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雄
-
看戲不忘電影
NT Live or NT@home? 這是個問題
線上的劇院現場會不會打擊電影院的劇院現場?還是會衝擊真正的演出現場?,在家看還是在電影院看,這是個問題。「劇院在你家」會不會是潘朵拉的盒子,在原本服務偏遠觀眾的平衡下,透過線上縮短全球化差異,讓觀看容易,盜版更容易,更快速有效以文化輸出來宣示英國戲劇王國實力的同時,會有哪些損失與質變
-
看戲不忘電影
一首給表演藝術的影像情歌
剛開始時,黃明川其實先找了表演藝術領域,卻連續被兩個團體拒絕,之後接觸視覺藝術圈,卻得到藝術家熱情的擁抱,因此他才轉往視覺藝術領域。這答案對我而言並不意外,那個年代,許多表演藝術家認為他們的作品是立體存在於在舞台與時間上,無法以影像的平面與語言再現,更不適合剪接的斷章取義。我尊重這樣的想法,但時代在變,這麼多年過去了,表演藝術留下什麼?只存在少數觀眾的回憶中嗎?
-
節目掃描 Performance schedule
告別的時刻到了嗎? 十二個視角對愛進行辯證
「如果我沒有辦法堅持下去了,請你殺了我。」 編舞家吳建緯在高中時讀到英國作家馬可.山德森(Mark Sanderon)的小說《我們選擇的告別》時,大為震驚,那是他第一次發現「愛不是所有都是美的,為了愛,我們可以犧牲多少?」這本描述伴侶罹癌,主角接受伴侶囑託結束其生命的傷心故事,從此刻印在吳建緯的心底,相隔多年,他將故事中深層的人性搬上了舞台,「主角在故事中問了他的伴侶十二次:『是現在嗎?』對我來說,這十二次會在各種狀況下發生,每次的提問都是在確認自己的位置。」 同名舞作《我們選擇的告別》並非重演山德森的文本,「我想探討的是人的關係,用言語無法表述的幽微處。」吳建緯以十二個段落,建構十二個視角,如同3D的全景描繪,重塑的不僅是對所愛之人的理解,也對「愛」進行反覆的辯證:「愛成分是什麼?聯結、授受、承諾、踐約尤當面對死亡時,愛的力量能支撐起死生相託嗎?」談起本次的合作夥伴李宗軒,吳建緯則笑著說這位小一屆的直屬學弟有一種「大開大闔,爽朗的男性特質,非常貼切我這次想要找的合作對象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