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舞蹈家董怡芬與她的女兒Nikar。
    焦點專題 Focus

    從小聽、但沒什麼感覺的動作,在女兒身上得到印證

    舞蹈家董怡芬與她的女兒Nikar
  • 《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演出劇照。
    焦點專題 Focus

    用14年的時間,學會一個擁抱的方法:金士傑與卜學亮在《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的靈魂交會(上)

  • 皮耶-洛朗.艾馬爾(由左至右)、萊夫.奧維.安斯涅、任奫燦與基里爾.格斯坦四位各具特色的鋼琴家,帶來四檔絕對精采的音樂演出,邀請所有樂迷一起走入國家音樂廳,近距離體驗鋼琴藝術的繽紛之美。
    音樂

    四大鋼琴名家即將登台 獻上跨時代經典琴聲

  • 位於地鐵站出口處的時間轉換器。
    焦點專題 Focus

    劇場裡的魔法與成長──《哈利波特:被詛咒的孩子》東京現場直擊

關於她們與舒服的藝術廣告圖片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網站導覽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雜誌
  • Subscriptions數位全閱覽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表演藝術年鑑
      2.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3.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4. 表藝文摘
      5. 達人系列
      6. NSO發現系列
      7. NSO歌劇系列
      8. 特刊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 訂閱電子報
:::

周志山

發表文章 1 篇
  • 新銳藝評 Review

    變異身體與詩的殘響

    在《鋼筋.免疫力.聖人》中,身體的變異成為詩與現實的交界,語言與鋼筋彼此纏繞,折射出人對自我認同、記憶與情感連結的質疑。這部作品將「詩人」與「生化人」對立又交融,透過瑛茲與周蔽的對話與身體接觸,鋪陳一場關於觀看、觸碰與理解的戲劇困境。 當劇場的燈光緩緩亮起,桌椅映出微冷的光澤,瑛茲獨自坐在桌前,手裡捧著一本紅色的詩集,低聲朗誦。這一刻,語言與空間相互作用,詩的聲音不只是文字的朗讀,而是一種身體性的展演。 演員的表演極為細膩,瑛茲在朗誦時,情緒並非線性地高漲,而是時而迷戀、時而抗拒。她讀出的每一句詩都帶著遲疑,像在確認語言是否能夠承載某種真實,而這份遲疑與劇場的即時性產生了一種獨特的張力詩不只是預先書寫的文本,而是一場當下的實驗。當周蔽走進客廳,瑛茲收起詩集,轉而以對話取代朗誦,場上的節奏驟然轉變,兩人之間的關係從詩的沉浸轉向某種試探性的現實。

    文字|周志山
    官網限定報導  2025/03/02
免費訂閱PAR電子報,獲取更多藝文資訊!
*通過遞交此表格,即表示您接受並同意已閱讀本網站的使用條款,私隱政策和個人資料收集聲明。
:::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電子報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 網站導覽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統一編號 Tax Id number 00973926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通過A無障礙網頁檢測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

  •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