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啦!千住的1010人」演出主視覺。
    東京

    紀念千住宿開宿400周年 「千住雙關語音樂祭」邀1010人共演

  • 「2025 Dance Now Asia in Daegu」以跨國的工作坊與展覽拉開序幕,主要演出則在大邱文化藝術中心八公廳舉行。
    話題追蹤 Follow-ups

    從台北到大邱 讓舞蹈DNA在亞洲牽引、綻放

    2025 Dance Now Asia in Daegu
  • 焦點專題 Focus

    台北愛樂40年的文化實踐

  • 「114年藝文場館科藝創新計畫」《鳳凰變》此次再製版本不僅回應觀眾熱烈期待,更以全新視覺語彙與沉浸體驗,展現當代歌仔戲兼具藝術厚度與創新思維的多重面貌。
    戲劇(曲)

    傳藝金曲獎得獎作品再升級 《鳳凰變》重現鄭氏王朝壯麗篇章

人生哪來那麼多架好吵?廣告圖片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網站導覽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雜誌
  • Subscriptions數位全閱覽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表演藝術年鑑
      2.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3.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4. 表藝文摘
      5. 達人系列
      6. NSO發現系列
      7. NSO歌劇系列
      8. 特刊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 訂閱電子報
:::

莊偉慈

發表文章 2 篇
  • 特別企畫 Feature 從黑盒子到白盒子 創造特殊感知經驗  

    現象9:當劇場、舞蹈進入美術館,改變了什麼?

    雖然視覺藝術與表演藝術結合的展演非始自近年,但這兩年陸續有劇場、舞蹈創作者如河床劇團、謝杰樺與董怡芬等,應邀從黑盒子劇場進入美術館的「白盒子」,呈現演出並與觀賞者互動。當代藝術開始轉向嘗試建構情境式的、異質空間式的創作型態,藝術家藉以反轉、探測公/私、日常/非日常的界線,又或者以作品帶給觀眾新的體驗,而表演藝術,正是創造特殊經驗的方式之一。

    文字|莊偉慈
    第276期 / 2015年12月號
  •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舞台設計暨劇場導演

    何采柔 營造「曖昧」 戲玩空間

    出身視覺藝術的何采柔,因緣際會踏入劇場領域,從舞台繪景/設計到劇場導演,她的戲劇作品長於打造極具影像感的劇場空間,在曖昧中為觀眾在戲與現實之間創造距離。十一月她將與郭文泰聯合執導演出《千圈の旅》,向草間彌生這位亞洲最具知名度的女性藝術家致敬。

    文字|莊偉慈
    第263期 / 2014年11月號
免費訂閱PAR電子報,獲取更多藝文資訊!
*通過遞交此表格,即表示您接受並同意已閱讀本網站的使用條款,私隱政策和個人資料收集聲明。
:::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電子報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 網站導覽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統一編號 Tax Id number 00973926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通過A無障礙網頁檢測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

  •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