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岸樺
-
「CLT傳奇放送科藝文創園區」開幕 廣播電台發送站化身藝文新天地
由新北市文化局移交、當代傳奇文化藝術基金會促參經營的「市定古蹟台北放送局板橋放送所」,於8月8日宣告正式開幕,華麗變身「CLT傳奇放送科藝文創園區」。
-
城市舞台升級再進化 「你看戲我買單」青年專場慶40
「城市舞台」自1983年啟用至今,屆滿40年。歷經社教館文化活動中心時期到2003年整建後的專業劇場,其中乘載多年的文化展演活動,是深受跨世代台北人喜愛的共同記憶。
-
2023臺北藝穗節16天590場演出 啟動「後浪警報」
2023臺北藝穗節的主題「後浪警報The FUTURE is HERE」,以「人才培育」為核心使命,成為尋找新一代藝術家的重要平台,期待每年加入的新銳藝術家,能在夏日攪動創作的水花,而每一次演出獲得的經驗值,讓他們進而成為推動表演藝術不斷前進的新浪潮。
-
名伶魏海敏收徒黃詩雅、黃若琳與陳允雯 梅派藝術開枝散葉
1991年6月,早已在台灣京劇界享譽名聲的魏海敏,深感自身不足,正式拜梅派藝術宗師梅蘭芳之子梅葆玖為師,成為門下第一位弟子。經過30餘年,2023年6月,魏海敏正式收徒黃詩雅、黃若琳與陳允雯3位年輕優秀青衣演員,在其傳承流派與創造當代的藝術路徑裡,自此有徒弟同行,延續並啟動梅派藝術的全新一代。
-
獻給後疫情時代 2023臺北藝術節想像萬物共生的未來
邁入第25屆的臺北藝術節以「萬物運動」為策展主題,臺北表演藝術中心(下稱北藝中心)董事長劉若瑀與今年臺北藝術節策展人林人中用「非人類中心」為觀點,思考在後疫情的時代,如何跳脫人類本位主義,而從萬物的角度來看人類社會與自然生態的關係。
-
王嘉明《親愛的人生》獲「FIND新戲劇藝術節」之邀於柏林演出
繼2019年巴黎秋天藝術節(Festival d'Automne Paris)之後,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導演王嘉明作品《親愛的人生》再獲柏林雷寧廣場劇院(Schaubhne Berlin)舉辦的「FIND新戲劇藝術節」(Festival Internationale Neue Dramatik)邀請,即將於本週末(4月29日至30日)在柏林一連演出兩場,目前票房已售罄。
-
第34屆傳藝金曲獎開始徵件 「出版類」調為「音樂類」持續反映產業現況
第34屆傳藝金曲獎徵件開跑了!今年將以「音樂類」、「戲曲表演類」兩大類別開放徵件,報名期限至5月2日止,舉凡111年3月1日到112年2月28日期間的作品皆可報名角逐獎項。
-
臺灣豫劇團70周年團慶大戲 《鏢客》召喚武俠的多重宇宙
為慶祝成立70周年,臺灣豫劇團將推出全新武俠風格大戲《鏢客》,以「人生70才開始」的心態,將70年的歲月,在傳統與創新間取得平衡與發展契機,替豫劇在台灣生根、然後開花結果,找到「台灣豫劇」的最好詮釋。
-
綠光30 用「創藝」帶來《清明時節》與《人間條件八》
綠光劇團成立30年,並於去(2022)年成立綠光創藝製作公司,建構出一套完整的商轉模式,盼團隊能為舞台劇IP開拓更多元、更全面的發展,也不忘初衷,繼續為全民帶來一齣齣貼近真實生活、膾炙人口、充滿溫度的原創劇作。
-
活化百年日式建築 榮耀基金會打造音樂劇創生基地「二條通劇匯」
榮耀基金會是台灣第一個以音樂劇文本創作、產業發展為首要目標的基金會。於去(2022)年成立後,在一年之初又宣布營運「二條通劇匯」,打造為音樂劇創生基地,提供音樂劇工作者交流及共學環境,並以培育商業音樂劇製作人為重點項目。
-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持續優化 邁向藝術永續場館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簡稱北藝中心)自去(2022)年3月試營運、7月正式開幕,除替COVID-19防疫策略走向共存的台灣帶來上百場演出,牽動大劇院時代之後的生產過量思考,同時也因奇觀建築裡不夠妥善的設計,引爆大量「黑特」,如大劇院座椅間距過窄、無障礙空間引導不明、場館標識不清、甫開幕就已破爛海綿外露的環保材質椅墊等,成為北藝中心最需修正、調整與強化的首要之舉。
-
聖誕玩馬戲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歡慶別開生面的藝文聖誕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迎接開館後第一個聖誕,結合藝文與節慶,構築出以馬戲為主題的歡樂氣氛,包含3檔國內外馬戲節目,以及兒童遊樂設施、市集、公共表演、祈福聖誕樹、VR體驗等,有得看有得玩有得打卡,每個年齡層都可以找到留下美好記憶的方式。
-
貼近劇場職人 「技術劇場人攝影展2.0」加入VR體驗
一場精采的演出,需要多少工作人員參與?除了我們最熟悉的編、導、演之外,還需要幕後設計創造、架設硬體設備與執行演出指令的劇場技術人員。
-
《驛繪言傳》與《再會吧 北投》共譜北投舊時代的醍醐味
新北投車站自日治時期因溫泉觀光產業而建造,隨著年代變遷見證了北投的繁榮與興衰,而後拆遷異地流浪,離鄉20載的老車站也因北投人的熱情又重回在地。2022年是新北投車站返鄉5周年的日子,轉化為推廣北投及鐵道文化的歷史建築,將舊時代的見證再次呈現給每一位造訪北投的旅客。
-
果陀劇場、華山基金會聯手 《摘心米其林》「美味送愛公益套票」專案起跑
將在明年邁入35歲的果陀劇場,在「演出製作」與「戲劇教育」上,一方面吸納各界人才為表演藝術所用,一方面開設戲劇相關課程,傾全力為台灣劇場界創造源源不絕的生機,更持續通過戲劇,來實踐企業的社會責任。
-
融合京劇與現代劇場 《夢廻春閨》赴韓國全州世界首演
《夢廻春閨》是捌號會所2022年創新製作,以音樂為本,傳統戲曲為軸,再運用現代劇場的導演思維,嘗試建構一個新的表演類型。
-
2022 TAxT桃園科技藝術節 邁向「前進之路」
「2022 TAxT桃園科技藝術節」以「前進之路」為主題,包括兩個子題:「秋光.塘水.舞鮮鮮」及第二屆桃園科技表演藝術獎,將邀請台灣與美國、法國、日本、香港等地藝術家共同創作展出,期待能夠綻放數位世代的藝術能量,從中展開全新視野與對話。
-
從「最初的堅強」到「最後的溫柔」 桃園鐵玫瑰藝術節持續培植在地力量
「桃園鐵玫瑰藝術節」舉辦至今已11年,同時也是國內知名戲劇顧問、策展人耿一偉策展的第5年。在近年的規劃下,鐵玫瑰藝術節已躋身台灣重要的城市藝術節之列,以桃園展演中心為中心,深入桃園城鄉、巷弄之間,頗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