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戲劇(曲)

傳藝金曲獎得獎作品再升級 《鳳凰變》重現鄭氏王朝壯麗篇章

文字|張震洲
攝影|張震洲
官網限定報導  2025/11/06
「114年藝文場館科藝創新計畫」《鳳凰變》此次再製版本不僅回應觀眾熱烈期待,更以全新視覺語彙與沉浸體驗,展現當代歌仔戲兼具藝術厚度與創新思維的多重面貌。 (張震洲 攝)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預計於12月13日至28日推出「114年藝文場館科藝創新計畫」系列之演出《鳳凰變》,於台北與嘉義兩地展開巡演。《鳳凰變》於「2023年臺灣戲曲藝術節」首演即廣獲好評,並榮獲第35屆傳藝金曲獎最佳年度作品獎。本作以明鄭時期為歷史背景,由劇作家王友輝以女性視角重新詮釋歷史,以細膩筆觸刻畫家國命運與情感糾葛;並邀請影像設計師王奕盛操刀,以科技藝術為戲曲舞台開拓全新視覺層次。此次再度回歸舞台,將以全新升級版本重新出發。

「114年藝文場館科藝創新計畫」英雄.超時空《鳳凰變》

2025/12/13-14  14:30

臺灣戲曲中心大表演廳

2025/12/27-28  14:30

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演藝廳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副主任王逸群指出,《鳳凰變》是歷時20年的精心創作,每一幕皆為編導王友輝的深思布局。「在『114年藝文場館科藝創新計畫』的支持下,我們看見一個轉變與轉型的《鳳凰變》。」他提到,文化部近年積極鼓勵科技融入藝術現場,「科技已不只是工具,而是生活的一部分。」歌仔戲來自民間活力與文化根基,每位演員的努力與投入讓這片文化之林更加繁盛,「科技的加入,讓這座森林綻放出更美麗的花。」

編導王友輝分享,這次升級版本在劇情與視覺呈現上皆有全新突破:「劇中鄭家第二代女性昭娘被殺的片段,2023年首演時以意象手法呈現,這次則透過科技與投影虛實交錯,創造生死之間的情感界面,讓觀眾更能體會角色的心痛。」他進一步指出,團隊希望劇場感不僅停留在舞台上,「我們加入4D View技術,讓觀眾走進鄭克與陳氏的剎那,親身感受愛與決絕的情感,這是我們最想帶給觀眾的全新體驗。」此外,他也特別介紹本次新增的「鄭家四少」——張閔鈞、吳承恩、蔡宇倫、許博淵四位當代小生,將為劇作注入嶄新活力。他表示:「為了他們的參與,我特別改寫了兩段戲,將原本的念白改為唱腔,讓四位青年演員能有更充分的展現空間。」

影像設計王奕盛則表示,《鳳凰變》透過劇場科技映照人性深層的對照與轉化,「這齣戲在講王朝崩毀的過程,技術的加入不只是特效,而是讓觀眾能走進演員的內心世界,感受戲劇虛實之間的溫度與張力。」

《鳳凰變》以鄭氏王朝三代人物為主軸,從鄭成功、鄭經、鄭克三位男性的悲劇命運,對照董太夫人、昭娘與陳氏三代女性的情感世界,揭示「成王敗寇」之外更深的人性掙扎。劇情橫跨18年歷史,透過女性視角重新觀看台灣歷史中的英雄故事,展現家國之間「內在英雄」的堅韌精神。

藝@展覽廣告圖片
四界看表演廣告圖片
Authors

作者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