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雅晴
-
聚光灯下 In the Spotlight 剧场创作者
王靖惇 用创作提问,找出答案
「地点的话,我直觉是想到台大(戏剧系)的排练教室,因为在那待了8年!」在约访信件中,王靖惇提出拍摄地点建议,大学加上研究所,他在台大戏剧系度过8年时光,这个误打误撞考上的科系,是表演的摇篮,给予他养分,才让他现在得以用演员、编剧或导演的身分活跃在剧场。就这么敲定了访谈地点,106教室王靖惇的表演起点。 戏剧性的经历,误打误撞考上戏剧系 访谈时间安排在某个周一下午,只见王靖惇熟门熟路打开教室的门,开好电灯,再搬来木箱盘坐,然后迫不及待说道,在戏剧系上的第一门课,是姚坤君的排演课,地点就在这个教室,巧合的是,也同样在周一下午。10多年前的课堂上,姚坤君问大家对表演的想法是什么,王靖惇至今还记得自己的回答:「表演对我来讲,最有趣的就是可以去体验不同人生。」 若是以现在的经历说出这句话,想必相当成立,但在当时,他根本没想到自己会考上戏剧系。「通过申请入学第一阶段后,我还是对表演没有什么想法,本来想选创作组,但面试前一周因为打排球扭到手,拿笔不方便,我临时改选表演组,面试前一晚我才在准备独白内容。」想想从申请入学开始,王靖惇就遭遇一连串充满戏剧性的故事。 自认是被迪士尼养大的小孩,准备的独白是来自动画《大力士》的片段,他先说了一小段「我相信我有一天,一定可以重返神界」等等的台词,接著唱起主题曲〈Go The Distance〉,后来面试老师之一的姚坤君要求用女性角色重新诠释,王靖惇直接把歌曲唱成假音版本听起来更像是京剧唱腔,逗得姚坤君哈哈大笑。 「因为老师们都很友善,面试结束后,我还觉得即使没有考上也没关系,结果就莫名其妙录取了!」或许正是因为与表演的结缘是这场气氛愉快的面试,才让王靖惇在入学的第一堂课给出了那番回答,而这的确也是他所深信的,若不是表演,他怎么有机会能借由角色成为不同的人
-
特别企画 Feature
乌犬剧场X苏庆元
人称「小C」的苏庆元,与乌犬剧场的彭子玲、王少君听闻彼此已久,但未在现实有实际交集,直到2021年12月悦萃坊举办的「部落戏剧」分享中才遇见。同时,两组人都有不同的心理学背景,和特殊处遇青少年工作。小C为戏剧治疗师,工作对象多为早期疗愈或依附关系困难儿童与青少年,并多和安置机构合作,以戏剧治疗的游戏切入,带入象征、投射、角色扮演,重新建立自己与他者的关系。乌犬剧场则师承辅仁大学心理学系的脉络,以行动研究与团体动力为主轴,在密集的戏剧营队工作中,让孩子认识自己的处境、寻找适合自己未来的改变方案。 本次对谈特邀小C与乌犬剧场的彭子玲、王少君对谈,以不同的经验视角回看传统心理治疗框架,从而反思特殊处遇青少年所面临的制度问题,寻找以戏剧作为方法建构陪伴与关系上的行动可能。
-
特别企画 Feature 罗北安X任建诚X余浩玮
要学习沟通与改变的,是成年人
从「超级兰陵王青少年创意短剧大赛」(后简称「兰陵王」)到「花样年华全国青少年戏剧节」(后简称「花样」),开启青少年参与戏剧、接触艺术的一个契机,不管他们未来是否成为剧场从业人员,多半会因为自己曾参与过而成为忠实观众,甚至打开他们面对生命成长的角度与方法。 本期杂志邀请客座总编辑、同时也是现在举办「花样」的青少年表演艺术联盟盟主余浩玮,与过去一路陪伴「兰陵王」成长的纸风车剧团团长任建诚、曾担任「兰陵王」长年评审的罗北安,既回溯过去这些比赛的过去,以及自己成长的过去也回应现在,继续思考青少年的戏剧教育如何有其他可能?
-
戏剧 「我们没有什么选择」
记2021疫情之年的女子独角戏
「早期的爵士乐领域中,除了少数技艺超群的钢琴家,能在乐团中拥有『话语权』的,如在大乐团中负责独奏、1940年代后小型乐团的核心主奏人物,多为管乐手;在女子普遍不兴学奏管乐器的时代,乐团中的女性成员多半以歌手的角色出现。这角色虽说是靠嘴吃饭,却不见得拥有音乐上的话语权,直到拟声唱法出现,始让爵士女伶们从金丝雀(the Canaries)晋升为能与乐手们平起平坐的爵士歌手(jazz singers)。」(注1)赖晓俐这段刊于《PAR表演艺术》杂志2018年8月号的文字,精准描绘了爵士音乐史的性别配置与配器。想著那些拥有高度「声量」的爵士女伶,她们在舞台上存在,似乎并不代表在舞台上的存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