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作與聲音的接龍遊戲 擊樂實驗室「每個動作都有一個聲音」
「每個動作都有一個聲音」是「JPG擊樂實驗室」的系列節目之一,由擊樂家鄭雅心與張育瑛組成的「那娜擊樂二重奏」與作曲家邱浩源、新媒體藝術家王連晟、劇場導演李銘宸的跨界合作。節目概念來自生活中的聽覺經驗,將一些平時被忽略或習以為常的聲響轉化為演奏出的音樂,或加以複製、模擬、創造,進而帶來不同的聯想。
「每個動作都有一個聲音」是「JPG擊樂實驗室」的系列節目之一,由擊樂家鄭雅心與張育瑛組成的「那娜擊樂二重奏」與作曲家邱浩源、新媒體藝術家王連晟、劇場導演李銘宸的跨界合作。節目概念來自生活中的聽覺經驗,將一些平時被忽略或習以為常的聲響轉化為演奏出的音樂,或加以複製、模擬、創造,進而帶來不同的聯想。
身在台灣,我們很喜歡用「與世界同步」作為對自己的期待,但是否想過有一天,台灣也成為世界的驕傲? 國際打擊樂節(TIPC)成立初衷,僅是希望讓國人看到來自世界各國不同的演出方式,也讓國際樂團了解台灣的打擊樂。曾幾何時,它已成為全球規模最大、最受各國注目的打擊樂節。三年一度的活動如今已邁入第九屆,歷經廿四年磨練,樂團不但循往例請來頂尖樂團齊聚此地,更在醞釀多時後,宣布舉辦第一屆擊樂大賽。 若說打擊樂節是「全球打擊樂發展現況的縮影」,那麼大賽就是擊樂新秀的搖籃。在這「轟轟烈烈」的五月,讓我們先了解世界擊樂現況、聆聽大賽規則,再對照著本刊的介紹勾選喜愛的節目。當然,別忘了為參賽者加油,願他們敲響世界,一擊必勝!
馬林巴木琴(marimba)是打擊樂器中最常見,也是最常被用來演奏旋律的樂器,這種取材於大自然,構造簡單的樂器,實際上卻是運用了非常高的科技與精良的製作工藝才能完成。
每三年舉辦一次的「台北打擊樂節」今年邁入第七屆,並更名為「台灣國際打擊樂節」於全國擴大舉辦,邀請國內打擊樂團共襄盛舉。開幕音樂會仍由朱宗慶打擊樂團上場,將演出多首國際名家曲目。兩個應邀演出的國內團隊是「十方樂集」及「1002打擊樂團」,也將分別與國際樂壇的打擊樂家合作,展現台灣打擊樂的豐富實力。
這次參與TIPC的亞洲團隊,有來自韓國的首爾打擊樂團、日本的岡田知之打擊樂團,以及以色列的皮卡度擊樂二重奏(PercaDu)。三組團體都是該國知名度最高、最具權威性的打擊樂團,也都曾受邀參加TIPC演出。
世界最老牌的史特拉斯堡打擊樂團將再度光臨,這回他們更要大玩材質,在舞台上展現精湛技巧與創新思維;荷蘭的阿姆斯特丹打擊樂團則以多元文化為特色,融會歐、非、亞、美,既有民族色彩,又有現代淬煉出的前衛風格。
阿札鼓諾非洲鼓樂舞團融合了非洲迦納的音樂與拉丁美洲、加勒比海、墨西哥等地的鼓樂,結合了舞蹈、詠唱及各種視覺藝術,將舞台妝點成一個原始又具民族色彩的表演。自然元素打擊樂團是以打擊樂為主加上劇場演出的團隊,強調的是「動的打擊樂」,配上紐西蘭原住民毛利人的舞蹈節奏,在強烈的視覺效果與聽覺刺激下,將帶給台下一場動感十足的擊樂舞台「秀」!
朱宗慶打擊樂團即將過十五歲生日,八〇年代的打擊青年如今多已為人父(母),清澀的學生氣質也換上堅定自信的表情;不會再有人問:打鼓能做什麼?不會有人質疑為什麼到打擊樂團「上班」。打擊與心跳是同一件事,都在思考生命的脈搏與能量。悠悠十五載,像是十五歲的青春期少年,開始蛻變並同時解放。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