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進階搜尋
-
中國國家京劇院疫後重訪 名家領銜歡慶訪台30周年
今年是中國國家京劇院訪台30周年。成立於1955年的中京院是中國最知名的京劇院團,首任院長即為京劇藝術大師梅蘭芳。
-
王偉忠最後一次親自演出舞台劇《謝謝大家收看》
「今天,我要說一個朋友的故事他叫做王忠偉,不是王偉忠。」王偉忠這回要說的,不是他的故事,是他朋友「王忠偉」的事。這不只是王忠偉的故事,也是你我身邊熟齡男女的心事。人生如戲,不論演什麼角色,都有機會獲得掌聲、也可能落漆被噓,經過努力,就值得一聲「謝謝大家收看」。
-
優人神鼓經典《墨具五色》2.0 尋找你的蝴蝶夢
優人神鼓35周年經典《墨具五色》2.0將公開邀請觀眾說說自己的「蝴蝶夢」,虛實之間,哪個我是我?我,在哪裡?如果能與老莊及優人有所共鳴,則有機會於〈莊周夢蝶〉篇章中上舞台與大家分享。而首演場特別邀請作家暨主持人謝哲青拋磚引玉做分享。
-
2023承功─新秀舞臺 以汗水書寫青春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主辦的「2023承功─新秀舞臺」,將從10月19日起至11月5日於臺灣戲曲中心小表演廳演出。本劇展今年邀集12團優秀劇團、14位新秀,橫跨歌仔、客家、京劇、豫劇等劇種,各自拿出看家本領併場拚戲。
-
舞蹈空間《往月的方向去》 以「美好」撫慰人心
舞蹈空間《往月的方向去》本週首演,高質量內容將「舞蹈性」這三個字推到另一個高峰。
-
NSO開季音樂會 尤森兄弟檔帶來雙重饗宴
NSO國家交響樂團2023╱24樂季即將揭開序幕,在開季音樂會中,邀請來自荷蘭的鋼琴家兄弟檔盧卡斯.尤森(Lucas Jussen)與亞瑟.尤森(Arthur Jussen)前來。這是繼2019年兩兄弟到訪衛武營之後再度來台,他們這回會先在衛武營演出「春之祭」雙鋼琴音樂會,接著就參與NSO的開季演出「幻夢如海.雙鋼琴之夜」。
-
2023米倉劇場藝術節 9月16日至10月29日登場
2023米倉劇場藝術節以「來拚場」為策展主題,於9月16日至10月29日舉辦,期間包括七檔劇場內演出節目、一檔老城區的街區型表演、五場工作坊、三場座談及四天市集,讓民眾在欣賞藝術表演的同時,也能感受到歷史建築的魅力。
-
兩大舞蹈巨人 荷蘭舞蹈劇場與侯非胥.謝克特舞團10月來台
今年度,臺中國家歌劇院的「遇見巨人」系列,請來的兩大國際巨人,台灣的舞迷們應該都不陌生,一是荷蘭舞蹈劇場(Nederlands Dans Theater,以下簡稱NDT),二是侯非胥.謝克特現代舞團,將分別在10月初與10月底演出。
-
《人間條件八─凡人歌》 三代同堂親揭當今家庭人性大考驗
綠光旗艦大戲《人間條件八─凡人歌》從一家之主的視角剖析當代家庭問題,靈感源自編導吳念真LINE對話群組,以喜劇節奏,道破當今三代家庭的苦澀與煩惱。
-
台北首督芭蕾舞團團長徐進豐退休 最終場推出《Mr. Formosa》本週演出
《Mr. Formosa》為台北首督芭蕾舞團創團人暨團長徐進豐告別創作生涯的最終場全劇作品,今年一大亮點是挑戰以素人舞者為主要演出人員,專門為兒童打造一齣寓教於樂的兒童舞蹈戲劇製作。
-
歷史經典《伊底帕斯》 變身音樂劇征服舞台
2018年,韓國拼死奔跑劇團(Jukdal)《王世子失蹤事件》令台灣觀眾耳目一新;2023年,他們攜手導演徐在亨、編劇韓雅凜、台灣作曲家張芯慈,共同打造淒美作品《伊底帕斯》,將希臘悲劇中的Chorus(歌隊)應用於音樂劇中的Emsemble(歌隊),讓他們成為伊底帕斯顛沛命運中的見證者,共感其悲傷與苦痛、挫折與希望,帶領觀眾在伊底帕斯的命運中同行。
-
一場死生陰陽間的觀察 國光劇團「魔幻雙齣」實驗京劇更多可能
國光劇團年度新製作2023臺北藝術節「魔幻雙齣」,以「死生一夢」及「陰陽雙照」兩個主題,涵括《試妻劈棺》、《傀儡幻戲》、《伐子都》、《活捉》四齣劇目,結合前台「魔幻隧道─AI沉浸式體驗」,將激盪出科技與傳統的藝術火花。
-
北市國新樂季 繽紛呈現極致台北之聲
臺北市立國樂團(以下稱「北市國」) 2023/24樂季自2023年9月至2024年6月止,為期十個月。北市國代理團長劉得堅表示,即將登場的新樂季將延續去年推出「精彩TCO」、「溫馨飛魔力」與「傳藝舞繽紛」三大系列演出活動,共計48套、54場次節目。
-
「知己知彼」系列音樂會 打擊樂新秀閃亮登場
充滿熱情的朱宗慶打擊樂團,歷經30多年來憑的不僅是熱情以及追求卓越的初心,更令人感動的,是展現團隊合作及相互鼓勵的態度。在這樣不算短的歲月中能夠保有新意,靠的是不斷地自我修正及注入新血,讓台灣成為孕育重要擊樂家的重地。近年來,朱團除了幾場重量級音樂會外,也數次挑選年輕又優秀的團員,將它們介紹給大眾。
-
2023苗北藝術節 10月啟動溫暖新篇章
苗栗縣苗北藝文中心「2023苗北藝術節」即將於10月1日正式展開,以「發掘苗栗、連結臺灣、吸納世界」作為規劃方針,並期以「匯聚劇場製作名流」致力實現場館節目製作能量,精心擘劃「大師風華」、「經典交響」、「國際首席名家」、「劇場名流鉅作」等四大系列、八大展演,持續成為民眾的城市知已、共享「再次相遇的美好」。
-
何曉玫經典重製《親愛的》 動態摺紙舞台打造全新視覺效果
2023臺北藝術節本週六、日將帶來何曉玫MeimageDance經典作品《親愛的》,由國家文藝獎得主、編舞家何曉玫醞釀十年重製。本作品延續何曉玫獨特的「超現實幻想」創作迴路,透過俐落而精湛的人偶化肢體風格,賦予觀眾深刻印象,動態摺紙舞台更突破劇場技術限制,打造全新視覺效果。
-
Take the __ Train
像是看了一場印度多重宇宙電影
來到孟買的第7天,我接到詢問是否可以去市中心豪華的 Palladium Hotel 代班彈琴,在印度也能遇上這種可賺錢貼補旅費的好事完全出乎我意料之外。事情是這樣的,當年在孟買新成立了一家音樂機構 The True School of Music,裡面被邀請來支援教學的老師大多是才從紐約曼哈頓音樂學院畢業的學生,據說這種能到世界另一端增廣見聞的機會大家都搶著要。但因為印度的工作簽證常因各種原因 delay,原定也在旅館安排了演出的鋼琴手簽證遲遲下不來,所以急需代班。 我原本只帶了些舒適的舊 T-Shirt 來旅行,只好演出前利用空檔去買演出服,由於尺寸有點大需要修改,以當地一般物價水準來說,這件新台幣百元的衣服之於平民百姓算是昂貴的奢侈品。結帳後,我好奇地跟去看改衣服的地方,那是一間小屋,走上像直線般幾乎垂直於地面的梯子通往2樓小閣樓,狹小的空間幾乎沒有空氣流動,非常悶熱,兩台縫紉機、3個男人埋頭工作著,不一會兒我的衣服就改好了!接著在前往旅館的路上,我見識了強烈的文化衝擊三:驚人的貧富差距並存。 照著交通指示,我搭了火車在 Lower Parel 站下車,準備換搭計程車。一出火車站,映入眼簾的竟是1個小男孩蹲在地上大便!往來的人潮沒有人停下來多看他一眼,小孩也旁若無人,一切如此自然再仔細一看,鐵路邊也蹲著好幾個小孩,原來周圍用廢紙箱搭成的房子是他們的家啊!如此簡陋艱困的環境中,其實有好幾戶人家生活著,看似家中的女主人正澆水灌溉著自種的菜園。 路邊攔了計程車坐上,不到10分鐘的車程,馬路邊沒隔多遠就出現一座座廢紙箱搭成的家,只見全家人坐在路邊搧著扇子納涼,有些婦女蹲在路邊洗菜,小朋友們幾乎是全身光溜溜的,也有媽媽抱著嬰兒在餵母奶,每個人看起來都黑黑髒髒的。路上砂石塵埃汽車廢氣滿天飛,空氣污染嚴重程度令人不敢想像,更不用說印度最出名的就是開車隨時要用力按喇叭!塵土飛揚加上噪音,這就是他們每天的生活啊當我還沉浸在這些感受時,突然發現,路旁景象已變換成一座座摩登大樓,然後,司機用濃厚的印度英文口音說:「Palladium Hotel 到了!」 彷彿剛才的一切都不是親身經歷,而是在車上看了一部電影。下車不到1分鐘,
-
ARTalks
失語的武裝困獸
編按:本劇導演李奧森透過匿名警員訪談、側繪(profiling)與警察學文獻進行研究,協同動作設計及專業表演者發展高強度的動態情境(movement scenarios)與敘事,運用視覺與燈光設計營造出詩性空間,建構情況不明、無法掌握的事件;與觀者共同思考警察的內在狀態、勞動情境與難以定義的系統性暴力。
-
布拉隨意寫
回家跳舞之前,下一站
年輕當舞者的時候,很喜歡在國外巡演的生活,除了演出,還能看看外面的世界,吃上美食,享受著舞台以外帶來的驚喜。猶記2004年隨紐約的舞團到北非巡演,到了摩洛哥的卡薩布蘭卡,想起年少時期學唱的一首歌: Ooh, a kiss is still a kiss in Casablanca But a kiss is not a kiss without your sigh Please come back to me in Casablanca I love you more and more each day as time goes by 怎麼也沒想到,有一天居然來到這座城市,卡薩布蘭卡在西班牙語是「白屋」,這裡最顯而易見的風景是清真寺。除此之外,整座城市的建築大多為白色。因自認有一層保護色,所以常單獨行動,跑去市集挖寶,穿梭在各式各樣的羊毛織品、華麗花紋的餐具,花紋獨特,看得心花怒放。但也因為貧富差距衝擊太大,我們住上五星級的酒店,樓下卻是孩子們在乞討。山區的夜景迷人,白天才知道那是貧民微弱燈泡照明而構成的夜景,當下覺得好諷刺。回想起來,已經不太記得城市的模樣,卻依然記得孩子們乞討時深邃美麗的眼睛。 下一站突尼斯。不知什麼原因,舞團沒選擇搭飛機而是坐巴士,清晨從卡薩布蘭卡出發,抵達已是半夜。坐上巴士,車窗外是整片的橄欖樹,好美,睡了幾小時之後,睜開眼睛,以為會有不一樣的美景,但居然還是橄欖樹,只是光影變化有了不同的景象,直到看見一棟舊房, 因車子行駛的角度,180度看見房子的樣貌,藍白相間的矮房並不美麗,殘破的可能遮風避雨都難,一個颱風就能吹倒的感覺,幾個小孩開心地在前院玩耍,老人坐在椅子發呆,太陽西下,對眼前的畫面特別有感覺,眼睛一直盯著,直到畫面離開視線為止,突然想起部落,想起山上的老人和小孩,年輕人大多因求學或工作離開部落。這樣的畫面有點感傷,有一點美。隔年回台創作,特別跟舞台設計超哥(王孟超)說,我要一面牆,演出中,牆還可以分裂為三,而創作了《預見》這個作品。順帶一提,我們在突尼斯劇院演出後,我的名字居然出現在當地報紙的藝文版面,用「布拉瑞揚奪走了這場演出」為標題,特別寫了一段我的獨舞。藝術總監開玩笑說:「布拉現在是明星!」但其實是要特別感謝藝術總監,因為他知
-
倫敦
露西.佩柏劇作《作用》重製演出,探討藥物與人類情感
風靡全球的電視劇《繼承之戰》(Succession)其劇作家之一佩柏(Lucy Prebble)的作品《作用》(The Effect)上月於英國國家劇院(Royal National Theatre)重製重演(revival),這個發生於狹小臨床實驗室裡的4人戲,承載著關於藥物與人類愛恨情仇等重大提問。 2012 年《作用》的首演也是在國家劇院,當時佩柏犀利的筆鋒就令人印象深刻。11 年後,佩柏稍微調整了原作以契合目前觀眾熟悉的文化語彙,而導演洛伊德(Jamie Lloyd)俐落大膽的手法更讓人感到耳目一新。 身穿白色運動服的演員埃西杜(Paapa Essiedu)和芮索兒(Taylor Russell)在一項新型抗憂鬱藥物的試驗中認識彼此,他們墜入愛河,但同時也像迷宮裡的老鼠一樣,懷疑自己對對方日益增長的感情是真實的還是藥物裡的多巴胺所引起的。而觀察兩位受試者的精神科醫生則身著深色衣物,雖未使用藥物,但兩個醫生對彼此的情感及自身的情緒困擾,在與受試者的情緒狀態對照下,則提供觀眾對人類如何產生與控制情感與情緒有更多不同角度的觀察。 舞台設計吉摩兒(Soutra Gilmour)把演出場地雷托頓劇院(Lyttelton Theatre)變成雙面舞台,舞台地面則以克拉克(John Clark)設計的 LED 燈光組成,演員站在台上時完全沒有影子,更加深了「實驗室」的科幻感。如同洛伊德近年作品,《作用》也在近乎空台的空間,僅用光影和演員與空間的關係來玩弄戲劇張力與節奏,4位演員緊湊的能量推拉與極其精準的語言使用,讓觀眾屏氣凝神90分鐘,最終暗場時得以喘口氣並大呼過癮。這齣戲裡有濃濃的情感,但同時也憤世嫉俗地質問,當醫學研究與科技如探針般解剖人腦的各種行為時,我們人類所有的情緒與情感是否僅僅是一堆化學物質反應的結果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