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新樂季搶先報 2017-2018新樂季搶先報 綜觀世界各大樂團新樂季,很難找出共通的趨勢。然而仔細研究,卻發現有兩個極為相似的情況。其一,萊比錫布商大廈管絃樂團、柏林愛樂、維也納國家歌劇院的新任掌門人陸續上任,倫敦交響從柏林迎回拉圖,而即使梵志登(Jaap van Zweden)答應至少會留任港樂到二○二二年夏季,但日後的動態仍令人好奇。其二,二○一七/一八樂季其實同時是德布西、伯恩斯坦、尹伊桑(Isang Yun)、齊默爾曼(B. A. Zimmermann)、古諾、蒙台威爾第、羅西尼、柴科夫斯基、拉威爾、拉赫瑪尼諾夫、梅湘的紀念年。超過十位音樂家的主題得以發揮,無怪乎節目澎湃琳瑯滿目。 看回國內,NTSO與KSO接秉持古典音樂的中堅路線。前者安排了「巨觀交響」和「德奧經典」兩大系列;後者則以管絃樂團編制為主的「序曲協奏曲交響曲」模式,套用在新樂季的開季安排上。NSO從大鳴大放的卅樂季回歸平實,也有德奧交響,但有趣的是同時提出北歐、東歐、俄羅斯、法國、西班牙甚至原住民作品與之對應。無獨有偶的,TSO也端出德奧經典、法國當代,以及匈牙利民族風的各色佳餚。 兩大國樂團裡,NCO維持以往風格,持續述說台灣故事。TCO則是首度邀請駐團藝術家、推出「雙樂團、雙指揮」音樂會,還有破天荒地以「武俠」為題規劃節目。從世界看回台灣,再從台灣放眼世界,用心規劃的節目,還未上演就已經精采萬分。
Let’s Jazz everywhere! Let’s Jazz everywhere! 一九二○年代的密西西比河畔,夕陽餘暉映得小酒館紅通通。 遠方傳出屬於黑人的節奏與清亮的歌聲,像是解放一個束縛的靈魂,抒情而哀傷。 自此,這旋律就從戶外、酒館、音樂廳到各個角落; 也從黑人、白人傳遍到各個族群。 只要有心跳,就會有節奏;只打起節奏,就可以有爵士。 今夏,爵士樂的靈魂穿越至此, 交會十五年的夏日爵士派對與十年的爵士音樂營傳承, 從大廳到小廳,從戶外到小酒館, 不論黑夜或天明, 只要搖擺一來,爵士便無所不在。
中國當代舞蹈再發現 中國當代舞蹈再發現 大中國的幾個地標性現/當代舞團,不脫曹誠淵一輩的廣東現代舞團、北京雷動天下現代舞團、北京當代芭蕾舞團、上海金星舞蹈團等,而除了這些大團、大劇院、大中國模式的舞團之外,尚有文慧、侯瑩、小珂、謝欣、何其沃、陶冶、古佳妮、楊朕等難以一語盡數,如點點星火燎原,持續注視己身腳下和某個社會暗處相連的創作者們。 他們是當代中國舞蹈的奇景。在仍屬邊緣的中國現代/當代舞蹈例外之地,回應世界,面對歷史,開拓肢體語言,確認自我身分。 本刊將從外而內梳理這些創作,並透過專訪人文社會關懷獨樹一幟的文慧、八○後與國際接軌緊密的古佳妮、九○後大膽觸碰敏感議題的楊朕等,不同世代的創作者們,再發現中國當代舞蹈!
伍斯特劇團 美國劇場先鋒 伍斯特劇團 美國劇場先鋒 承接謝喜納的「表演車庫」空間、創立了「伍斯特劇團」, 伊莉莎白.勒坎特與已故的斯伯汀.葛雷,以及許多創團核心成員們, 攜手開啟了美國前衛劇場的新時代。 四十年來, 伍斯特劇團不停嘗試融合劇場、舞蹈、音樂、科技與各種多媒體素材, 實驗也實踐後現代拼貼美學, 也讓他們成了現代戲劇史中,如教科書般的存在。 在伍斯特即將訪台之際, 讓我們一同回顧他們跨時代、開先例的獨特作品, 也藉機一探美國廿世紀末至今,您不可不知的幾個前衛劇場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