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
即將上場黑門山上的劇團《天使的時間》
「如果你的氣力耗盡只能再說最後一句話時,你要對這個世界說些什麼?」導演顏美珍以七個女孩七個演員,來表達出在她生命歷程中的許多離別片段。在這齣戲裡,導演大量使用開放劇場的形式,讓演員在舞台上盡情地揮灑身體和心靈;利用集體創作的方式,擷取演員生活經驗中的片段,刻劃日常生活的動作,成為一支飽滿的舞蹈。劇中許多關於離別的歌曲,演員卻是愉快地唱著,藉此顚覆所謂生離死別的悲傷況味。
-
即將上場
九歌兒童劇團──《城隍爺傳奇》
此次表演是九歌兒童劇團二〇〇〇年紐約行前公演,以執頭偶、手套偶、撐竿偶與真人聯合演出改編後的《城隍爺傳奇》。在此改編的劇本裡,保留了勸人行善的故事主旨,但在人物上卻作了些許更動,將原故事的主角漁夫,替換為小孩,形成了大人與小孩之間的關係,賦予此傳奇故事新的時代意義,所探討的主題則在於:大人與小孩是否可以結交為朋友?大人又該用什麼樣的態度來處理這樣的關係?
-
特別企畫 Feature從娛樂到藝術的舞步
二十世紀是舞蹈藝術從娛樂到藝術的大分水嶺。從掀起現代舞革命狂潮的鄧肯,到後現代舞蹈的天外奇想;從富勒如夢幻影的《火之舞》到碧娜.鮑許詭譎多變的舞蹈劇場,這一世紀的舞蹈家們不僅脫下高貴的白紗舞衣,以雙足撼動大地證明肉身的存在,更以精編細織的肢體流動,體現形而上的哲學辯證。 我們企圖從幾個面向一窺這一巨變的面貌: 《在世界的舞蹈潮流裡尋求自身的認同》,記錄了在世界脈動的衝激之下,舞蹈前輩們的創見、流派的興起與轉變和重要事件。 《百年來的觀舞之道》 側重在舞蹈美學的興起與理論的建立,對舞蹈發展產生的重大影響。 《從舞台舞上螢幕》 則從舞台技術的運用到影像媒介的介入,特別是被稱為新藝術形式──舞蹈影片──的產生,書寫了科技為舞蹈帶來的重大改變。
-
即將上場
屏風表演班《莎姆雷特》二〇〇〇狂笑版
屏風表演班的情境喜劇《風屏劇場三部曲之二──復仇曲──莎姆雷特》狂笑版,將於八月展開北中南的全省巡演。 劇中描述業餘的風屏劇團推出莎翁名劇《哈姆雷特》,在一連串錯誤和意外的糾葛,以及迭起的高潮中,演變成一齣與哈姆雷特無關、與莎士比亞有染的復仇喜劇! 屏風的《莎姆雷特》曾在一九九二及九五年兩度搬上舞台,並在九六年遠赴加拿大安省國家劇院演出。二〇〇〇狂笑版的演出陣容,除了集編導演於一身的李國修以及屏風的固有班底之外,還特別邀請到倪敏然、梁家榕、蕭言中、樊光耀參與演出。二〇〇〇狂笑版將重新傳達導演意圖諷刺戲子伶人面對現實生活的為難,以及台灣劇場幕後鮮為人知的各種面貌。
-
即將上場九歌兒童劇團「藝術饗宴迎千禧」
九歌兒童劇團參與八十九年度表演藝術團隊基層演出活動,將演出《寶貝小咕嚕》,故事敘述小貓頭鷹小咕嚕正在學飛卻怎麼都學不會,掉到樹下的小咕嚕被美美和強強撿回家,開始了一連串有趣的故事。 另外九歌還將在八月份演出兩齣兒童劇:《東郭獵人狼》由真人與人偶同台演出,被書生東郭救了的大野狼恩將仇報,反而想吃掉東郭,聰明的東郭會如何躲開這場災難呢?改編劇《判官審石頭》演的是賣了油條的小六子發現他的錢掉了,於是他向判官報案,判官卻決定審判一顆石頭,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判官要如何抓到小偷呢?
-
即將上場九九劇團「語言劇場」作品《九九狂講二部曲》
《九九狂講曲》系列是九九劇團打破「傳統相聲框架」、掙脫「美式脫口秀局限」、不依賴舞台、佈景、燈光等非必要演出條件,直接以「語言」與觀衆進行溝通的原創性表演形式。今年的盛夏,延續去年「首部曲」的精神,九九劇團再度製作《九九狂講二部曲》的演出,由團長劉亮佐擔任總執行導演,參與創作與表演的陣容,除了鄧安寧、趙自強、郎祖筠、劉萬光、范瑞君、鍾欣凌等表演工作者之外,還有來自廣播界的前ICRT音樂總監聶雲。九九劇團希望藉由這個「以笑聲來消暑」的夏季歡樂盛宴,以及探索語言劇場的全新表演形式,為台北市持續開發出一個適合中小型演出的絶佳場地。
-
即將上場
詹曜君個人舞蹈創作發表
舞蹈空間舞團團的資深舞者詹曜君,將於八月推出她自美回國後第二次作品發表會。演出將以其一貫關注的女性為主題,與影像創作者歐佳瑞合作,發表三支獨舞作品。 《天真的身體》編舞者企圖由回溯孩童時期的的身體記憶,重新建立個人化的動作語彙。《熱情的身體》將女性的定義從愛情、社會的價値觀中脫出,重新定位女性的感官審美,重塑女性肢體在舞蹈表演中的語彙。《倒影》以活動影像與現場的舞蹈呈現,表現母親與女兒在家庭主婦與單身女性、打字員與藝術工作者之間,不同角色的對話辯證。
-
即將上場蘇淑慧芭蕾舞團芭蕾舞劇《雪之少女》
四歲就跟著媽媽蘇淑慧學習古典芭蕾舞的吳青吟,十五歲就獲得獎學金赴美求學,現就讀於美國猶他大學舞蹈研究所。趁著暑假空檔,回國帶領蘇淑慧芭蕾舞團的年輕舞者們,演出柴可夫斯基作曲芭蕾舞劇《雪之少女》。 《雪之少女》的主要男舞者是就讀於國立藝術學院舞蹈系的鄭松筠和洪康捷,故事敘述春之神與冬之神的女兒「雪之少女」,不聽父母勸阻和精靈警告來到人間,並墜入愛河。最後,雪之少女被太陽神的溫度融化,以悲劇收場。 除了《雪之少女》外,吳青吟也將於節目中演出古典精選與創作芭蕾,發表《時辰之舞》、《火鳥》、及Kiss Me等個人創作,與《青鳥》、《春之頌》等古典舞碼之精選片段。
-
藝壇動態藝壇動態
〔台灣〕 「2000數位藝術紀」試圖尋找藝術新品種 隨著數位時代的來臨,數位科技與藝術人文所撞擊出來的火花,幾乎可以肯定是未來藝術發展的主要趨勢。為了推展深究這個新趨勢,文建會與宏碁數位藝術中心便合作企劃了一系列以「數位藝術」為主題的活動,名為「2000數位藝術紀」。 活動由六月份的「2000年國際數位藝術大獎」揭開序幕,接下來則是八月份的「國際數位藝術研習營」,然後是十月份的「國際數位藝術高峰會」、「國際數位藝術大展」及「國際數位藝術講座」,並由文建會主委陳郁秀、電影導演侯孝賢、雲門舞集藝術總監林懷民及宏碁基金會董事長施振榮擔任指導顧問。 藉著這個活動,主辦單位試圖找出數位時代中未來藝術可能的新模式。而此次活動的活動識別圖是以染色體為發想,也正是基於無法預期數位藝術之於傳統藝術是「突變」或是「遺傳」;但最終目的仍是要與台灣民衆一起尋找藝術新品種。相關活動詳情可洽(02)87719388。 (編輯室) 人體模特兒紀錄片《台灣魔朵》試映會 由紀錄片導演黃庭輔拍攝長達五年、近期終於剪接完成的台灣第一部人體模特兒紀錄片《台灣魔朶》,已於六月份展開系列試映會,試映活動並將延續至十月。本片主要是以台灣第一個人體模特兒工作室「人形工作室」的成員為記錄對象,並且完全從人體模特兒的角度出發,探討從事這個迄今仍富爭議性行業,對他們人生的影響與考驗。 雖然人體模特兒的工作地點是在畫布前而非舞台上,但從廣義的肢體演出定義來看,這也是一種「靜態的表演藝術」,而片中來自人形工作室的故事主角們,也有多位同時也是資深的小劇場工作者,如大家熟知的戴月、詹慧玲等,他們把劇場中肢體的演出延展到畫室中,也在片中討論他們的身體觀及對身體的自覺,可讓觀衆更了解他們對「身體表演」的思考。 相關詳情可洽(02)27266601,網址 http://www.netvigator.com.tw/~modeling/ (編輯室) 〔大陸]
-
特別企畫 Feature二〇〇〇回眸「藝」瞥
在跨入二十一世紀前,我們不能免俗地要對剛剛走過的這一百年進行回顧與探討。為了避免陷入編年史般瑣碎的歷史事件敘述,本特別企畫意圖以「相較於十九世紀之前的表演藝術歷史發展,在二十世紀的這一百年中的特殊性」此一原則,進行對過往一百年表演藝術歷史的闡述,亦即,我們歸納二十世紀中表演藝術歷史的各種議題面向,並從中選擇獨屬於二十世紀的,對歷史變革、未來發展有重要影響的議題進行探討。在內容的規畫上,概分為總論及分論二大部份。在總論方面,我們邀請到文化評論家南方朔執筆,論述在二十世紀這個「藝術的巨變年代」裡,表演藝術的整體内在困境、外在衝擊及未來的發展契機。在分論方面,則分為戲劇、舞蹈、音樂三大範疇。本期首先上場的是戲劇部分,以「二十世紀戲劇的回顧與展望」為題,分別從「科技的影響」、「政治與社會思潮的影響」、「女性議題的影響」、「跨界表演活動」等四個方向,勾勒二十世紀戲劇發展的整體面貌。舞蹈與音樂範疇的分論部分,則將分別於本刊八月號與九月號陸續刊出。
-
即將上場優人神鼓《聽海之心》世界巡迴台灣開演
一九九九年夏天,優劇場以已經獲得國際高度肯定的作品《聽海之心》受到台北藝術節的邀請,於大安森林公園進行戶外公演,僅二千個座位的場地湧入將近八千餘名觀衆,同時也被觀衆票選爲「最受觀衆歡迎」與「最受觀衆肯定」的演出。 現在,甫於荷蘭、比利時、德國巡迴歸國的優人神鼓,即將七月一日起開始二〇〇〇年世界巡迴中台灣行程的演出。這是優劇場將《聽海之心》國際巡迴室內版第一次在台灣最完整的發表,將於台北、新竹、台中、台南、高雄進行全省巡迴。
-
即將上場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夏季公演《賣翅膀的小男孩》、《快樂王子》
無獨有偶工作室是國内第一個以現代偶戲爲發展方向的團體,結合偶戲與現代劇場的創作,致力於推廣與創意敎學。 《賣翅膀的小男孩》針對低年級及幼稚園的親子而設計。戲中動物角色如蜜蜂、鴨子、黄鶯將被賦予獨特的個性,表現感恩、惜福、善體人意等 EQ 生活課題。節目並由故事姊姊帶動,平撫小朋友進入劇場後緊張的情緖,而能更加投入台上台下的互動。 《快樂王子》則是改編自王爾德的故事,藉由不同角色的心境表現、施與受及短暫與永恆的意念探討,導演將採故事者與戲偶穿挿演出的方式,反映人性的不同切面,還有說故事者本身的心境投射。 《快樂王子》的佈景設計以二十世紀初的北歐小鎭爲主要風格,將有多功能的設計,如雲端將有影子戲呈現快樂王子雕像所看到的民間生活、如立體書般的戲台可變換不同的場景,還有精巧的機關設計。
-
即將上場
約爾格.德慕斯鋼琴獨奏會
德慕斯一九二八年在奧地利出生,自幼學習鋼琴,十四歲即於維也納愛樂廳舉行首演,並曾於一九五六年在義大利國際布索尼鋼琴大賽獲第一名。德慕斯最爲人所津津樂道即其錄音作品,迄今爲主他已灌錄超過三百五十張唱片,其中包括舒伯特、德布西鋼琴全集,巴赫的十二平均律與古鋼琴曲,巴赫、海頓、莫札特、貝多芬和舒曼的鋼琴協奏曲全集。另外,德慕斯也曾與二十世紀偉大藝術歌曲大師費雪狄斯考、舒娃茲可芙合作,曲目相當寬廣。 德慕斯熱愛收藏歷史性古老鋼琴,貝多芬二〇〇週年誕辰時,還曾應邀於波昂演奏貝多芬曾使用過的鋼琴。而在鄰近薩爾茲堡的加貝小鎮,也有以德慕斯爲名的鋼琴歷史博物館,大師並在此指導來自世界各地的習琴學生。今年七月德慕斯首次來台,預計將演奏包括莫札特、舒伯特、布拉姆斯、舒曼等德奧經典。
-
即將上場
高雄南風劇團推出《台灣人間〈兼〉神》
一九九六年台灣飛彈煙火並存,紙錢與空頭支票齊飛,一個道壇小混混如何藉著宗敎與政治的力量,成爲人民的主宰?爲了尋找他心目中人生最大目標黄金屋與顔如玉,開始他壯志雄心的北伐,到台北發展。經高人黃金闕及青海女的開示,在亂世中最大的賺錢事業就是指點他人迷津,成爲敎派中的領導人。於是他開始一段如同愛麗絲夢遊仙境的旅程。 《台灣人間〈兼〉神》是由加拿大的 Brad Logrin 所導演,而劇作家石光生也因此劇獲得高雄第十七屆文藝戲劇類首獎。對於劇中所描繪的是九六年的台灣光景,南風劇團的解釋是「九六年不遠!歷史一直進行著,而我們太容易遺忘。一九九六年和二〇〇〇年一樣,荒謬和胡鬧一樣精彩上演!」
-
即將上場
第三屆台北國際合唱音樂節
以「展現世界音樂地球村」作爲節慶主題的「第三屆台北國際合唱音樂節」,從七月卅日起到八月五日,連續七天,共計二十場的音樂會,將邀請全球各地傑出合唱團抵台演出,此次受邀團隊包括有享譽國際的英國泰利斯學者合唱團、令人爵士躍動的美國裘比利合唱團、風靡歐洲的德國新浪潮合唱團、日本伊丹混聲合唱團、芬蘭維洛亞佩多合唱團等。
-
藝壇動態藝壇動態
〔台灣〕 表演場所音響技術研習會開始報名 鑒於國内劇場技術研習多忽略了音響技術部門,國立藝術學院展演藝術中心便特別針對此部分,於八月廿六日至三十日舉辦了「表演場所音響技術研習會」,供各表演場所的舞台技術人員在職進修,並給有志於音響技術者一個學習管道。研習内容包含「音響學與室内聲學」、「音響系統構成」、「數位式錄音DAT及迷你碟片MD的編輯操作實習」等課程,名額限定三十名,修課完畢並可獲頒結業證書。報名日期自即日起至七月三十日止,詳情可洽:(02)28938745 (編輯室) 〔大陸〕 「桃李杯」舞蹈賽七月舉行 由中共文化部主辦、上海廣播影視管理局承辦的第六屆「桃李杯」舞蹈賽將於七月十五日至二十三日在上海舉行,屆時將有來自大陸與海外的五百六十名選手參加。 自一九八五年創辦「桃李杯」舞蹈賽之後,推出了大批舞蹈新人新作,知名舞者如黃豆豆、華雯等就是在此脫穎而出的金牌得主,所以舞蹈界都將此賽視為檢視舞蹈專業教學成果的重要指標。本屆參賽人數也比在廣州舉行的上一屆多了二百人左右。 此外,文化部並更改原本只能由公辦藝術學校學生參賽的規定,民間自辦的藝術學校學生,也將首次與賽;同時還增設了群舞的比賽項目。比賽場所已確定為逸夫舞台等三處劇場,將採公開售票,由上海演藝公司統籌負責有關事宜。據悉,屆時將有超過一千五百名舞蹈專業人士與會觀摩,加拿大、美國、澳門、台灣等地區,已有不少報名選手參加。 (李翠芝) 〔日本〕 漫畫家松本大洋編寫舞台處女作 近十年來在日本漫畫界異軍突起的松本大洋,五月下旬發表了他的處女劇作《光源盡處抑或天堂樂園》,並由黑帳篷劇團(Black Tent Theater)於東京下北澤的「鈴生劇場」進行首演。松本大洋的作品不多,在日本漫畫界卻享有著極高的評價,在台出版作品有《惡童當街》等;他擅長描繪現實生活中的希望與虛無、
-
即將上場
査理.海登西岸四重奏首次來台演出
査理.海登1937年生於美國愛荷華州,是將自由前衛爵士由美國傳播到歐洲的主要人物,也是七〇年代最傑出的爵士大樂團領導人之一。自從査理.海登於八〇年代中期以西岸四重奏的形式演出以來,便以一種回顧年華的情誼,把他個人的最鍾愛的西岸風華一一呈現出來。西岸四重奏這次的演出將呈現多元化的爵士音樂風格,包括改編百老匯的音樂劇、改編自古典作曲家如拉赫曼尼諾夫、拉威爾的曲子,還有諸多著名的電影配樂及挿曲等。
-
特別企畫 Feature鏡頭下的凝視
坐在觀衆席上的我們,享受表演藝術在劇場演出的那一刻,和此後深留腦海的記憶。 卻另有一群攝影師們,手持相機,將表演藝術舞台上炫目的身影、動人的瞬間,以快門留下一幅幅撼動人的影像。 在這一張張定格的照片背後,有動人的故事,也有歷史的軌跡,然而,在記錄與報導之外,照片上更訴說了攝影師們獨具慧眼的美學觀點與創意。
-
即將上場捷克斯卑布與黑尼威偶劇團來台演出
由捷克人思枯巴敎授在一九三〇年成立的「斯卑布與黑尼威偶劇團」,是當時第一個以專業、幽默、反應時代潮流的現代提線偶劇團。早期藉由偶劇中兩個主要角色 ──斯卑布與黑尼威──在酒館的逗趣演出而聲名大噪後,開始長達數十多年的演出生涯。該團的演出型態有多樣風格的創作變化,或是以單人默劇、或是用音樂劇的方式,搭配著斯卑布與黑尼威逗趣的對話等等;演出內容大都是喜劇、現代感、或戲劇性強的故事,用單純詼諧的手法詮釋人們日常生活所關心的議題。捷克斯卑布與黑尼威偶劇團常年受邀至世界各地巡迴表演,並爲因應所到訪的國家,曾以二十種語言演出。此番來台,他們亦將嘗試以中文對白演出。
-
即將上場迪迪舞蹈劇場演出「證人.女人.愛人.沒有臉孔的人」
迪迪舞蹈劇場是台灣南方現代舞壇的重要據點,近年來經常推動南方現代舞蹈之創作,爲南方注入活水生機,並提供南方舞蹈家們一個可供激盪、匯聚的發表園地。 迪迪舞蹈劇場今年度的製作「證人.女人.愛人.沒有臉孔的人」結合了南方志趣相投的舞蹈家們,分別構思創作了她們的作品,林向秀的《愛之語》、王儷娟的《單細胞與單細胞的耳語》、曾瑞媛的《數位化的構想》、戴君安的《玫瑰的刺》這四件創作舞蹈作品,分別獨立存在,同時相互呼應勾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