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室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在地策展:關於幾個 思想行動與實踐場景
策展作為動詞 反身性 日常抵抗 共時場景 共享與賦權 穿透孔隙 異質連結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場景1:驛站
轉譯、中介與媒合 多維度關係 博覽會 歷史任務 肉與機器的辯證 想像力的庇護所 巫與變形之火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場景2:移動縫隙
地方時差 噪音身體 公寓、邊陲與廢墟 基地經營與遊牧佔領 文件記憶 城市負像 曖昧的可能性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場景3:山海的篝火
部落另類學校 行走溪谷 關係擾動 什麼自然 文化採集 生命勞動史 守護與覺知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場景4:三角洲
邊界 離散 測繪 多重故事 抗爭與勞動 當代聆聽 遷徙的匯流
-
特別企畫 Feature 幕後解析
幕後團隊的進擊 跨域攻勢大揭密
近年來,表演藝術跨域合作的案例愈來愈複雜、多元,幕後團隊「在一起」的組成方式也日趨異質化,而活躍、亮眼的團隊就像一支專業球隊,集結了不同領域的專業夥伴,統合創作、設計、製作、行銷、經營等面向,各有專才,也善於合作。他們各自以高度水平協作的型態,建立起自己的獨特工作哲學與方法,以應對生產環境的限制,從而開拓出更多可能性。 我們採訪了5組幕後團隊:有劇場起家的新世代,如陽光劇團般讓創作與生活緊密交織的「僻室」;由劇場設計系同班同學們成立,目前是台灣唯一兼具設計、製作統合能力的「山峸製作設計」。也有非表演藝術團隊,如以科技為方法,橫跨各種領域,並與單一表演藝術團隊建立長達10年共創關係的「叁式」;與劇團合作,融入商業思維,打造數檔叫好又叫座的沉浸式體驗作品的「驚喜製造」;在流行影視產業打滾多年後,邀請劇場編劇作為內容總監,孵化劇場、影視IP的「大慕影藝」。 以上團隊的工作方法,有些違背了我們習以為常的工作慣習、思考模式,但都因他們端出出色的跨域合作成果,而有著足夠的說服力。如果我們設法將他們的工作方法拆解、分析,融入到自己的工作思考中,或許能帶來改變!讓我們試著跳脫劇場本位,藉此窺探幕後團隊跨領域的思考邏輯,一起來看看不同世代、不同領域的工作者們如何合縱連橫,突破重圍吧!
-
特別企畫 Feature
40難料:中間世代待修學分
看完了一般人對40歲的期待,跟40歲的人會面臨的處境,你對40歲還有什麼其他想像? 接下來,本期的封面故事將帶你看到表演藝術領域的40世代從35歲到45歲,從台前到幕後,從演員到舞台技術人員等,在面對體力急速下滑、時間被家庭工作瓜分兩頭燒,他們如何弭平不安與焦慮破繭而出? 我們採訪了13位受訪者,這些人可能是被眾所期盼、被前輩賦予重任的中流砥柱,也可能是正著手替下一世代鋪路、讓後輩引頸而望的人生目標。但更重要的是,他們也曾懷疑自己、迷惘困惑,最終仍選擇好好面對那些中年待修的學分。 最後,我們嘗試透過世代對談及分析報導,去釐清當下的表藝生態環境,及不同世代掌握的資源,讓更人清楚這些來到中年的表演藝術工作者面對的環境,及理解他們的困境,希望能從中找到一絲絲可能,並探詢更多轉變的契機。
-
特別企畫 Feature 背對觀眾的魔法杖
樂團的神奇推手
管絃樂團中,只有一個人不拿樂器, 最慢上台、最快離開,而且背對觀眾! 但他卻是所有目光的焦點,不管台上台下。 雙手只在空氣中揮灑, 出現的卻是劇力萬鈞的聲響! 指揮是一個樂團的靈魂, 掌握了音樂的聲響,也掌握樂團走向, 歷年來指揮儘管評價不一, 卻將管絃樂團推上頂峰。 在歡慶呂紹嘉即將回台為國家交響樂團「執棒」的同時, 本刊為您解讀知名指揮家揮灑音符的奧秘, 看指揮與樂團的依存中, 如何締造奇蹟!
-
特別企畫 Feature
側寫華人國際性都會的文化策略
在政經局勢變化趨烈的今天,尤其是自由貿易與資本主義的日趨發達,使得世界資本家無不絞盡腦汁地在尋找最有利的商業戰場,文化藝術界當然也不例外。於是,隨著中國大陸的經濟改革與開放,這個佔有四分之一世界人口比例的大華人市場圈,逐漸受到世人的矚目,而「華人文化圈」也變成文化藝術界不得不具備的經營視野與觀點。 我們邀集北京、上海、香港、新加坡等四個都會的戲劇學者、藝術工作者、文化評論人與媒體工作者,分別針對各都會的文化策略或市場現象,提出他們對華人都會文化政策的觀察和看法。 另一方面,我們彙整來自台灣宜蘭、花蓮、桃園、新竹、台南與高雄的文化局或文化政策執行者的意見與建設,並專訪台北市文化局局長龍應台,試圖從小處比較台灣各地文化建設的差異,更期待能尋找出台灣(或應該說台北)在所謂「大華人文化圈」裡可能扮演的角色,甚至是彼此競爭的空間。
-
台北
不只看男人跳舞
新舞臺繼去年第一屆「新舞臺.新舞風──炫.白」雙人舞系列之後,今年又推出「Men Dancing」系列舞展,總共邀請到來自四個不同國家、文化的舞蹈團體,分別是來是德國雅莉絲.畢舞團、來自西非布吉納法索的薩力亞與席渡舞團、來自法蘭克福的日裔編舞家勅使川原三郎,以及來自倫敦的馬來亞籍編舞家庫瑪文演出的印度舞蹈。 這一系列演出幾乎都是清一色的男舞者(除了《絶對零度》)包辦,然而「男人跳舞」不過是這一系列演出的顯性特徵,真正精采之處是在於不同文化影響下的舞蹈所傳達出來的心靈面貌。以下將以專文分別介紹這幾場演出。 編按: 關於勅使川原三郎的《絶對零度》,請參見本刊第八十四期《時間之子舞流光──淺談勅使川原三郎及其作品》,黃琇瑜。
-
尋找百分百的表演雜誌
在停刊的煙硝中尋找出路
本刊出版一百期,回顧走過的痕跡,同時也見證了這段時期台灣表演藝術的消長,這場座談會我們邀請了專家學者、同業先進,共同來探討表演藝術類相關雜誌的槪況與未來的發展。
-
藝壇動態
藝壇動態
〔台灣〕 遠流出版公司出版《票房行銷》 國內第一本談論藝術行銷的書籍《票房行銷──菲利浦.柯特勒談 表演藝術行銷策略》出版了。 將行銷觀念融入於藝術經營之中,已成爲表演藝術界永遠發展的不二法門,但在台灣卻一直沒有相關書籍的出版可供表演團體參考。遠流出版公司月前取得菲利浦.柯特勒的作品《票房行銷─菲利浦.柯特勒談表演藝術行銷策略》的中文版權,並將之引介給台灣的表演藝術界及行銷界,希望爲台灣的藝術團體注入新的發展契機。 長久以來,藝術與商業一直被視爲是永無交集的可能,《票房行銷》一書中作者將藝術與商業結合,將整個行銷學的概念融會於本書之中;該書另一位作者瓊安.雪芙則是專業藝術顧問,書中所列舉的百餘個案使該書理論與實際兼備。 (編輯室) 第十四屆巡迴文藝營開始招生 由台灣省新聞處主辦的「台灣省第十四屆巡迴文藝營」即將於今年八月十三日到十六日在台北藝術學 院以及八月二十日到二十三日於南投曁南國際大學分兩梯次舉辦。第 一梯次課程分爲小說、影劇、散文、詩、新聞五組,第二梯次則爲小說、 散文、詩、新聞四組,主辦單位聘請平路、東年、張大春、蔡詩萍、愛亞、沈花末、羅智成、沈怡、易智言等駐營擔任各組指導老師,針 對學員的習作個別指導。 在各組課程設計上,今年小說組以愛情爲主題,帶領學員在中外作品中領略愛情文本的不同風貌;詩 與散文組以創作硏討爲主,並兼及 當代新詩及名家散文的賞析;每年 都吸引大批學員的電影組,今年則 加入戲劇的課程;新聞組除編採的 實務敎授之外,特別規劃了探討SNG年代的新聞處理及財經新聞 報導的新課。 除了兼重理論與實務的課程設計之外,營隊期間還安排關渡、埔里的文學之旅,營隊成員並可參加爲 發掘文壇新秀所辦的「巡迴文藝營 創作獎」甄選。報名時間至七月二 十日,洽詢電話(02)2766-6759、 (02)2763-4300轉5101。 (編輯室) 中華民俗藝術節主動出擊</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孩子的四月天
屬於兒童的季節,我們走訪了六個藝術家的家庭,探尋了坊間許多兒童才藝班,同時也布吿了四月份爲兒童設計的演出活動。您還可以看到有關大陸兒童戲劇的現況,兩岸中國孩子的藝術活力應是我們共同的關切。
-
特別企畫 Feature
來!跳神 古儺的活化石 貴州安順地戲
地戲是貴州安順地區特有的劇種,源於歲末驅儺的儀式,當地稱之爲「跳神」。今年四月間,在淸華大學王秋桂敎授策畫下,安順地戲來台做爲期一個月的全省巡迴演出。恭逢盛會,本刊耑請王敎授特別企畫組稿,完成系列篇章,對安順地戲之史源、祭儀、表演藝術及面具做全面的勾描,對此次來台演出的詹家屯地戲隊亦備文詳介,便於全省讀者及觀衆,在觀賞地戲演出時,旣睹其熱鬧,亦探其堂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