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舞台設計暨劇場導演何采柔(林韶安 攝)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舞台設計暨劇場導演

何采柔 營造「曖昧」 戲玩空間

出身視覺藝術的何采柔,因緣際會踏入劇場領域,從舞台繪景/設計到劇場導演,她的戲劇作品長於打造極具影像感的劇場空間,在曖昧中為觀眾在戲與現實之間創造距離。十一月她將與郭文泰聯合執導演出《千圈の旅》,向草間彌生這位亞洲最具知名度的女性藝術家致敬。

出身視覺藝術的何采柔,因緣際會踏入劇場領域,從舞台繪景/設計到劇場導演,她的戲劇作品長於打造極具影像感的劇場空間,在曖昧中為觀眾在戲與現實之間創造距離。十一月她將與郭文泰聯合執導演出《千圈の旅》,向草間彌生這位亞洲最具知名度的女性藝術家致敬。

國際劇場藝術節—河床劇團《千圈の旅》

11/28~30  19:30  

11/28~29  21:30

11/29~30  14:30、16:30

台北 國家戲劇院實驗劇場

INFO  02-33939888

從街頭塗鴉、繪畫、舞台繪景/設計到劇場導演,何采柔融合不同的創作者身分游走在視覺藝術和戲劇的領域。她的繪畫作品、雕塑形塑介於夢境與現實的空間,戲劇作品有如將平面的二維視覺思維轉進三度空間,以極具影像感的方式呈現在觀者眼前。

與河床劇團合作  踏入劇場

何采柔在美國愛荷華大學就讀期間主要從事塗鴉創作,與同學游擊行走於街頭,以視覺性的手法融合文化符號與批判意識,透過視覺語言尋找與世界連結的可能,而後她轉向平面繪畫,並於返台後從事櫥窗設計,之後又因緣際會一腳踏進劇場領域。這樣跨度極大的背景經歷,也許正說明了何采柔在創作上的多元與靈活,以及她何以能帶著戲劇創作進入美術館空間展演,成為跨越視覺藝術與劇場圈的藝術家。

「我在剛返台時認識了陸蓉之和曲家瑞,透過她們的介紹,在一場飯局裡認識當時河床劇團的導演郭文泰,由於我在大學時做的是街頭塗鴉,因此在那次的談話中,我們聊了很多關於表演藝術的想法,也討論是否有可能將塗鴉創作引進劇場。之後在二○○八年的《百夜之夢》,我替這齣戲製作了兩個大面具,這是我接觸舞台繪景的開始。」何采柔以此作為在舞台繪景、劇場美術的初試啼聲之作,強烈的視覺風格和河床劇團承襲華格納「總體藝術」的創作理念不謀而合,也開啟了她與劇場的不解之緣。

何采柔以視覺藝術創作者的身分進入劇場,在不同的領域間轉換,其在創作的思考上自然也不同。對她而言,視覺藝術的呈現聚焦於特定的作品之上,戲劇的主角則是劇場空間中的人;除此之外,視覺藝術與劇場的時間框架也不同。戲劇有起承轉合,觀眾在劇場內會隨著時間演進對作品有所期待,時間與觀眾是緊扣在一起的。然而,河床劇團與一般劇團不同之處,在於對劇場中所有元素(包括演員)同等重視,在此前提下,視覺表現如舞台繪景或美術設計,就有可能不與演員彼此牽制,而是具有同樣的重要性,這也給了何采柔更多的發揮空間。

首屆「開房間戲劇節」在二○一一年舉辦,將場景設定在旅館房間內的做法獨樹一格,而「開房間」的呈現方式,是透過空間的縮限將觀眾與表演者的距離拉近,同處一室的空間感將所有感受性密度壓縮至最高,觀眾不只能專注在演員身上,其他諸如視覺、聽覺甚至於嗅覺的敏感度也跟著提升。二○一一年「開房間戲劇節」獲得空前的成功並入圍第十屆台新藝術獎,隔年「開房間」進入了台北市立美術館「真真:當代超常經驗」展、二○一三年在國立台灣美術館的亞洲雙年展展出。「開房間」進入美術館空間的展演,也讓何采柔結合視覺藝術與劇場空間的靈活創造力備受矚目,更奠定了她跨越兩個不同藝術領域的創作者身分。

何采柔首次執導的作品為《開房間:206號房》,何采柔在其中即展現出強烈的視覺風格與對空間感的掌握。而在北美館的《四季》至國美館亞洲雙年展的《半透明的》,何采柔在視覺美學上的風格愈趨明顯,無論是色彩、空間、節奏乃至於感官元素的銜接安排,她對於劇場空間的掌握,可以看到更加強烈的影像感。這種影像感的呈現,在《半透明的》演出中相當鮮明。何采柔表示,在《半透明的》她確實是使用影像創作的方式去思考戲劇,同時更以電影分鏡的概念去思考每一個場景的安排。「其實在我創作的這條路上,影響我藝術思維較多的是電影導演,比如大衛.林區(David Lynch)、庫柏力克(Stanley Kubrick)、保羅.湯瑪斯.安德森(Paul Thomas Anderson)等,他們的電影我都重複看上許多次,也許從這點來看,我受到電影影像的影響,比純視覺藝術來得更多。」

在曖昧中  創造戲與現實之間的距離

事實上,看過何采柔繪畫作品的觀眾在看過她的戲後,也常會將兩者聯想在一起。何采柔的畫作多半使用帶螢光的黃色,曖昧的空間像是擷取自某個場景,在散發強烈戲劇感之餘,同時指涉夢境與現實空間。「我的畫作看起來基本上與現實還是有些許連結,空間布局或拼貼的畫面雖然是我主要的形式,然而作品中的內容都不是在現實中不會發生的事情。」這種特質,同樣也呈現在何采柔所執導的戲劇作品中,特別是空間並沒有明確的指涉,在曖昧中為觀眾在戲與現實之間創造距離,但同時仍反射至現實甚至於潛意識。何采柔說,她想透過戲劇營造的,正是這種與現實或意識的曖昧性,讓觀者在此縫隙間,反而能去覺察戲劇與現實之間的距離。

何采柔結合自身視覺藝術的專長,在劇場內拓展出屬於自己的一條路,然而對她而言,戲劇創作還有更多的可能等待她去實驗。「雖然『開房間』系列已經縮短了演員與觀眾之間的距離,然而我總在想,劇場的空間和距離,是否還會有別種可能?而展覽和演出又是否可以完全結合?」何采柔期待,未來有一天能做出一齣打破劇場制式空間的戲,從一次次的創作中,重新思考劇場空間的可能,與其邊界為何。

劇場未來式廣告圖片
四界看表演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人物小檔案

◎畢業於美國愛荷華大學,主修繪畫。

◎2008年參與並負責河床劇團《百夜之夢》的舞台繪景,其後陸續負責《惡之華》、《美麗的殘酷》等舞台繪景/美術設計等工作;2011年首次執導《開房間:206號房》,河床劇團以「開房間」入圍第十屆台新藝術獎。2014年與郭文泰聯合執導《千圈の旅》。

◎「開房間」系列《四季》於2012年進入北美館,在「真真:當代超常經驗」展出;2013年為亞洲雙年展製作《半透明的》。

Authors
作者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