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
特別企畫 Feature
舞文弄墨─舞蹈論述初探
舞蹈,這項包羅各種劇場元素的綜合性表演藝術,展現了身體、動作,與空間、時間錯綜複雜的關係,當它在舞台呈現之後,我們應當用什麼樣的語言、文字來談論它,才能適切地描繪出它的豐富意涵? 觀看二十世紀西方,從早期拉邦所發展出來的動作分析理論,到引用語言學、符號學,乃至現象學所發展出來的理論架構,逐一解析舞蹈在藝術、文化、社會底下的層層面貌,企圖能更深入找尋舞蹈的本質。 反觀正迎向新世紀的台灣,我們又是以怎樣的方式來書寫舞蹈? 奠基於東方文化的我們,又引用了哪些西方的理論觀點?或者,也有可能發展出獨特的論述?
-
即將上場
北京市曲劇團「老舍三部曲」
《龍鬚溝》奠定了老舍在中國話劇界的地位,使老舍榮獲了「人民藝術家」稱號。《茶館》則是老舍戲劇的頂峰,也是第一個走出國門的中國話劇。《四世同堂》改編自同名長篇小說,是抗日文學的里程碑,老舍自己認為《四世同堂》是他最好的作品。 老舍,這位二十世紀中國的文學大師,他的作品大雅入大俗,尤其是舞台作品,寫的就是道道地地的北京人。此次,由京味兒獨具的北京市曲劇團以系列方式推出老舍的三大作品,讓人得以一窺老舍的創作藝術以及屬於他那個時代的特殊風貌。
-
即將上場
台灣大學戲劇系二〇〇〇年學期公演《金寶貝》
台灣大學戲劇學系成立二年來,首次走出校園,在專業劇場初試啼聲,演出美國華裔劇作家黃哲倫(David Henry Hwang)的作品《金寶貝》Golden Child。《金》劇亦可視為台大戲劇系與美國戲劇學者交流合作的成果展現。傅爾布萊特學者艾理士(Thomas Ellis)於本學期擔任台大戲劇學系客座教授,開設課程並執導本劇;全系師生亦全力動員參與各項籌備工作,包括演員、設計、佈景、燈光、製作執行、經費募集、宣傳等製作事宜,皆由學生完成。藉田課程理論與實務的配合,將成果落實展現在《金寶貝》一劇。同時,《金》劇也將以同組演員雙語(國、英語)演出,企圖呈現一種本土與世界兼容並蓄之教育劇場演出型態。
-
即將上場
L209劇團《女.人.家》
如果女人是這個世紀中最纖細的高等動物,那麼當女人的社會價値、家庭地位、個人尊嚴不斷自行進化的二十世紀結束時,千禧年帶給所有女人和女人身邊的男人什麼?在抽絲剝繭女人對道德和禮教的理解力後,《女.人.家》道出了三代女人的酸甜、細膩又另人憐惜的世代交替。 「L209劇團」成立三年,由淡江大學實驗劇團各屆團員共同組成,多數團員也參與國内各重要劇團的表演,如表演工作坊、創作社等等。《女.人.家》是創團後第三齣創作作品,嘗試探索微妙的母女關係,期能在三代女人對生活的激盪下碰觸觀衆的思路。
-
即將上場
日本Pappa TARAHUMARA《WD生之祭》屏風第五次演劇祭
一九九八年屏風表演班首度邀請到日本超美學、高顯像度之複合意象劇團日本Pappa TARAHUMARA來台演出。其結合裝置藝術的舞台意象與能量豐沛肢體美學,帶領觀衆經驗了跨國界的戲劇之美。今年,屏風第五次演劇祭再度邀請Pappa TARAHUMARA來台,並為觀衆帶來世紀末全新代表作品《WD生之祭》。 《WD生之祭》的創作靈感來自杜斯妥也夫斯基的小說《惡靈》,乃為反思二十世紀之同時,展望二十一世紀所做的作品。全劇由〈第一章 我出生〉、〈第二章 情書〉、〈第三章 怎麼了?〉、〈第四章 未來空虛的餘響〉所構成。每場演出之後由屏風藝術總監李國修和導演小池博史與現場觀衆進行「真情對話」,共同前進劇場新視界。
-
藝壇動態
藝壇動態
〔台灣〕 《表演場地設備資料彙編》出爐 由文建會委託中華民國民族音樂協會辦理的「台閩地區主要表演場地演出相關設備技術資料編制計畫」,在十八個月的的資料蒐集、場地勘測及繪圖登載工作後,即將台閩地區五十四個較具規模且使用頻率較高的表演場地相關設備做出詳實記錄,並由文建會編印成《台閩地區主要表演場地演出相關設備技術資料彙編》,全套四冊,並做成電子書版,以提供各界參考使用。書中内容包含場地基本資料、舞台資料、懸吊系統、燈光音響系統等文字與圖面資料,並有國家戲劇院、國父紀念館與台北市社教館的3D立體圖以提供舞台模擬環境。文建會希望有此範例後,未來能不斷有新的表演場地主動聯絡加入,讓所有文化設施在資源共享、良性觀摩的環境下得以永續經營。 (編輯室) 台東劇團戲劇冬令營 此次台東劇團冬令營的主題是「簡約主義、創作劇坊」。活動自一月十八日至一月二十二日。為期五天的課程包括:戲劇基本架構、身體開發課程與角色性格分析,同時將安排參加學員走到街頭秀秀自己,以及在午夜時分透過老師專業的帶領,找尋内心自我的角色。報名費用一千五百元,自即日起接受報名。報名電話:(089)346-709 (編輯室) 〔香港〕 二〇〇一年香港藝術節 新世紀的第一個香港藝術節將於二月七日揭開序幕,至三月十一日為止,預計有音樂、戲劇、戲曲、舞蹈等三十多個演出節目登場。 在音樂會節目方面,藝術節將由Hartmut Haenchen領軍的荷蘭愛樂樂團擔綱開幕音樂會,其他還有馬友友與絲路樂組、義大利托斯卡納(Toscana)樂團、英國弗洛里萊根(Florilegium)古樂團、埃莫森弦樂四重奏、尤里.巴殊密特與莫斯科獨奏家樂團等古典樂演出,其中莫斯科獨奏家樂團還將與琵琶演奏家吳蠻合作一首協奏曲。在歌劇方面,由藝術節與洛杉磯歌劇院、匹茲堡歌劇院聯合製作的羅西尼喜歌劇La C
-
即將上場
組合語言舞團《生命花園》
由〈序〉、〈枝與葉〉、〈捕風捉影〉、〈花落〉、〈往〉五個段落所構成的《生命花園》,編舞者企圖呈現出一個「沒有激情、不想浮動,只有繼續追逐離我還很遠的靜與淨」的境界。
-
特別企畫 Feature
在世界的座標上重看巴赫
這是一個刻意的安排。 今年適逢巴赫逝世二百五十週年,世界各地從其出生地開始,「巴赫熱」像輻射狀蔓延擴散,整個年度,「人人都在談巴赫」。然而我們並不打算隨之起舞,將揮別之際,追趕這一波商業機制與學術文化聯袂製造的復古景觀。 二十一世紀即將到來,紀二十一世紀即將到來,紀念的儀式亦接近尾聲。本刊選擇在此時企畫「再見,巴赫」專輯,希望從過去比較少被觸及的角度,理解、詮譯、甚至於解構「巴赫」, 我們無法還原巴赫原始的面貌,正如樂譜無法記錄巴赫的心跳、幽微情緒片段,這是歷史的難處也是好處。 我們只是試圖勾勒,從時空的差異性質、宗教與創作場域的經驗;從西方人文思潮的傳統、詮釋風格的變化,希望能夠深描或者重組巴赫的當代意義。另外,由於身處台灣,我們還加上表演藝術界與巴赫的在地互動,本地的跨界經驗,也算做小小的巴赫變奏。 該是可以沈澱,可以安靜聆聽巴赫的時刻了吧!
-
即將上場
太古踏舞團《太陽之舞》
《太陽之舞》利用華山藝文特區的場地特色,強調「與人群互動」,以環境劇場、街頭表演和嘉年華會的形式.讓舞蹈生活化地貼近人群。在彩妝和服裝方面,太古踏舞團也邀請到流行品牌的贊助,為《太陽之舞》的舞者進行造型設計,以太陽為能量之源的象徵,企圖傳達對生命的熱愛與對自身的反省。
-
即將上場
海闊天空實驗劇展《非愛到,不行》
《非愛到,不行》是今年海闊天空實驗劇展的唯一製作,也是故事工場劇團繼《爺爺的房間》(1997)之後再度入選實驗劇展的作品。《非愛到,不行》由十三位主要演員組合,構成一串都會的愛情食物鏈,以事件發生前、後的對話,呈現都會的真實節奏與複雜的情感。
-
即將上場
關渡藝術節:國立藝術學院舞蹈系展演
千禧歲末,國立藝術學院舞蹈系師生將以舞作展現對新世紀的祝福與期待,以「2000歲末展演」為題,共推出古名伸的《聲聲慢》、孔和平的《白夜男子》、張曉雄的《狂想曲》、羅曼菲的《巡》、以及香港演藝學院芭蕾負責人Graeme Collin所編創的現代芭蕾Flame等作品。
-
即將上場
野草莓舞團「舞蹈後花園」
舞展「舞蹈後花園」包括陳秋吟的《五》與洪儷今的《我征服 所以我存在》兩支舞碼,使用熟悉親切的舞蹈語彙,陳述生活點滴的感受。
-
即將上場
「原舞者」年度製作《誰在山上放槍》
〈誰在山上放槍〉是一首隱喻布農族人狩獵行為和狩獵觀念的傳統歌謠,曲調規律、旋律優美,原舞者曾多次前往部落請教部落長者的指導及教唱,以求表現傳說中的天籟複音Pasi but but(八部合音),並在杵音、槍聲與童謠的烘托下,吟誦傳統布農族的山林生活和歌謠世界,透過繁複多聲部合唱及任意延長的節奏,走進布農族内歛沉潛的一生,聆聽和諧圓滿的原始美學和聲。
-
特別企畫 Feature
對表演藝術納入九年一貫國民教育課程的省思
即將於二〇〇一年全面實施的九年一貫制國民教育課程,是國家教育改革的重頭大戲。這項新制度將傳統分類的國民中小學學習科目予以重新統整,規劃出七大學習領域為架構的新課程。以廣泛培養學生藝術知能與提升藝術鑑賞能力為目標的表演藝術教育課程,也將同時納入國教體系的「藝術與人文」(戲劇、音樂)與「健康與體育」(舞蹈)等學習領域之中,成為國民基本教育的一環。 如何將表演藝術教育課程融入既有的國教體系,不僅考驗著九年一貫課程的實施成效,新制這項攸關未來國民藝術啓蒙的百年大計,對於改善國內表演藝術環境的貧弱體質,更潛藏著深遠的影響力。從去年完成「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的制訂,到目前在各級國民中小學內進行的新課程試辦教學,有關單位的政策規畫輪廓均已隱然浮現,實際執行的問題也恐將接踵而至。因此,本刊針對新制中表演藝術課程的相關理念規畫、師資培訓、教材編排等方面進行報導與分析,並以中小學試辦九年一貫課程的現況與國教體制外的教學經驗為例,一探國內美育扎根工作的前景與隱憂。
-
即將上場
陳瑞斌千禧鋼琴之旅
曾榮獲國際華沙蕭邦鋼琴大賽、以色列魯賓斯坦國際鋼琴大賽、羅馬國際鋼琴大賽等十八項獎項,使陳瑞斌在國内外的表現儼然已成為青年鋼琴家之翹楚。這次的全台巡演除了古典樂曲如蕭邦《敘事曲》、《馬厝卡舞曲》之外,還包括了近年來風纂全球的皮亞左拉探戈組曲《天使》,及深具台灣本土味的《台灣舞曲》,陳瑞斌將以紮實的琴技與沉熟細膩的音色再度展現國際級的演奏能力。
-
即將上場
溫尼伯當代舞蹈學院來台演出
來自加拿大「溫尼伯當代舞蹈學院」即將來台演出,並與國立藝術學院舞蹈系、音樂系進行交流計畫。一九七〇年這個舞蹈學校一手由Rache Browne(此人曾獲得Order of Canada獎,相等於我國的國家文藝獎)創辦,為加國培育了無數的舞蹈人才,當代舞蹈學院最重要的成就之一是替國際上極具聲望的溫尼伯當代舞蹈團(Winnipeg's Contemporary Dancers)培訓舞蹈專業人才。同時,也是國家認證的加國必要訓練計畫(nationally essential training program)的舞蹈學院之一。另外,當代舞蹈學院特別強調個別教學的訓練,因此,整個學院僅收二十六個學生。訓練的特色強調現代技巧(主要是以Limon技巧為主)、現代作品以及演出等三方面。 此次首度來台,將由歐笛特.班能教授(O'dette Heyn-Penner)率領四位學生及一位燈光設計師假國立藝術學院舞蹈廳演出。這是溫尼伯當代舞蹈學院的第一次亞洲行。當代舞蹈學院將演出三位加國著名編舞家Rache Browne、Odette Heyn-Penner、及Stephanie Ballard的七首作品(含兩首新作品)。除了舞蹈演出之外,班能教授另將假國立藝術學院舞蹈系舉行「加拿大現代舞蹈發展近況」的專題演講及「現代舞蹈技巧」的示範講座。
-
即將上場
英國皇家愛樂管弦樂團訪台演出
英國皇家愛樂管弦樂團(Royal Philharmonic Orchestra)由湯瑪士.畢區曼爵士於一九四六年創立,一九六六年英國女皇欽賜該團「皇家」名銜,沿用至今。 該團歷任多位音樂總監杜拉第、肯培、韋勒、普列文、阿胥肯納吉等,九六年起由丹尼爾.蓋提擔任至今,一直是英國境内頂尖的樂團之一。本次來台將由曾被評為伯恩斯坦接班人的Samuel Wong擔任指揮,並與來自台灣的鋼琴家朱彤合作演出蕭邦《第二號鋼琴協奏曲》。
-
即將上場
歡喜扮戲團演出《我們在這裡》
歡喜扮戲團的「台灣告白系列」繼福佬及外省族群後今年進行客家口述歷史演出,導演彭雅玲為了這齣戲,六年來斷斷續續以看電視、聽廣播的方式學習客家話,並且密集尋訪各鳳林、新竹、美濃等客家聚落做田野觀察。故事從「出走的客家人」在大都會求生存開始,《我們在這裡》是隱身都會中客家族群的尋根之旅,透過尋找族群認同中發現自我認同之路。
-
藝壇動態
藝壇動態
〔台灣〕 「兒童戲劇親子遊」展開巡迴 以推廣親子互動為目的的「兒童戲劇親子遊」巡演活動,已自即日起展開,包含了五個兒童劇團的三十場演出,預計巡迴基隆、苗栗、南投等多個縣市,平均每個地區演出五場,活動到十二月底為止。此次巡演活動除了劇團演出外,還包含了師資培訓、專業講座與親子講座等豐富内容,期待將兒童戲劇推廣到各社區基層。詳情可洽台北市兒童戲劇協會,電話:(02)83693555、83693805(語音)。 (編輯室) 〔大陸〕 第三屆北京國際音樂節 第三屆的「北京國際音樂節」自即日起至十一月中旬,在中山公園音樂堂舉行。參加本屆音樂節的中外演出團體包括了匈牙利布達佩斯節目樂團、義大利維羅納歌劇院、波蘭愛樂合唱團、德國威斯特法倫新愛樂樂團、中國交響樂團等。在為期達二十五天的音樂節中,千餘名中外音樂家將演奏三十場,愛好歌劇的觀衆可以欣賞到義大利著名浦契尼的歌劇《托斯卡》和法國作曲家馬斯内的歌劇《少年維特的煩惱》,後者由藝術節組委會企劃製作,也是此劇在中國境内的首演。 另一場紀念巴赫的專場音樂會,將運用電腦多媒體,強調古典藝術與現代科技的結合。而紀念倫德納.伯恩斯坦逝世十週年音樂會,則將由伯恩斯坦的女兒親自擔任主持與講解,在整個音樂節期間,將演出布拉姆斯的《德意志安魂曲》,理査.史特勞斯的《阿爾卑斯》交響曲等。此外,德國阿洛伊四重奏也會在音樂節中推出形式新穎的現代音樂作品,同時也是這些作品的中國或世界首演,其中還包含當代著名作曲家特地為該團參加北京國際音樂節演出創作的作品。 (李翠芝) 〔美國〕 漫漫長劇《丹達羅斯》讓人重回特洛伊 英國皇家莎士比亞劇團與美國科羅拉多州丹佛演藝中心合作,於九月十五日起至十二月二日為止,推出一部由十齣戲所組成的史詩級巨作──《丹達羅斯》Tantalus,全本演出的時間長達十小時三十分。《丹達羅斯》的作者約翰巴東
-
即將上場
世紀當代舞團演出《走出.出走》
舞蹈工作者姚淑芬前法國巴黎研習一年期間,與影像工作者柯朱上合作拍攝關於地鐵的人事物,此次將搬回台灣的舞台,並邀請法國兩位舞者參加演出,試圖表達巴黎的地鐵印象與文化内涵。姚淑芬整合表演模式,並以與觀衆接觸做為演出的焦點,希望打開國際交流的第一步。 《走出.出走》是以巴黎地鐵的背景為經緯,並結合影像與裝置藝術營造置身於地鐵的氛圍,並以遊戲的方法增加觀者與演員的互動;舞者穿梭於人群,改變以往鏡框式的表演模式,將都市的邊緣文化與景觀串成一段關於地鐵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