重复复制的相似性
史坦在每一幕启时,皆以震耳欲聋的警讯来吿知观众们,这绝非一出仅供消遣娱乐、打发夜晚时光的戏而已,如何从身处在不断传来讯号符码的漩涡中,突破外在硬被加诸相似的框臼里,找出自己特异于他人、社会之外存在的真义,是剧中另一个未被察觉到、在上面的声音所召唤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