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藝術LETTERS FROM AUDIENCE
優人神鼓《禪武不二》 觀後感
第一次全家進入國家音樂廳是二○○四年,中央研究院院方邀請院士觀賞表演節目,我們員工及眷屬去沾光。看的表演就是「優人神鼓」,一家三代看得拚命鼓掌。尤其家中兩個青少年佔位置之利,在第一排看到擊鼓的優人表情及汗水。回家後仍深受感動,除了討論外,還大玩 PS2 太鼓達人遊戲。
就是因為曾經看過「優劇團」表演及其簡介,今年加入兩廳院之友後,就時常注意節目表,四月底看到六月初《禪武不二》節目預購,就馬上訂位。
《禪武不二》整個表演劇情、舞台設計、鼓聲、少林武功和深深的禪機,又讓我們度過一個美好的夜晚。雖然少林功夫弟子是主要演員,擊鼓者大多在幕後,好像看「優劇團」擊鼓看得不夠過癮。但是,這種全新的舞台組合加上文化意涵,除了應該在向國人推薦,更值得推銷到全世界。
後來讀到《表演藝術》雜誌幕後介紹:「從去年冬天到今夏,編導劉若瑀和作曲黃誌群六進六出河南嵩山進行排練,擁有最多少林功夫弟子的『少林寺武術館』,終於準備和優劇團推出《禪武不二》。」還有劉編導給少林功夫弟子的一封信,兩篇文章都道出兩岸合作的不易和藝術工作者的用心辛勞。
感謝兩廳院安排這麼精采的節目,也希望「優劇團」如雲門舞集一般,走出台灣,在世界舞台發光。
台北市 吳永芳 中央研究院員工
《禪武不二》大哉問
當布幕升起之前,你會問自己:「何謂禪?何謂武?」,而這也將是整場演出的課題,落幕之後仍須自我延續的問題。
同樣,「優人神鼓」以向來直擊入心的律動與鼓聲開啟這項大題目的發問,並實驗性地邀請少林眾武僧助拳,其中的開創性令人激賞,因為這項發問難以言喻,無從解決,只可由鼓聲、肢體和對白架構出該情境下可能的發問方向。
但若反問身為觀眾,參與設問的我感動何來?我的回答是每份感動絕對來自於以生命引動的鼓聲及人與鼓間的精練關係,而非對白中套上某類語句公式(「X既是X,但也不是X」)的偈語來代表所謂的禪意,更非情節中安排「少林功夫加唱歌跳舞」強調武髓如此簡單。
大哉問得繼續,「優人神鼓」也將邁向下一場試練。不過對於《禪武不二》命題的回應或許早已蘊含
文字|吳永芳、陸郁安、黃錦熹
第151期 / 2005年07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