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
即將上場
小提琴年輕女王安.蘇菲.慕特獨奏會
安.蘇菲.慕特(Anne-Sophie Mutter)十三歲時即以獨奏身份與卡拉揚所指揮的維也納管弦樂團合作,隔年又與柏林愛樂共同演出,開始登上世界舞台,定期在歐洲、美洲和遠東地區演奏,與世界各大知名樂團合作演出。 慕特的琴技受到多項國際大獎與榮譽的肯定,曾被「德國唱片大獎」選爲年度藝人,日本還成立「安.蘇菲.慕特後援會」,一九八五年到八六年,穆特被英國皇家封爲「榮譽學者」,一九八七年得到西德政府頒贈的卓越服務勛章。同年慕特創辦了一個基金會,專門提攜歐洲各地資賦優異的弦樂後進,並經常舉行慈善義演。八六年起慕特在倫敦皇家育樂學院敎課,主持小提琴課程的大師班。 慕特在歐美音樂界有「小提琴年輕女王」稱譽,她的演奏富涵獨特的創意,而且注重音樂裡的感情,她認爲:沒有感情就沒有信息,如果音樂沒有信息,就不是眞正的音樂。這次來台演出由藍伯特.歐爾奇斯伴奏,他曾經擔任美國音樂國際鋼琴比賽及甘迺迪中心佛德翰獎比賽的裁判。
-
即將上場
在靜止與流動之間──謝安.近五年舞蹈攝影展
如同單細胞的繁衍,舞者的呼吸在延續,透過鏡頭,謝安創造了從沒有過的視覺經驗。
-
即將上場
屛風劇團重演《莎姆雷特》
《莎姆雷特》四年前曾於全台掀起一陣情境喜劇風暴;四年後,經過了內斂成熟的思維與凝聚的沈澱,《莎》劇將以修訂版再度呈現。《莎》劇描述業餘的「風屛劇團」在演出《萬里長城》失利後,誓言推出一部以丹麥王子復仇爲題的世界名劇,最終卻演變成了一連串錯誤、意外交疊的捧腹喜劇。編導除了意圖藉此諷刺戲子伶人面對生活的難爲與辛酸,更企圖藉「戲中戲中戲」的情節鋪陳與戲劇形式,呈現台灣劇場生態的種種面貌。修訂版《莎姆雷特》在劇情鋪陳與戲劇張力上力求精簡、凝聚,在幕後設計群也加入服裝設計靳萍萍、燈光設計王世信、舞台設計張一成等,演出的陣容則包括李國修、陳繼宗、實力派歌手萬芳、電視節目主持人何篤霖、台語相聲名將蔡阿炮以及石幸宜、高明偉等十二人。 修訂版《莎姆雷特》將在國內巡迴演出二十三場之後受加拿大「綠石傳動」之邀,前往多倫多公演兩場。
-
即將上場
表演工作坊「意外」登場
表演工作坊新作《意外死亡(非常意外!)》由金士傑執導,結合創意總監賴聲川聯手編劇,趙自強、丁乃箏、馮翊綱等擔綱演出。 經過許多「意外」改編過程,《意外死亡(非常意外!)》將《一夫二主》式的義大利藝術喜劇現代化,與當代時局巧妙融合,拼湊出極具創意的表演形式。全劇敍述一個看似神經病,但自稱是「生活中扮演各種角色」的無厘頭演員,在一次奇襲中被警察逮捕後,便趁機假扮成各種人物大鬧警局,在警局跳樓自殺「意外死亡」。主角千變萬化的造型,配合上機智逗趣的對白與肢體,穿梭在各種羅生門式的假設情境中,在快速瘋狂的喜劇情境中,抽絲剝繭,一步一步逼出了社會的現實眞相。
-
藝壇動態
藝壇動態
〔台灣〕 樂壇新秀與創作甄選 國立中正文化中心爲提供國內樂界新秀表演的機會,擬定甄選計畫,凡是曾於國際性音樂比賽得獎,或舉辦過個人演奏會、作品發表會者,器樂演奏者在三十歲以下,聲樂及作曲者在三十二歲以下,皆可向國立中正文化中心企劃組索取簡章報名。報名截止日期爲八十五年三月三十一日,評選通過者將在八十六年上半年於國家音樂廳演奏廳演出。 另由文建會主辦的「音樂台北──音樂創作比賽」,以鼓勵國人創作優秀音樂作品爲宗旨,公開徵求中、西樂創作,十二月一日至三十一日爲收件日期。預定初賽結果於二月初公佈,四月十三日於國家音樂廳演奏廳舉行決賽,並於當天公佈結果與頒發獎金、獎牌。洽詢電話:(02)3431635 國立文化中心企劃組。 (編輯室) 東海藝術月徵表演節目 由東海大學主辦的「表演藝術月」定於每年五月舉行,明年即將邁入第三屆。籌備中的「第三屆表演藝術月」有動態表演和靜態講座與展覽,結合音樂、戲劇、舞蹈與文化關懷。此活動預估經費約一百七十萬,主辦單位正積極募款中,並徵求表演工作者加入,共同推廣表演藝術,有興趣者可洽詢東海藝術月召集人黃溫婷(04)3590491。 (編輯室) 市交、省交音樂季同時上場 由台北市政府主辦,台北市立交響樂團承辦的「一九九五台北市音樂季」自九月開鑼,將持續至明年四月。秋季已陸續演出史特拉汶斯基、貝多芬、李斯特、布拉姆斯及江文也的作品,接下來兩場大型聯合演出威爾第四幕歌劇《阿依達》(84年12/11-16),由北市交附設合唱團與北市交聯合演出;以及舞作《春之祭》(85年4/18-21),由雲門舞集演出黎海寧和林懷民的作品,結合音樂與舞蹈藝術。這場聯演將在國家戲劇院呈現。 在市交音樂季的同時,台灣省立交響樂團企劃了「第四屆音樂藝術季」巡演活動。十一個系列分別爲:開鑼音樂會(84年10月)、歌劇選粹(84年11-12月)、貝多芬第九號合唱交響曲《快樂頌》(84年12月)、談龍建三弦新韻(85年1月)、中華民
-
特別企畫 Feature
百變打擊樂
敲擊,一種最原始的情感表露,最貼近民間生活的演出形式;從廟口到殿堂、稚子到鶴髮,傳統到現代、學術到即興,以多采繽紛之貌隨處展姿。開放交流後的兩岸擊樂發展,在幾經互訪、碰撞後,逐漸汲取大陸的傳統與台灣的現代,敲打出一片更廣濶的世界。
-
台灣行脚
文化的桃源宜蘭
在現代工業文明的衝擊下,宜蘭地方文化意識呈現相對抗衡的強度;從冬山河的整治,即看出宜蘭人捍衛本土自然、人文環境景觀的實力。此番宜蘭之行,我們點點滴滴地採擷宜蘭人的文化作爲,以及戲曲之鄕力挽式微的傳薪火力,政府與民間難得這般知行合一,文化的桃源之境,在宜蘭。
-
光復50周年
他(她)的故事我們的歷史4
戲劇:金士傑 戲曲:劉玉麟 音樂:蔡小月 舞蹈:蔡麗華、黃麗薰、李巧
-
即將上場
王正平琵琶獨奏會
王正平出生於中國杭州,中學時在香港隨琵琶名家呂培原習藝,一九六八年獲全台灣音樂比賽琵琶獨奏成人組冠軍,畢業後隨家人移民巴西,在當地舉行獨奏會,獲得極高的評價。返台後,歷任中廣國樂團指揮及台北市立國樂團指揮,於一九八九年獲得英國國家音樂博士,成爲中國傳統音樂的第一位博士。 做爲一位中國傳統樂器的傳人,王正平除了彈遍所有能夠找到的琵琶古曲,熟練南北各派的技巧,致力於保存中國古代資源外,並且以古樂器融會現代技法,試圖從中國的音樂哲學中,重塑中國音樂的美學風格。他秉持「以新樂回到傳統,使古樂獲得創新」的理念,認爲中國的音樂不僅是提供給某一部分的中國人欣賞,而是要面對全世界的音樂潮流,以開拓現代中國音樂的這片荒原。在這一次的獨奏會中,王正平演奏的曲目涵蓋了古曲、民初創作曲及近代創作曲,還有數首王正平自己的創作,分別爲《泰山觀日》、《龍舟》、《蠶》、《上花轎》、《春思》、《十面埋伏》、《眼兒媚》、《水調歌頭》及《琵琶行》。
-
即將上場
B-Side另類表演
「B-Side」爲一個企圖結合身體表演與另類音樂的新生場域,十一月份的兩場演出分別是來自法國的實驗性電子音樂團體ENDOXAN,結合音樂、影像和舞蹈,呈現前衞作品Researching My Soul。《色情酒店》則由華湘如編導,改編自史特林堡《強人》的實驗性作品,打破表演者與觀衆的距離,以音樂串連流動的表演。
-
即將上場
法國綠憶古典弦樂四重奏
「綠憶」爲Ludwig的譯音,而Ludwig則是貝多芬的名字,因爲法國綠憶古典弦樂四重奏樂團相當喜愛貝多芬的作品,故取此名。此次法國綠憶古典樂團來台演出的曲目中亦包含了貝多芬的作品。 「法國綠憶」自了一九八五年出道,便致力於弦樂四重奏,一九八六年於佛羅倫斯國際音樂會比賽及莫里恩基金會中得獎,且在普茲茅斯的國際比賽中以亨利.迪蒂耶的作品《這樣的夜晚》贏得特別獎。爾後,他們所灌錄之唱片得到抒情唱片之大獎、法國唱片協會大獎及夏爾克洛唱片協會國際性大獎。該團足跡遍及美國、加拿大、中國、非洲、印度洋國家、中東及中歐等地。此次來台演出曲目爲貝多芬《弦樂四重奏曲》(作品18第2號)、蓋希文《夏日》及數首弦樂四重奏小品、喬普林《表演藝人》、浦契尼《菊花》、拉威爾《F大調弦樂四重奏曲》。
-
即將上場
艾隆克.史坦小提琴獨奏
已逾七十的小提琴家艾隆克.史坦(Isaac Stern)一九二〇年出生於蘇俄,隨即移民美國舊金山。八歲開始學琴,十三歲公開演出第一場音樂會,爾後展開史坦忙碌的演奏行程,足跡遍及世界各地。五十多年職業音樂生涯中,錄製了超過一百張唱片,包括有六十多位不同作曲家的兩百多首曲子。他的事業也成就在電影及電視方面,電影《從毛澤東到莫札特──艾薩克.史坦在中國》贏得奧斯卡最佳紀錄片,並灌錄《屋頂上的提琴手》電影原聲帶。 艾薩克.史坦是「全國藝術基金會」的創始會員,現任「美國─以色列文化基金會」主席及「耶路撒冷音樂中心」主任。任卡內基廳總監三十餘年,曾致力挽救卡內基廳在一九六〇年被折除的命運,並在一九八六年重新整修。 史坦即將來台演出的曲目爲貝多芬《A大調第一號奏鳴曲》(作品12)、布拉姆斯《D小調第三號奏鳴》(作品108)、巴爾托克《第一號狂想曲》、德弗札克《小奏鳴曲》、克萊斯勒《西西里舞曲》、《利高東舞曲》及《前奏曲與快板》。
-
即將上場
陳幼媛與小提琴的「春之戀」
陳幼媛是國內培植的「土產」音樂家,在樂界中有獨樹一幟的音樂風格。 此次演出的曲目,將展現出巴洛克時期的宮廷風華、古典樂派的浪漫高雅,以及安達魯西亞神秘熱情的吉普賽風味,音樂會中還將演出中國作曲家陳鋼充滿邊疆風情的小提琴獨奏曲《陽光照在塔什庫爾干》 在其他的演出曲目上,陳幼媛挑選了從巴洛克時期至二十世紀初民族樂派的典型代表樂曲,例如貝多芬的《春之奏鳴曲》,、「小提琴鬼才」帕格尼尼著名的第二十四首《綺想曲》、本世紀初西班牙民族音樂大師法雅的《西班牙組曲》。
-
即將上場
美國小不點巨形木偶劇團
美國小不點巨形木偶劇團以製作高達八、九英呎高的超大木偶聞名,並以創作活潑生動的音樂劇而受到美國觀衆的普遍喜愛。編劇多取材自膾炙人口的童話素材或現代兒童文學作品,如伊索寓言和在美國廣受流行的兎子彼得(Peter Rabbit)等,皆是用兒童們耳熟能詳的故事內容改編,加入音樂、舞蹈及戲劇等多元素材,在極具娛樂性的演出內容,隱含發人深醒的敎育價値。 此次將演出改編自伊索寓言「螞蟻與蚱蜢」的音樂劇─《侏儸紀恐龍奇遇記》。此外劇團還將在表演結束後示範木偶動作敎學,現場觀衆與國內的木偶工作者可以在大廳與心儀的木偶交流同樂。
-
即將上場
春秋樂集──九五秋室內樂之夜
由「亞洲作曲家聯盟中華民國總會」承辦的華人作曲家音樂創作發表會,自一九九一年舉辦迄今,即滿五週年了。每年春季邀請四十歲以下作曲家發表作品,代表「春華」;秋季邀請四十歲以上作曲家,代表「秋實」。每首應邀發表的曲子,幾乎都是台灣或世界首演的新作品。春華秋實生生不息,期望爲中國人的音樂創作留下寶貴的音樂資產。 今年「春秋樂集──九五秋」邀請郭芝苑等華人樂界極具聲望的作曲家發表作品,曲目爲:郭芝苑《豎笛與鋼琴小奏鳴曲》、許博允《弦樂四重奏》、周文中《山濤》鋼琴四重奏、林樂培《東方之珠》小提琴奏鳴曲以及馬水龍爲九把大提琴而作的《水墨畫之冥想》。
-
即將上場
《疼惜台灣》
爲了慶祝中華民國抗戰勝利五十周年曁台灣光復五十周年紀念,台灣省政府委託中國萬歲劇團,集合全國老、中、靑三代知名演員,盛大演出三幕十場六景巨型舞台劇《疼惜台灣》。該劇以台中林家五代人的故事,反芻一世紀以來的台灣情。 疼惜就是「愛」,《疼》劇主旨在傳達以愛爲出發點來愛台灣,大家就可以一起來爲這塊土地共同努力建設。
-
即將上場
聖馬丁學會管弦樂團
來自英國,以詮釋巴洛克音樂享譽世界三十餘年的聖馬丁學會管弦樂團,是當今世界最優秀的室內樂團之一。一九五九年指揮家馬利納爲參加聖馬丁敎堂音樂會演出,集結當時倫敦各交響樂團弦樂好手,在演出大獲成功後,正式成立樂團並沿用聖馬丁之名,至今演出不輟。 該團演奏風格以淸新的現代感以及對作品的徹底硏究詮釋而著稱,團員擁有極佳的合奏能力。馬利納以樂團小提琴手出身,擁有豐富的合奏經驗,指揮風格穩健、淸晰,以指揮巴洛克及古典時期作品著稱,近年來亦將曲目擴展至浪漫樂派以及二十世紀作曲家作品。 此次來台演出曲目爲莫札特、貝多芬、海頓、艾爾加等浪漫派作曲家作品,顯示馬利納及聖馬丁學會管弦樂團對巴洛克音樂外的擴展,此間樂迷恰可藉由這次演出曲目,與其所擅長的巴洛克曲目作一比較。
-
即將上場
國家音樂廳交響樂團定期音樂會
國家音樂廳交響樂團(National Symphony Orchestra簡稱NSO)首度推出一系列由樂團首席團員擔綱的演出,三天巡演的指揮分別爲李春峰(23日)、陳樹熙(24日)、張大勝(27日),由板井碧和蕭悅坤擔任小提琴主奏,聲樂家李靜美也將參與演出。 巡演的曲目有巴哈《d小調雙小提琴協奏曲》、馬克斯五首爲女高音及管弦樂團的歌曲《林中之樂》、《昨天他帶給我玫瑰花》、《日本雨之歌》、《神聖之歌》、《愛情觸摸了你嗎》,以及貝多芬《F大調第六號交響曲》、《田園》等。
-
即將上場
果陀劇場公開《完全幸福手冊》
果陀劇場團長梁志民從「完全自殺手冊」引發出另一種對人世生活的樂觀聯想,於是編導《完全幸福手冊》,以幽默感與喜感串連全劇 該劇由一個吝嗇鬼尋找老婆爲主軸發展,然後牽引出其他角色與個性之間的關係;兩個平凡靑年爲了改善長久以來一成不變的無趣生活,溜到大都市裡試圖尋找他們的「幸福」,而藉由意外尋獲的「完全幸福手冊」祕笈,在緊湊的冒險過程中逐漸走進幸福之門。 這次果陀劇場的製作群爲音樂劇《西哈諾》的主要班底,包括導演梁志民、製作人陳琪、舞台燈光設計王世信、服裝設計張慶烽等,演員方面除了資深的王友輝、陳幼芳,另加入歌手張雨生及果陀創辦人之一林奇樓,共同呈現一個歡笑世界。
-
即將上場
DANNY LEE矛盾.解放爵士舞展
Danny Lee是美國洛杉磯的職業舞者,早期在美國接受芭蕾名師Maria Semynova和爵士之父Gus Giatano指導,參與舞團及電影的舞蹈演出並編舞。曾應邀返國於文大、中華藝校、游好彥舞團授爵士課程。 入侵者爵士舞團(Intruder Jazz)是一個跨校性大專學生爵士舞團,目前成員主要爲台灣大學、淡江大學等校熱舞社員及政大、文化、藝專畢業校友。一九九四年九月及十一月分別於台北及高雄隨指導老師Danny Lee舉辦三場發表會,而興起組團的念頭,更因參與全國大專聯展而將此舞團落實爲一跨校性舞蹈團體。 舞碼Color of Love創作源於Danny Lee在種族衆多的美國成長,深刻感受因膚色成見帶來的人際疏離和衝突,希望能打破成見,建立和諧。舞作中將有非洲舞、黏巴達、探戈、街舞、爵士、芭蕾的聯合呈現。《鐵幕英雄》揭示現代人爲堅持理想,必須克服更多的寂寞、壓力、恐懼、懶惰和誘惑。舊作S.M. Sex Mood以女子在黑夜裡對椅子產生的性幻想爲題材,編舞家將舞者與椅子的關係做了巧妙的聯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