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柏源
-
特别企画 Feature
从街舞舞者、国家选手到文化剧场的养成计划
街舞自1980年代左右传入台湾并开始扎根,经过了40多年的发展,如今街舞中最具标志性的「霹雳舞」得以登上运动赛的最高殿堂2024年的巴黎奥运。究竟,街舞如何进入台湾的教育体系?街舞的国家级选手如何训练?街舞在表演艺术领域的发展现况为何? 任教于台北市立大学运动艺术学系,也是台湾奥运霹雳舞教练街舞圈暱称「苏老师」的苏志鹏,可以说扮演了相当关键的推手之一,也是回答以上问题的不二人选。本届取得巴黎奥运门票的国手孙振、奥亚运国家培训队选手杨加力、巴黎奥运霹雳舞项目全球负责人陈柏均等,都是他的学生。 从街舞教育到竞技赛事 苏志鹏在2001年时首先将街舞纳入成为华冈艺校表演艺术科的专业课程,将街舞视为「具有流行文化元素」的身体训练;2007年时,他接著来到了台北市立体育学院如今的台北市立大学新成立的运动艺术学系任教。街舞便是北市大动艺系认可跨越体育与流行文化的专长之一,这让过去总是在体制外的街舞舞者有了在高教体制内进修的机会。在他的构想中,透过体育竞技的体制为街舞纳入了运动科学与运动管理的专业能力,这些都能够作为发展未来职涯的能力证明。 「第一阶段,我给自己的期许就是:我要让台湾的人知道跳街舞可以读大学;所以我当时最大的工作就是用学校的名义参加台湾比赛。然后也因为这件事情,我觉得后来很多学校开始跳街舞,那它会让产业有一个基础。第二个阶段,希望能够让学生跟国际上的比赛接轨,我们有机会拿到代表权就出国比,让学生看到国外的状况。第三个阶段就是去承办一些国际的活动,学到一些经验。第四个阶段就是推动街舞竞技,奥运就是最具代表性的。那现在就是要进到第五个阶段街舞剧场表演化了。」
-
特别企画 Feature 2024巴黎奥运特别专访
台湾首位霹雳舞国手孙振,跳进全球16强的秘诀
这几年随著霹雳舞成为正式的国际体育赛事,作为台湾霹雳舞国际积分最高的选手孙振(Quake Chan)也成为了最受期待的台湾选手。 今年孙振在负伤的情况下,仍然连续在上海与布达佩斯最终两站40抢10的国际资格赛中,取得优异成绩,顺利地拿下巴黎奥运门票,足见其坚强的实力与稳定的心理素质。这位新一代街舞的明日之星也有著非常独特的经历。
-
特别企画 Feature
克服身体框架、打破性别限制
今年7月甫从台北市立大学竞技运动训练研究所毕业的杨加力(Jia Li),正值霹雳舞选手的黄金时期。 杨加力不是典型的B-girl,她的舞蹈功底来自于HipHop与Freestyle,而她却连续两年在Red Bull BC One B-girl项目称霸,又一路挺进霹雳舞杭州亚运八强与奥运资格赛递补选手,虽然这次未能如愿闯进巴黎奥运,但她无疑已是台湾B-girl里耀眼的一员。
-
聚光灯下 In the Spotlight 舞蹈创作者
林廷绪 透过舞蹈「成为一个人」
我们在百余年历史的高雄三民区复鼎金保安宫进行这场访问。庙宇是林廷绪最熟悉的所在,从小在高雄大树区竹脚厝的救护坛长大,主祀温府千岁,曾祖父为其乩身,外公一脉则信奉道教祖师张天师。有别于姊姊对宗教毫无兴趣,林廷绪则从小对此好奇,会去寺庙翻书读神明的故事,「在庙里让我很放松」,即便长大离家到外地求学,到进入舞蹈界,林廷绪仍习惯有事没事就到庙里坐,思考、拍照、找灵感。 其舞蹈创作也围绕民俗信仰开展:《一个不存在的身体》(2017)以乩身为题材;《八八》(2018)转化莫拉克风灾拔超法会,探触亡者、灵魂与消逝;《金乌云荐》(2019)考察神像雕刻,讲述身体形态;《不存在的金乌》(2022)结合道教正一派。连续4支舞作关于信仰的精神世界后,他往个人内在精神面挖掘:《在山海来去》(2022)源自林廷绪当下的身心耗损,作品回应现代人普遍心中的郁,同年再以《采身》重新回头找「人的身分」。 不同阶段对生命的疑惑、体悟与追寻反映在作品中,林廷绪透过舞蹈创作为自己解答。以「精神性」为内核,不同主题转化出形貌各异的身体故事,「我的每一支舞,身体的编排、使用、动能与诠释都是很不一样的。」作品经常被认为差异度大,「因为我不是在建立身体系统,我是在找不一样的,透过舞者的身体动作、透过创作,结合不同艺术家,运用音乐、空间设计来营造我所看到的社会现象,在剧场里转化不同人群的精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