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哪來那麼多架好吵?
(蔡耀徵 攝)

成年以後能吵的事?大概只剩開車

真:今天要談吵架這個主題,以我的立場好像的確可以這麼說——男性真的不太會吵架,或者是一直想要避免爭吵。像是如果問我會在什麼場合跟人發生爭執?其實已經很久沒有過了。真的要講,可能就是開車的時候吧?

謙:你開車的時候真的特別火爆,嘴裡會一直碎碎念。不過這樣說起來,我也是啦。

真:對啊,不是只有我,多數人也是這樣啊。我有一次搭計程車,那個司機看到有人亂開車,就會舉起手假裝是一把槍,然後咻咻咻——射那些亂開車的人。我坐在後面,最後就說:「司機先生,今天上路只是開個車,好多人被你射死了欸。」(笑)開車真的好難控制情緒喔。

除此之外,我不知道吵架的意義是什麼?人在情緒當下,無法好好溝通啊,等於吵架只是一個斷裂而已,人跟人無法真的交換什麼新的東西出來,結束以後也不會有什麼新發現。

謙:我常常覺得,爭吵好像就是有一方放棄聆聽的過程。情緒很重的時候,兩個人常常已經不知道話講到哪裡去了,可能原先討論的話題也不存在了。會不會是因為成年以後就更多明白這件事情,才愈來愈不想吵、因而活得愈來愈壓抑呢?

真:所以說,到後來,如果你媽要跟我吵,我就會直接跑去看書。

謙:這就是為什麼,你這幾年可以一直看那麼多書(笑)。

真:不是啦,追根究柢,我覺得學生時期就應該要明白,吵架無法真正解決什麼事情,甚至無法好好釋放情緒啊。先不談我自己,小時候我經常看到鄰居吵架的畫面,非常驚險,夫妻吵到一半,會有人拿著柴刀直接劈出去,印象最深的一次是一對夫妻吵到一人拿刀追另一人在路上跑……不過那都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現在當然不可能吵成這樣。現代人的吵架嘛?記得有次我目睹兩個人的爭吵狀態,哇賽那個畫面之激烈,其中一方盤點誰去喜宴錢包不夠自己墊了多少,另外一方又開始數自己也做了哪些事情。聽到最後,我覺得那兩個人根本不是在吵架,而是在回味彼此的愛啊。

——還是,這才是爭吵的核心啊?

吵架也是需要環境的推波助瀾

謙:難怪你後來都不看8點檔,你的人生總是比戲劇還精采。

聽你這樣講,好像真的看人怎麼吵,就是一個世代的縮影一樣。我也不是沒有遇過吵得很激烈的時候,也不能說自己是多理性冷靜的人。不過,我的確是屬於那種……睡一覺後就會忘記前一天的情緒,這在某些情況下,可能蠻讓人困擾的(笑),我只是相信,在情緒當下人很難做出有效的判斷。

倒是說,爭吵的時候,旁邊的人經常要選邊站這件事情,我也常常無法理解。因為事情經常是一體兩面的,有次我曾經看戲劇圈的前輩起了嚴重的爭執,當下我也沒有覺得一定要區分出誰對誰錯,而是需要理出一個清晰的觀點,確認大家的立場是什麼。

說到底,我覺得劇場仍然是一個相對良善的地方,即便現場要吵也很難發生多嚴重的衝突吧?

真:劇場的確是如此,但廣告不是。拍廣告的時候,講求效率,一天之內要做很多事情。我過去也說過,常常拍廣告一整天,我還無法叫出對方的名字。甚至,有人久久以後跟我打招呼,表示是某一個廣告中一起工作的夥伴,我也很難記得。在那種「很難慢下來」的時刻,每個人的情緒就會不太好,「很大聲地講話」這種狀況很常見。

至於你說那是不是吵架?我只能說,那就是環境使然的結果。

謙:對,可是劇場偏偏不是這樣。某種程度而言,可能因為投身其中的人都知道,這裡不是一個可以賺大錢的地方,也因此對彼此有更多的包容(應該是這樣吧?)。不過影視的狀況完全不同,分分秒秒都是大量的人力資源投注其中,我自己也知道拍戲的行程有多緊湊,所以衝突相對容易發生。但我常常覺得,如果就這樣粗淺地歸納,說劇場全很溫和、影視則反之,那也不太公平。因為,就像你前面說過的,環境會決定很多事情。

我舉個例子,很多年前拍戲的時候我就有感覺,現場的燈光師傅都特別兇,可是你仔細觀察,就會發現他們的火爆其來有自——因為燈光通常離劇組、演員很遠,要安排光線進入或者是其他光影調配的時候,師傅都會在很遠、很高的地方吶喊,喊得那麼大聲還沒有被接收到,就會說情緒上來,整個劇組現場聽起來就鬧哄哄的,好像大家都在吵架。

可是這幾年有所改變,因為每個人都配了自己的耳麥,哇,體感完全不一樣欸,走進現場的時候好安靜喔,每個人都小小聲地說話,原本火爆的氛圍也不在了,不禁讓我同意,科技大概還是能夠改變、或者說掩飾人的情緒狀態吧?

隱而未宣的秘密,真能在爭吵中吐露嗎?

真:雖然網路上很多,但現實生活中的確已經看不到那麼真槍實彈的爭吵畫面了吧?這可能也是《八月,在我家》讓我感覺很深刻的一個地方,戲中家人之間的各種爭吵,看起來又不像是真正的吵架而是一種日常對話。

比方說姚坤君飾演的角色,跟她劇中發現出軌而正在談離婚的先生,每次關起房門來的那種火藥味,聽他們吵架都覺得很過癮。

謙:因為在戲中,那兩人都是高知識分子,吵起架來也是屬於「高級酸」,常常要過幾秒鐘才會發現,剛才那句話的後勁有多強,那也是我很喜歡的一個段落。

不過整個《八月,在我家》,我覺得最精采的地方之一,在於爭吵背後的微妙感——觀眾坐在底下的時候,屬於全知視角,每個角色各藏了一點什麼隱而未宣的東西,彼此不曉得,可是觀眾就一清二楚,因此台上的角色在吵架的時候,那種吵到最後秘密即將被揭露、又還站在恐怖平衡之上的詭異感受,觀眾會看得很透徹,這樣的反差,就會讓整個作品變得非常好看,節奏感十足。

真:看別人吵架都是這樣啦,但我還是覺得,人生哪有那麼多事情好吵的?你說真的壓不下來的事情,就是深呼吸,看幾本書就會平靜下來了,當下搶著要爭執出來的東西,其實根本無法把重點講出來。

謙:確實如此啊。以剛剛我說的影視圈的改變也是這樣,所以爭吵這種事情,某個程度來說也是需要「天時地利人不合」才會發生的嘛——當然啦,這種事情能免則免。

藝@書廣告圖片
第4屆東亞樂派論壇廣告圖片
本篇文章開放閱覽時間為 2025/11/09 ~ 2026/02/09
Authors

作者

演出評論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