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R表演藝術

〔台灣〕

「2000數位藝術紀」試圖尋找藝術新品種

隨著數位時代的來臨,數位科技與藝術人文所撞擊出來的火花,幾乎可以肯定是未來藝術發展的主要趨勢。為了推展深究這個新趨勢,文建會與宏碁數位藝術中心便合作企劃了一系列以「數位藝術」為主題的活動,名為「2000數位藝術紀」。

活動由六月份的「2000年國際數位藝術大獎」揭開序幕,接下來則是八月份的「國際數位藝術研習營」,然後是十月份的「國際數位藝術高峰會」、「國際數位藝術大展」及「國際數位藝術講座」,並由文建會主委陳郁秀、電影導演侯孝賢、雲門舞集藝術總監林懷民及宏碁基金會董事長施振榮擔任指導顧問。

藉著這個活動,主辦單位試圖找出數位時代中未來藝術可能的新模式。而此次活動的活動識別圖是以染色體為發想,也正是基於無法預期數位藝術之於傳統藝術是「突變」或是「遺傳」;但最終目的仍是要與台灣民衆一起尋找藝術新品種。相關活動詳情可洽(02)87719388。

(編輯室)

人體模特兒紀錄片《台灣魔朵》試映會

由紀錄片導演黃庭輔拍攝長達五年、近期終於剪接完成的台灣第一部人體模特兒紀錄片《台灣魔朶》,已於六月份展開系列試映會,試映活動並將延續至十月。本片主要是以台灣第一個人體模特兒工作室「人形工作室」的成員為記錄對象,並且完全從人體模特兒的角度出發,探討從事這個迄今仍富爭議性行業,對他們人生的影響與考驗。

雖然人體模特兒的工作地點是在畫布前而非舞台上,但從廣義的肢體演出定義來看,這也是一種「靜態的表演藝術」,而片中來自人形工作室的故事主角們,也有多位同時也是資深的小劇場工作者,如大家熟知的戴月、詹慧玲等,他們把劇場中肢體的演出延展到畫室中,也在片中討論他們的身體觀及對身體的自覺,可讓觀衆更了解他們對「身體表演」的思考。

相關詳情可洽(02)27266601,網址 http://www.netvigator.com.tw/~modeling/

(編輯室)

〔大陸]

上海京劇志出版問世

歷時十餘年編撰、多達七十萬字的《上海京劇志》,已在上海公開發行。百餘人排起長隊在逸夫舞台大廳爭購,這座專為戲曲演出而建構的演藝所,長久以來就是京劇愛好者的觀劇勝地,但出現為買書也排起隊伍,倒是少見的場景。本書圖片多達四百六十幅,全面並系統地介紹自一八六七年以來京劇在上海發展的狀況,内容計有:京劇發展槪述、大事記、志略和人物小傳等,共收有演出劇目一百二十齣,介紹前輩表演者達一百二十位。

此外,另有附表記錄早期京劇唱片和連台本戲的名稱,對於研究海派京劇,特別是連台本戲的演劇藝術等相關的發源,此書可說是重要並具備史料價値的重要文獻。

(李翠芝)

〔日本〕

文化廳藝術祭推出郭寶崑專題

今年日本文化廳藝術祭(Asian Art Festival)將以「當花瓣飄落似雪──劇作家郭寶崑的世界」為主題,於十月廿四日到十一月五日在東京都的「新國立劇場.小劇場」舉行。該藝術祭由黑帳篷劇團策劃製作,邀請來自亞洲不同文化背景的三位導演,將擅長處理多元文化主題的新加坡當代戲劇巨匠──郭寶崑──的三個作品搬上舞台。他們分別是來自印尼的Putu Wuaya(將執導《棺材太大洞太小》,1985)、印度的Anuradha Kapur(將執導《老九》,1990)、以及日本的佐藤信(將執導《傻姑娘與怪老樹》,1978)。十月廿八日郭寶崑並將以「廿一世紀的戲劇──亞洲的藝術交流」為題,進行專題演講;十一月三日還將舉辦一場研討會,廣邀亞洲各國的戲劇工作者與會,大會主題是「亞洲當代戲劇的角色與未來」。

(編輯室)

藝術家請回答-吳珮菁廣告圖片
秋天藝術節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數位全閱覽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