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
台灣行脚文化的桃源宜蘭
在現代工業文明的衝擊下,宜蘭地方文化意識呈現相對抗衡的強度;從冬山河的整治,即看出宜蘭人捍衛本土自然、人文環境景觀的實力。此番宜蘭之行,我們點點滴滴地採擷宜蘭人的文化作爲,以及戲曲之鄕力挽式微的傳薪火力,政府與民間難得這般知行合一,文化的桃源之境,在宜蘭。
-
光復50周年他(她)的故事我們的歷史4
戲劇:金士傑 戲曲:劉玉麟 音樂:蔡小月 舞蹈:蔡麗華、黃麗薰、李巧
-
即將上場
王正平琵琶獨奏會
王正平出生於中國杭州,中學時在香港隨琵琶名家呂培原習藝,一九六八年獲全台灣音樂比賽琵琶獨奏成人組冠軍,畢業後隨家人移民巴西,在當地舉行獨奏會,獲得極高的評價。返台後,歷任中廣國樂團指揮及台北市立國樂團指揮,於一九八九年獲得英國國家音樂博士,成爲中國傳統音樂的第一位博士。 做爲一位中國傳統樂器的傳人,王正平除了彈遍所有能夠找到的琵琶古曲,熟練南北各派的技巧,致力於保存中國古代資源外,並且以古樂器融會現代技法,試圖從中國的音樂哲學中,重塑中國音樂的美學風格。他秉持「以新樂回到傳統,使古樂獲得創新」的理念,認爲中國的音樂不僅是提供給某一部分的中國人欣賞,而是要面對全世界的音樂潮流,以開拓現代中國音樂的這片荒原。在這一次的獨奏會中,王正平演奏的曲目涵蓋了古曲、民初創作曲及近代創作曲,還有數首王正平自己的創作,分別爲《泰山觀日》、《龍舟》、《蠶》、《上花轎》、《春思》、《十面埋伏》、《眼兒媚》、《水調歌頭》及《琵琶行》。
-
即將上場B-Side另類表演
「B-Side」爲一個企圖結合身體表演與另類音樂的新生場域,十一月份的兩場演出分別是來自法國的實驗性電子音樂團體ENDOXAN,結合音樂、影像和舞蹈,呈現前衞作品Researching My Soul。《色情酒店》則由華湘如編導,改編自史特林堡《強人》的實驗性作品,打破表演者與觀衆的距離,以音樂串連流動的表演。
-
即將上場
法國綠憶古典弦樂四重奏
「綠憶」爲Ludwig的譯音,而Ludwig則是貝多芬的名字,因爲法國綠憶古典弦樂四重奏樂團相當喜愛貝多芬的作品,故取此名。此次法國綠憶古典樂團來台演出的曲目中亦包含了貝多芬的作品。 「法國綠憶」自了一九八五年出道,便致力於弦樂四重奏,一九八六年於佛羅倫斯國際音樂會比賽及莫里恩基金會中得獎,且在普茲茅斯的國際比賽中以亨利.迪蒂耶的作品《這樣的夜晚》贏得特別獎。爾後,他們所灌錄之唱片得到抒情唱片之大獎、法國唱片協會大獎及夏爾克洛唱片協會國際性大獎。該團足跡遍及美國、加拿大、中國、非洲、印度洋國家、中東及中歐等地。此次來台演出曲目爲貝多芬《弦樂四重奏曲》(作品18第2號)、蓋希文《夏日》及數首弦樂四重奏小品、喬普林《表演藝人》、浦契尼《菊花》、拉威爾《F大調弦樂四重奏曲》。
-
即將上場
艾隆克.史坦小提琴獨奏
已逾七十的小提琴家艾隆克.史坦(Isaac Stern)一九二〇年出生於蘇俄,隨即移民美國舊金山。八歲開始學琴,十三歲公開演出第一場音樂會,爾後展開史坦忙碌的演奏行程,足跡遍及世界各地。五十多年職業音樂生涯中,錄製了超過一百張唱片,包括有六十多位不同作曲家的兩百多首曲子。他的事業也成就在電影及電視方面,電影《從毛澤東到莫札特──艾薩克.史坦在中國》贏得奧斯卡最佳紀錄片,並灌錄《屋頂上的提琴手》電影原聲帶。 艾薩克.史坦是「全國藝術基金會」的創始會員,現任「美國─以色列文化基金會」主席及「耶路撒冷音樂中心」主任。任卡內基廳總監三十餘年,曾致力挽救卡內基廳在一九六〇年被折除的命運,並在一九八六年重新整修。 史坦即將來台演出的曲目爲貝多芬《A大調第一號奏鳴曲》(作品12)、布拉姆斯《D小調第三號奏鳴》(作品108)、巴爾托克《第一號狂想曲》、德弗札克《小奏鳴曲》、克萊斯勒《西西里舞曲》、《利高東舞曲》及《前奏曲與快板》。
-
即將上場
陳幼媛與小提琴的「春之戀」
陳幼媛是國內培植的「土產」音樂家,在樂界中有獨樹一幟的音樂風格。 此次演出的曲目,將展現出巴洛克時期的宮廷風華、古典樂派的浪漫高雅,以及安達魯西亞神秘熱情的吉普賽風味,音樂會中還將演出中國作曲家陳鋼充滿邊疆風情的小提琴獨奏曲《陽光照在塔什庫爾干》 在其他的演出曲目上,陳幼媛挑選了從巴洛克時期至二十世紀初民族樂派的典型代表樂曲,例如貝多芬的《春之奏鳴曲》,、「小提琴鬼才」帕格尼尼著名的第二十四首《綺想曲》、本世紀初西班牙民族音樂大師法雅的《西班牙組曲》。
-
即將上場
美國小不點巨形木偶劇團
美國小不點巨形木偶劇團以製作高達八、九英呎高的超大木偶聞名,並以創作活潑生動的音樂劇而受到美國觀衆的普遍喜愛。編劇多取材自膾炙人口的童話素材或現代兒童文學作品,如伊索寓言和在美國廣受流行的兎子彼得(Peter Rabbit)等,皆是用兒童們耳熟能詳的故事內容改編,加入音樂、舞蹈及戲劇等多元素材,在極具娛樂性的演出內容,隱含發人深醒的敎育價値。 此次將演出改編自伊索寓言「螞蟻與蚱蜢」的音樂劇─《侏儸紀恐龍奇遇記》。此外劇團還將在表演結束後示範木偶動作敎學,現場觀衆與國內的木偶工作者可以在大廳與心儀的木偶交流同樂。
-
即將上場春秋樂集──九五秋室內樂之夜
由「亞洲作曲家聯盟中華民國總會」承辦的華人作曲家音樂創作發表會,自一九九一年舉辦迄今,即滿五週年了。每年春季邀請四十歲以下作曲家發表作品,代表「春華」;秋季邀請四十歲以上作曲家,代表「秋實」。每首應邀發表的曲子,幾乎都是台灣或世界首演的新作品。春華秋實生生不息,期望爲中國人的音樂創作留下寶貴的音樂資產。 今年「春秋樂集──九五秋」邀請郭芝苑等華人樂界極具聲望的作曲家發表作品,曲目爲:郭芝苑《豎笛與鋼琴小奏鳴曲》、許博允《弦樂四重奏》、周文中《山濤》鋼琴四重奏、林樂培《東方之珠》小提琴奏鳴曲以及馬水龍爲九把大提琴而作的《水墨畫之冥想》。
-
即將上場《疼惜台灣》
爲了慶祝中華民國抗戰勝利五十周年曁台灣光復五十周年紀念,台灣省政府委託中國萬歲劇團,集合全國老、中、靑三代知名演員,盛大演出三幕十場六景巨型舞台劇《疼惜台灣》。該劇以台中林家五代人的故事,反芻一世紀以來的台灣情。 疼惜就是「愛」,《疼》劇主旨在傳達以愛爲出發點來愛台灣,大家就可以一起來爲這塊土地共同努力建設。
-
即將上場聖馬丁學會管弦樂團
來自英國,以詮釋巴洛克音樂享譽世界三十餘年的聖馬丁學會管弦樂團,是當今世界最優秀的室內樂團之一。一九五九年指揮家馬利納爲參加聖馬丁敎堂音樂會演出,集結當時倫敦各交響樂團弦樂好手,在演出大獲成功後,正式成立樂團並沿用聖馬丁之名,至今演出不輟。 該團演奏風格以淸新的現代感以及對作品的徹底硏究詮釋而著稱,團員擁有極佳的合奏能力。馬利納以樂團小提琴手出身,擁有豐富的合奏經驗,指揮風格穩健、淸晰,以指揮巴洛克及古典時期作品著稱,近年來亦將曲目擴展至浪漫樂派以及二十世紀作曲家作品。 此次來台演出曲目爲莫札特、貝多芬、海頓、艾爾加等浪漫派作曲家作品,顯示馬利納及聖馬丁學會管弦樂團對巴洛克音樂外的擴展,此間樂迷恰可藉由這次演出曲目,與其所擅長的巴洛克曲目作一比較。
-
即將上場國家音樂廳交響樂團定期音樂會
國家音樂廳交響樂團(National Symphony Orchestra簡稱NSO)首度推出一系列由樂團首席團員擔綱的演出,三天巡演的指揮分別爲李春峰(23日)、陳樹熙(24日)、張大勝(27日),由板井碧和蕭悅坤擔任小提琴主奏,聲樂家李靜美也將參與演出。 巡演的曲目有巴哈《d小調雙小提琴協奏曲》、馬克斯五首爲女高音及管弦樂團的歌曲《林中之樂》、《昨天他帶給我玫瑰花》、《日本雨之歌》、《神聖之歌》、《愛情觸摸了你嗎》,以及貝多芬《F大調第六號交響曲》、《田園》等。
-
即將上場果陀劇場公開《完全幸福手冊》
果陀劇場團長梁志民從「完全自殺手冊」引發出另一種對人世生活的樂觀聯想,於是編導《完全幸福手冊》,以幽默感與喜感串連全劇 該劇由一個吝嗇鬼尋找老婆爲主軸發展,然後牽引出其他角色與個性之間的關係;兩個平凡靑年爲了改善長久以來一成不變的無趣生活,溜到大都市裡試圖尋找他們的「幸福」,而藉由意外尋獲的「完全幸福手冊」祕笈,在緊湊的冒險過程中逐漸走進幸福之門。 這次果陀劇場的製作群爲音樂劇《西哈諾》的主要班底,包括導演梁志民、製作人陳琪、舞台燈光設計王世信、服裝設計張慶烽等,演員方面除了資深的王友輝、陳幼芳,另加入歌手張雨生及果陀創辦人之一林奇樓,共同呈現一個歡笑世界。
-
即將上場
DANNY LEE矛盾.解放爵士舞展
Danny Lee是美國洛杉磯的職業舞者,早期在美國接受芭蕾名師Maria Semynova和爵士之父Gus Giatano指導,參與舞團及電影的舞蹈演出並編舞。曾應邀返國於文大、中華藝校、游好彥舞團授爵士課程。 入侵者爵士舞團(Intruder Jazz)是一個跨校性大專學生爵士舞團,目前成員主要爲台灣大學、淡江大學等校熱舞社員及政大、文化、藝專畢業校友。一九九四年九月及十一月分別於台北及高雄隨指導老師Danny Lee舉辦三場發表會,而興起組團的念頭,更因參與全國大專聯展而將此舞團落實爲一跨校性舞蹈團體。 舞碼Color of Love創作源於Danny Lee在種族衆多的美國成長,深刻感受因膚色成見帶來的人際疏離和衝突,希望能打破成見,建立和諧。舞作中將有非洲舞、黏巴達、探戈、街舞、爵士、芭蕾的聯合呈現。《鐵幕英雄》揭示現代人爲堅持理想,必須克服更多的寂寞、壓力、恐懼、懶惰和誘惑。舊作S.M. Sex Mood以女子在黑夜裡對椅子產生的性幻想爲題材,編舞家將舞者與椅子的關係做了巧妙的聯結。
-
藝壇動態藝壇動態
〔台灣〕 裕隆藝文季 呈現客家文化 第四屆裕隆藝文季以「客家戲夢.原鄕之歌」爲主題,內容分爲三部分,「台灣客家歌、風騷新寶島」於十月上場,是由新寶島康樂隊(陳昇、黃連煜)的搖滾客家音樂帶動大衆關懷這個逐漸抬頭的本土音樂;「戲說客家今與昔──客家風情美術攝影展」由二十五位畫家和攝影家,將客家風土民情的繪畫與攝影作品原貌呈現,巡展地點、時間爲:苗栗縣立文化中心(10/15〜30)、台北市國父紀念館(11/3〜10)、桃園縣立文化中心(11/25〜12/10)、台南市立文化中心(12/14〜25)。 最後的重頭戲部份是「原鄕之歌舊曲新調──客家鄕情發表會」,由客籍音樂創作者曾興魁、柯芳隆、徐頌仁、蘇凡凌等創作客家樂曲,三場音樂會時間如下:台中中興堂(11/ 12)、高雄市立文化中心(11/16)、台北國家音樂廳(11/17)。 (編輯室) 海峽兩岸舞蹈文化交流硏討會 新古典表演藝術基金會爲促進海峽兩岸舞蹈學術交流,擬於今年十二月二十日至八十五年元月二日期間,舉辦第二屆「海峽兩岸舞蹈文化交流硏討會。」硏討會將分別於台北、台中、台南三地舉行,並有系列演講、座談及敎學示範等活動。歡迎各地舞蹈敎師、學生及相關敎育文化人士一同來參與,以促進兩岸舞蹈文化及敎學狀況之瞭解。 本次應邀來台的大陸舞蹈界學者專家有:北京舞蹈學院院長呂藝生,中國舞蹈家協會副主席,著名的編導及舞蹈評論家游惠海,民間舞及現代舞編導名家楊美琦,及中國舞蹈家協會副秘害長李福、楊大林等人。硏討會示範敎學內容著重在民間舞素材敎學,而講座題綱則涵蓋了「演員的表現與氣息的關係」、「舞蹈美學理論硏究現況」、「中國舞蹈敎育現況」、「現代舞在中國發展的思考」、「舞蹈與社會群衆文化」、「動作不說謊──舞蹈/動作治療」等範疇。 台北硏討會訂於十二月二十三至二十四日,假國立師範大學綜合大樓五樓舉行,欲報名參加硏討會者,請治新古典表演藝術基金會張維文(02)3914204。 (編輯室) <str
-
特別企畫 Feature縫補一頁舞台服裝史
時代在變遷,表演團體的演出內容及經營方式也在變。連爲演員裁製一件件舞台服裝的幕後英雄(雌)們,也漸漸地從老師父手中轉到年輕一代設計師身上。目前這一行的工作者如何在經費短缺、時間緊迫的情況下,與編舞家、導演、演出者合作無間?透過台灣舞蹈服裝製作者、設計者、戲鞋師父的專訪,及一場立體的舞台服裝秀及座談會紀錄,希望能縫補起台灣舞台服裝史的斷簡殘篇。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台灣京劇的再過渡
政府遷台之後,不少京劇藝人帶藝來台,過渡而來的紅氍毹在台灣舞台上鮮紅燦亮。 三軍劇隊輪番開幕、謝幕,十月競賽全盤較勁;科班教育一脈承續,錘鍊出一代一代出色的演員。年中,三軍劇隊一一封箱,三流合和,攜手過渡到國光,翻新過的紅氍毹,期望再次鮮紅。
-
人物點描他(她)的故事我們的歷史3
-
即將上場
極體劇團秋老虎大公演《災難》
成立一年的極體劇團,推出創團之作《災難》,編導羅曲妃曾經參與靑少年巡迴劇坊、蘭陵劇坊、優劇場等演出,演而優則導。主要演員吳文翠、舞台設計黃俊華、製作人謝東寧,都是優劇場早期的成員。 《災難》創作起源於「活在這個世界上就是一場災難」的思惟,以白描的、嘲諷的、漫畫的手法呈現。
-
即將上場國光劇團創團首演
甫於今年七月一日成立的國立國光劇團,在各界的關心與矚目之下,即將於十月推出設團後首度對外公演。 國光劇團係承接三軍劇團的精英團員重新出發,藉由傳統戲曲爲基礎,運用現代劇場觀念,結合時代脈動,希冀開創京劇新生命。劇團經過三個月的密集訓練及嚴謹規劃之下,即將推出《陸文龍》與《龍鳳閣》二劇,做爲創團首演。《陸文龍》係傳統戲曲經典之作,曾於民國七十四年榮獲國軍文藝金像奬,此番重新演出,劇本由王安祈重新改編,前陸文龍由朱陸豪飾演,高蕙蘭則飾演後陸文龍,唐文華飾演王佐。《龍鳳閣》由劉海苑、李光玉、王勝全、陳漢文等擔綱演出,並邀請客席團員陳元正、謝景莘共襄盛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