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好個喜劇之王
法斯塔夫 Fantastic Flastaff!
他是顢頇可惡、縱慾輕佻的破落騎士 在女人堆中嬉戲玩耍,生活理想只是如何滿足口腹之欲; 他是幽默風趣、機智浪漫的喜劇之王 情節笑料通過他的言行妙趣橫生,荒謬突梯叫人捧腹不已 他是莎士比亞的筆下最經典的丑角──法斯塔夫 向莎翁致意,威爾第晚年最後一部作品《法斯塔夫》讓莎劇丑角躍上舞台挑大梁。 這齣被譽為歌劇史上最出類拔萃的喜歌劇之一, 世界各著名歌劇院長演不衰的基本戲碼,國內首度全本搬演。 NSO找來搞怪出名的導演魏瑛娟,以狂歡嘉年華為名, 在音樂廰上演一場炫人目光的服裝秀, 還要讓指揮簡文彬和法斯塔變身雙胞胎。這戲法該怎麼變? 且讓我們聽聽「劇場女巫」魏瑛娟現身說分明!
-
藝壇動態
藝壇動態
新古典基金會 紅樹林小劇場全新啟用 籌備了兩個寒暑,新古典藝術基金會位於淡水紅樹林的小劇場,已於五月正式啟用,開幕第一個重頭戲─「溯源《現代舞之母─鄧肯研究》研習營」,廣邀各年齡層舞團師生參與,並邀請捷克鄧肯舞蹈音樂學校校長伊娃‧芙拉西思卡娃來台,傳授鄧肯舞蹈在歐洲的現代發展。身為台灣舞蹈界大老的基金會董事長劉鳳學表示,紅樹林小劇場佔地一百二十坪,結合創作、教學及劇場功能,為國內展演團體提供一個新鮮場地。未來除了繼續推廣外,希望與居民緊密結合,規劃多場生活講座,落實到社區生活之中。(鄭淑瑩) 德國導演卡斯登穆勒尋找華語女演員 德國新銳導演卡斯登穆勒(Peter Kastenmuller),明年計畫在法蘭克福劇院推出一檔新戲,女主角為兩位亞洲人,在旅德作家陳玉慧建議下準備啟用華語演員,希望台灣女演員參與新戲演員甄試。 卡斯登穆勒之前以慕尼黑貧民區青少年為主題的戲Benny Hill,在本刊第146期專欄「歐洲人文筆記」中,作者陳玉慧有詳細的介紹。這次尋找華語女演員,只要會講英文便可,會講法文或德文更好,年紀約卅歲左右,或看起來年輕,有戲劇經驗,必須赴德國面試。不過,面試必須自己付費。一旦錄用,必須排戲兩個月,以及之後在歐洲各地巡迴,可能須在歐洲待上半年;不供食住,但有演出費和排練費,均為德國標準演員費用。意者可以簡單英文履歷直接寄給導演卡斯登穆勒pk@adrenaline.de(莊珮瑤) 華人鋼琴家陳宏寬 加盟金革唱片 與馬友友、林昭亮同為享譽國際的華人裔知名音樂家陳宏寬,十三年前因罹患「局部肌肉張力不全」病症,而告別樂壇。如今靠著練氣功和自創的物理療法,陳宏寬的雙手完全恢復了正常,曾經因為病情而恐怕中斷的鋼琴生涯,再現曙光。日前,陳宏寬和金革唱片,簽下三年三張的鋼琴專輯合約,在距離上一張錄音專輯十四年之後,再次推出新作,特別挑選貝多芬最知名也最困難的貝多芬第二十九號鋼琴奏鳴曲和貝多芬第三十二號鋼琴奏鳴曲,希望在音樂生涯中留下最好的記錄。(廖俊逞) 《白毛女》演出四十周年經典再現</p
-
特別企畫 Feature香港風格Hongkong Style
林奕華、胡恩威 兩個近年來時時被中港台劇場界放在嘴上討論的名字 用他們披荊斬棘的狠勁與創意 製造出一波又一波劇場風暴 《張愛玲,請留言》、《快樂王子》、《半生緣》 席捲兩岸三地的焦點目光 這個兩人組合充滿了快狠準的香港風格: 「快」─每一齣戲的製作期約三個星期; 「狠」─議題辛辣而諷刺,思考方法詭怪而顛覆; 「準」─舞台語言新穎而精準。 他們為何如此創意無限? 他們為何如此懂得把玩形式? 他們為何如此滔滔不絕?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樂壇新勢力
他們是六、七年級的新新人類 卻不是不堪一擊的「草莓」 當別人還埋首於課業、戀愛與偶像崇拜時 他們早已和夢想賽跑,實現另一款精采人生 年紀輕輕就在樂壇上嶄露頭角 與其被稱為「天才」,他們更相信努力 生涯的每次瓶頸,激發他們往上的動力 他們蓄勢待發,準備在音樂之路上大鳴大放 兩廳院樂壇新勢力今年嚴選出多位年輕新秀 他們不僅是國內頂尖,有些更已經在國際舞台得獎無數 那一身的光環背後,究竟有多少不為人知的付出血汗? 且讓我們以文字替代音符,滑進他們的生命裡,隨著故事一起脈動
-
特別企畫 Feature如夢之夢A Dream Like a Dream
這場夢來自菩提迦耶的一場奇妙的領悟 一個下午迸發出的連鎖思緒 讓賴聲川疊疊套套地 用劇場演出了七個半小時 的《如夢之夢》 《如夢之夢》第三度搬上舞台 國家戲劇院的空間被全面改造 將有每場八百多個、約有七千多個觀眾 有機會經歷這場穿越時空、故事接連著故事的奇異夢境。 賴聲川為何造「夢」? 這次又將如何造「夢」? 這次的特別企畫將為你「戲」說從頭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看見台灣當代 ──第三屆台新藝術獎
今年邁入第三屆的「台新藝術獎」, 在台灣儼然已有「藝術金像獎」的重要地位。 何以能在短期間達到如此受業界與社會大眾重視的程度? 曾擔任第二屆台新藝術獎表演藝術類國際評審 的華裔英籍戲劇學者蔣維國如是說: 「這是一個在華人當代藝術界裡很重要的獎項, 因為它持續而嚴謹,從提名到決審, 參與的人數與討論的總時數之多,都超乎預期。」
-
特別企畫 Feature青春菸草叛逆的氣味—DV8
他總是穿著破破爛爛的牛仔褲 衣服上殘存著昨晚熬夜的菸草氣味 聞起來,有種青春暴戾的味道 熱愛非商業好萊塢的實驗電影 耳機那頭永遠是另類英國後搖滾 工作桌上不可或缺一杯苦澀重酸的黑咖啡 房間裡,栽植著他從荒漠旅行帶回來的仙人掌 他雖然縱慾感官,卻從不取悅靈魂 於是,我想起了DV8
-
特別企畫 Feature艷色織錦的經典—
友人以為她守舊,這個年頭還抱著上個世紀的經典不放 其實,她只是不愛朝生暮死的流行遊戲 祖母衣櫥裡的艷色織錦,穿在街上還是她最時髦 家族傳下來的書法屏風、媽媽陪嫁的古早檜櫃 沒有奢侈的家俬裝潢,她用歷史妝點出獨特品味 還沒成為文化時尚前,崑曲早在她屋子繞樑不絕 她常說,經典是時間給我們最大的奢華 或許,這也像是《紅樓夢》的精神吧
-
特別企畫 Feature拉東扯西的第三類觸感
過完西洋情人節,等著中國情人節 吃完焗烤義大利海鮮通心粉,來份和風紅豆抹茶寵愛味蕾 崇拜侯孝賢,也不減對塔可夫斯基的熱愛 聽著薩克斯風吹奏爵士藍調,嘴裡哼著故鄉民謠小曲 在精神上,他自稱是東方和西方的混血 習慣理性思維,感性時卻自有一套抒情美學 穿梭古今中外乃是新潮前衛的時空超連結 跨越東西文化則是百玩不膩的新遊樂地界 宛如《三探東風》,探勘不設防的華麗視野
-
特別企畫 Feature不斷變頻的聲波
關於生活,他總是無可救藥地出軌 慾望善變、情緒善變、喜好善變、品味善變 昨天才決定去撒哈拉沙漠,今天又改往亞馬遜叢林 喜好極簡低調的剪裁,也不排斥混搭風格的Mix Match 迷離的電子樂,低吟的民謠或狂暴的重金屬,隨心情見異思遷 尋找不重複的生活方式是他唯一不變的忠誠信仰 身體是自由的,腦袋是開放的,靈魂是無國界的 如果有天,月球開放旅行,他會第一個報名 不過在這之前 他以想像力對抗地心引力 在他生活裡,處處都有「新點子」
-
特別企畫 Feature焦糖瑪琪朵的微甜
她不是羅蘭‧巴特,卻有叨絮不完的戀人絮語 據她說,焦糖瑪琪朵最接近愛情的味道 布宜諾斯艾利斯的瀑布,最適合呼喊愛情 不管是情書寫作的標準文法,戀人分手的N種理由 還是愛情電影裡,男女主角邂逅的黃金定律 甚至打動人心的求愛場景,她都可以開班授課 愛情的道理她說得清,愛情來了,她依舊逃不過 情人節的時候,收到巧克力和玫瑰花她仍會感動得梨花帶淚 她只好一邊寫著愛情白皮書,一邊渴望「預見.愛情」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京劇駐顏術
每個成人都需要小孩來恢復想像力 每段傳統都需要創新來維持生命力 青春是一股魔力,讓人不厭其煩地想望 一如京劇百年,越唱越青春、越演越熱烈 以「維護傳統,激勵創新」揭竿起義、蓄勢待發 國光劇團為京劇駐顏,發現形、聲、意、動之外的靈活身段 彷彿炫目的老劇種變裝秀,歡迎舊雨新知入場嚐鮮 當京劇成為不老時尚,新新人類有了更酷、更另類的娛樂選擇
-
特別企畫 Feature
青春無敵YOUNG GUNS
劇場,永遠是年輕人燃燒熱情的地方 八○年代,他們用小劇場衝撞政治社會禁忌 九○年代,他們以身體、形式美學論另舉旗幟 跨越千禧年 一群漫遊於網路、漫畫、電玩文化的六、七年級創作者走入劇場 這個時代的年輕人 要為劇場帶來怎樣的新風景? 他們想怎樣「搞劇場」? 六個青春無敵的劇場新生代 告訴你 他們的劇場夢想與未來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情挑波麗露
貝嘉、波麗露, 兩個讓人聯想到「魔力」的名字 華麗的場景、精湛的舞步 追求著生命與愛的舞神 貝嘉,是舞蹈界的酒神戴奧尼索斯 作品關注著「生」、「死」、「愛情」 歌頌「美」為出發點 擷取文學、詩歌、美術、音樂、戲劇等現成素材 崇拜所有的藝術繆斯 「只要做愛,不要戰爭!」 生命,就是「要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 這,就是貝嘉!
-
特別企畫 Feature肉身叛亂 Butoh!Rebellious Beauty
一九八六年,「白虎社」初次來台 全身塗白與穿奇異的服裝的舞者 扭曲的肢體,濛眜的表情, 「這是舞蹈嗎?」有人問, 「舞踏」,第一次重重地震撼了台灣觀眾的視覺神經! 發生於一九六○的抗爭年代, 不斷對日本戰後文化提出重量級質問的舞踏, 歷經土方巽、大野一雄、山海塾、大駱駝艦 一次次讓我們看見儀式性身體演出的各種叛亂形貌。 這個月,睽違台灣八年的「山海塾」, 將帶著新作《響》再次為台灣帶來舞踏旋風, 藉由這次演出,PAR編輯部以專文深度探索舞踏美學與日本精神的關係, 再一次剖析暗黑舞踏背後蘊藏的無限美麗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誰不愛碧娜‧鮑許?
溫柔之必要 暴力之必要 一點點酒和洋紫荊花之必要 正正經經看一名女子走過之必要 擁抱依舊孤寂此一起碼認識之必要 跌落,反覆,如四季,旋轉與獨白之必要 奔跑之必要 溜狗之必要 一張通行證之必要 草一般飄起來的長髮之必要╱椅子與坐姿端正之必要╱一根點燃的香煙之必要╱華麗晚宴服與黑西裝之必要╱不合腳的高跟鞋之必要╱壓抑歇斯底里之必要╱慾望不可得之必要╱詩意哀傷之必要╱緘默之必要 一九七三年,碧娜.鮑許接掌了烏帕塔舞蹈劇場 前衛的理念和表現手法讓她飽受質疑,觀眾叫囂不斷 去年烏帕塔歡度三十歲生日 她那遊走於舞蹈和戲劇交界的「舞蹈劇場」美學 建立在國際上舉足輕重的獨特地位並且影響全球 碧娜曾說,她的舞蹈是用真實又確切的眼光來看人性 「我在乎的是為何而動,而不是如何動」 於是,生命的重量在鮑許手上,化作不能承受之輕盈 重擊我們的靈魂之後,總能得到慰藉的快感 或許,這就是三十年來,我們仍然深愛碧娜‧鮑許的理由
-
特別企畫(三) Feature全民愛上兩廳院
去年底,兩廳院規劃了新的「兩廳院之友卡」 插畫家雷驤的輕巧筆觸 將隨著「異想」、「風格」、「典藏」、「金緻」四種卡 邀請大家成為兩廳院的常客 我們將告訴你 如何跟著這四張「通行證」 輕鬆遨遊藝術世界 而雷驤、王浩威、趙令器與楊蓉青 這幾位兩廳院的「老朋友」 也將在此 與你分享與兩廳院「交朋友」的點點滴滴
-
特別企畫 Feature暴風雨來了 The Tempest is Coming!
當古典遇上現代,當東方遇上西方, 當莎士比亞遇上傳統戲曲,當環球舞台遇上一桌二椅, 當電影遇上劇場,當徐克遇上吳興國, 所有元素熔於一爐,魔法師即將站上舞台呼風喚雨。 一九八六年,吳興國以《慾望城國》展開「當代傳奇」, 那是他第一次用莎翁的血肉試煉東方的靈魂, 對京劇的熱情從此化作一場永不停歇的革命。 二○○一年,以《李爾在此》二度創造莎翁的東方傳奇, 自稱憤怒又瘋狂的吳興國仿若李爾,革命路上踽踽獨行, 但只要京劇不死,他這美好的仗還要繼續打下去。 二○○四年,《暴風雨》試圖再創舞台驚艷, 電影導演徐克魔幻手法操演視覺奇觀。 眾聲喧囂的孤島上,吳興國要這些騷動的靈魂大和解。 但東方美學和西方文本正面交鋒, 究竟是大和解還是大對立?注入的是斷命丸還是還魂丹? 且讓我們穿越《暴風雨》,拆解這兩大魔法師的技法竅門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藝企超連結 Arts & Business Hyperlink
赫胥黎《美麗新世界》一書中,顛覆以耶穌誕生的紀年體制,以福特汽車開始大量製造作為新世界的元年,大量製造構成了二十世紀繁榮的基礎,卻在世紀尚未結束時,遇到新的危機。 大量製造階段性的使命已經達成,追求「多樣化」與「異質性」,成了企業共同面臨的課題。消費者到底要什麼?企業體要如何捉摸與判斷? 長於展現創意的表演藝術界,在新世紀的今天,也不可能單憑創作就能存活。如何讓更多人認識,進而走進劇場觀賞作品,甚而贊助創作,也是今日表演藝術工作者不可忽視的一環。 都是為了永續經營,藝術界與企業界的合作是一條令人期待的新路。 創意無價,潛移默化,藝企跨界合作,創造了彼此的更大可能與雙贏局面。
-
特別企畫 Feature復活 馬勒 Cool Mr. Mahler
馬勒, 他的名字,多麼簡潔有力, 他的音樂,多麼複雜龐大,如同一整個世界。 站在浪漫時期與現代音樂的交界點上, 馬勒用音樂呈現世界的「真實面貌」, 呈現他對人生的深刻思索, 呈現他的愛、痛、悲、喜 一個世紀後, 馬勒,以其音樂在台灣「復活」! 國家交響樂團要讓台灣聽見完整的馬勒, 馬勒,一整年都要盤據著樂迷的心。 聲樂家金慶雲,用如詩如歌的抒情之筆, 寫下馬勒的音樂人生。 詩人陳黎與指揮家簡文彬,以樂迷熾熱的心, 交換與馬勒「相遇」的點點滴滴。 馬勒啊,在所有人的心底復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