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戲劇(曲)
臺師大表藝所原創音樂劇 十月起巡演兩岸各地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表演藝術研究所自今年十月起,將和藝人李千娜、梁文音、林曉培等攜手展開音樂劇《懷疑愛・症候群》與《受不了,我就是瘦不了》的兩岸巡迴演出。
-
戲劇(曲)
明華園總團《流星》 柔美小旦力壓群雄
成軍八十六年的明華園,本週將推出以小旦角色貫穿全場的武俠愛情偶像劇《流星》,並融入現代女性愛情觀,檢視陽剛殺伐的武俠世界,為明華園的江湖帶來一絲柔情與細膩。
-
戲劇(曲)
臺北藝術節壓軸 改變生命的一場《雨季》
德國導演丹妮耶拉.克朗茲應臺北藝術節之邀,與楊景翔演劇團合作演出劇作家安雅.希苓的第四個作品《雨季》,以輕鬆詼諧的方式,關注較嚴肅的人生課題。
-
藝視窗
2015衛武營玩藝節 10月一起「玩藝總動員」
【台灣】 2015衛武營玩藝節 10月一起「玩藝總動員」 由高雄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籌備處舉辦的「2015衛武營玩藝節」,將自10月8日起,在衛武營園區展開為期一個半月的活動。今年以「玩藝總動員ARTs」為主軸,推出包含表演、講座、工作坊、影展、市集等66檔演出,共計超過170場次。 值得一提的是這次主辦單位特地推出兩大旗艦節目:由澎恰恰原創故事並領銜主演的音樂劇《釧兒》,與首度造訪南台灣的世界古典音樂界的天團維也納愛樂管弦樂團。《釧兒》是澎恰恰從歌仔戲經典劇目《薛平貴與王寶釧》發想的故事,講述一個瀕臨解散的歌仔戲班,一段穿越生死的愛情,猶如歌仔戲台版的《第六感生死戀》,由耀演音樂劇團藝術總監曾慧誠、作曲家李哲藝與高雄尚和歌仔戲劇團團長暨當家小生梁越玲一同製作演出。維也納愛樂這次訪台則由指揮暨鋼琴獨奏艾森巴赫領軍,將帶來最擅長的莫札特曲目。 此外的演出亦是琳瑯滿目,包含今年參與法國外亞維儂藝術節及英國愛丁堡藝穗節的6組台灣團隊帶來征服歐洲觀眾的劇目,還有中生代導演王嘉明的經典力作《Zodiac》,跨戲曲戲劇的新生代團隊「栢優座」也將帶來創新的《刺客列傳荊軻》,還有嘉義「阮劇團」改編莫里哀喜劇《吝嗇鬼》的《愛錢A恰恰》。舞蹈方面則有「創動舞劇場」演出《Silk Project 絲│私語》,音樂方面則有「MAFIA跨域藝術」的《音声,詩三首》。 玩藝節正式開跑前,衛武營將於9月5日起至10月4日,推出「藝遊鳳山城」活動,號召鳳山四間具有創新活力的特色餐飲空間、媒合高雄新興的表演團隊將不同型態的節目帶至店家演出、提供給在地居民嘗鮮體驗。 詳細資訊請參高雄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籌備處官網www.wac.gov.tw(莊珮瑤) 「原聲童聲合唱團」再度出輯、出國巡演 來自南投信義鄉,以《拍手歌》在紀錄片《看見台灣》片尾感動觀眾的「原聲童聲合唱團」,在今年8月推出第三張專輯,並且展開為期12天的歐洲巡演。 羅娜國小校長馬彼得指揮的「原聲童聲合唱團」,是
-
音樂
澳洲黑臂章樂團《歌之版圖》 演繹浩瀚音樂旅程
隨著音樂,黑白影像繪出澳洲的草原,像是身歷一場壯美的旅程,無論是否曾踏上澳洲土地,在黑臂章樂團《歌之版圖》演唱會裡,都能感受音樂和影像交織出大地的寧靜與開闊。
-
戲劇(曲)
《幕後傳奇─苦魯人生》 揭露舞台背後不為人知的一面
刺點創作工坊以劇場幕後工作者為題材,創作了以小人物心情寫照為出發的原創中文音樂劇《幕後傳奇─苦魯人生》,試圖用譏諷荒謬喜劇手法,為藝文產業基層人物表達不滿。
-
舞蹈
雲門舞集《烟》 追憶似水年華
二〇〇二年由雲門舞集創作首演的《烟》,暌違十三年將重新搬上舞台,有如一支全新的作品,沒有線性的情節發展,企圖營造回憶的迷離境界,重現林懷民難以忘懷歐洲繽紛色彩的春天。
-
戲劇(曲)
法國幻動劇團《星光時刻》 點亮日常風景
水滴變成水晶球、不斷從嘴中湧出的紙團在法國幻動劇團的奇想下,運用魔術、即興肢體表演、操偶、物件劇場等形式,物件有了截然不同的生命力,將日常生活化作美好奇蹟。
-
音樂
北市交開季音樂會 2015年伊莉莎白女王大賽首獎小提琴家林志映來台演出
甫獲2015年伊莉莎白女王大賽首獎的韓國小提琴家林志映首度來台,將與臺北市立交響樂團在「樂之巔─開季音樂會」中演出浦羅柯菲夫《G小調第二號小提琴協奏曲》。
-
舞蹈
無垢舞蹈劇場《花神祭》經典再現
成立廿周年的無垢舞蹈劇場,九月將呈現睽違舞台十年的經典舞作《花神祭》,消息一推出便造成轟動,原預計演出三場,票券開賣即一票難求,再陸續加開兩場加演場次。
-
舞蹈
旅美編舞家林向秀《心之所向》 探索五顆饑渴之心
舞蹈家林向秀今年應臺北藝術節邀請,返台重現旅美期間的重要編創作品《心之所向》,詮釋人在不同的角度、層面與時空中的心靈狀態,給觀眾一個「心」的力量與方向。
-
其他
新舞臺藝術節 十月高雄登場
新舞臺文資案爭議日前圓滿落幕,中國信託文教基金會進一步推動「新舞臺走出新舞臺」,第一屆新舞臺藝術節將於十月起從高雄出發,共有六檔精采藝文饗宴,精采可期。
-
舞蹈
2015舞蹈秋天 東西方重量級舞團共襄盛舉
國家兩廳院每隔兩年舉辦的「舞蹈秋天」,結合國際舞團與國內舞蹈菁英的系列節目,今年邀請了雲門舞集、法國瑪姬.瑪漢舞團等共七檔節目,展開為期一個半月的舞蹈盛宴。
-
戲劇(曲)
綠光黑色幽默喜劇《押解》 吳念真:台灣社會小縮影
導演吳念真十月起將菜鳥警察搭乘台鐵,從高雄一路押解扒手到台北出庭的情節搬上舞台。過程中,火車車廂裡發生的種種,帶出一連串暗藏玄機的故事,如同「台灣社會的小縮影」。
-
戲劇(曲)
《蛻變》機器人版 探索生命本質
日本編導平田織佐再度受邀至臺北藝術節演出。這次,他將與坎城影后伊蓮‧雅各合作,帶來與大阪大學機器人劇場計畫的《蛻變─人形機器人版》,繼續探究人與機器之間的存在與價值。
-
戲劇(曲)
「小劇場・大夢想」翻玩傳統 打造戲曲夢工廠
國光劇團「小劇場‧大夢想」劇展,今年將挑戰多元劇種的交融實驗,除了延續前兩屆「外邀二團,三檔好戲」的模式外,並增加了阮劇團「劇本農場」的讀劇演出,打開更多合作的機會。
-
藝視窗
OISTAT國際劇場組織總部 續留台灣至2020年
【台灣】 OISTAT國際劇場組織總部 續留台灣至2020年 1968年創始於捷克的OISTAT國際劇場組織,為全球劇場藝術領域中,規模最大並最具權威的國際性非政府組織。1997年台灣以觀察員身分進入組織,旋即於1999年由台灣技術劇場協會以「台灣」名義,正式加入該組織成為會員。2006年在文建會(2012年升格為文化部)支持下,邀請OISTAT國際劇場組織秘書處搬遷來台,簽約為期十年,成為第一個將秘書處遷設台灣的國際組織。十年期間,秘書處升格為國際總部,加重了台灣在OISTAT組織與國際劇場界中的重要性,也使台灣於國際場合躍居顯位,進入決策核心。 在十年約期將屆滿之際,文化部洪孟啟部長與OISTAT國際劇場組織主席路易.楊森(Louis Janssen)於7月31日下午在台灣博物館南海小白宮再度簽署5年合作協議,成功續留OISTAT國際劇場組織國際總部至2020年。(李秋玫) 文化部「文創產業中介經紀人才培育計畫」招生 為培育國內表演藝術產業中介經紀人才能量,補強所須之專業核心能力。文化部將辦理表演藝術產業中介經紀人赴韓國光州IETM Asian Satellite Meeting與會學習,並透過行前訓練、海外移地訓練,搭配回國後辦理學員義務與分享學習成果,提升我國表演藝術產業中介經紀人才參與海外展會的經驗。 主要招收對象為具文創產業五年以上現職工作經驗者、具中級以上英文聽說讀寫能力以及第二外語(以主辦展覽當地國家語言──韓文能力為佳)。報名日期為即日起至8月6日止。意者請參計畫網頁www.cdri.org.tw/content/event/event02_in.aspx?CType=4sid=19(李秋玫) 高雄市交響樂團專任團員甄選 高雄市交響樂團104年度第二次專任團員甄選即日起展開,職務項目為打擊/定音鼓首席、法國號(高音聲
-
其他
2015臺北藝術節 漫舞中熱鬧揭幕
臺北藝術節藝術總監耿一偉說:「一座城市的藝術節,除了策展精神外,也是個平台,讓國內外藝術家與觀眾互相交朋友,呈現這座城市的好客與自由。」今年的舞蹈作品都具備了此特色。
-
音樂
2015兩廳院夏日爵士派對 東西方爵士王牌大對決
今年邁入第十三年的「兩廳院夏日爵士派對」,九月的戶外演出將延長為三天,由無限融合樂團、丹麥爵士天后辛妮.伊及兩廳院夏日爵士菁英大樂團等共同接力開唱,引爆夏日夜晚的激情。
-
音樂
2015台北國際合唱音樂節 印尼兒童合唱團亮麗登場
亞洲最大合唱盛會「2015台北國際合唱音樂節」將於七月廿四日開幕,印尼Cordana兒童合唱團、匈牙利國寶Pro Musica女聲合唱團等國外優秀人聲團隊來台共襄盛舉。
-
戲劇(曲)
國光劇團廿周年作 《十八羅漢圖》透過畫作真偽談創作心靈
國光劇團成立廿周年新編大戲《十八羅漢圖》,將創作主題拓展至藉由對「畫」真偽的辯證,對照人性面向的探索,探討藝術的真諦,可比為《基督山恩仇記》的「唯美書畫」版。
-
音樂
NSO樂季壓軸《費黛里歐》 歌頌自由平等博愛
國家交響樂團與蘇黎世歌劇院跨國合作,推出貝多芬歌劇《費黛里歐》,由音樂總監呂紹嘉領軍、蘇黎世歌劇院總監荷穆齊執導,以「大破大立」現代劇場倒敘手法探問生命救贖的存在。
-
舞蹈
雲門戶外公演《稻禾》 萬民藝文饗宴
夏夜星空,伴隨著舒爽涼風,約四萬民眾週末晚在國家兩廳院藝文廣場席地而坐,共同欣賞雲門舞者在稻浪翻飛的舞台上,搭配遼闊的客家古音,綠色的稻浪與金黃色的穗實婆娑入舞。
-
戲劇(曲)
同黨劇團《平常心》 十二月搬上舞台
同黨劇團今年十二月十七日至廿日將站上國家戲劇院實驗劇場,挑戰美國知名劇作家賴瑞.克拉瑪一九八五年完成的舞台劇本《平常心》,長達兩個半小時的演出,勢必精采可期。
-
其他
第八屆臺北藝穗節 表演藝術新勢力崛起
今年的臺北藝穗節將於八月底登場,包含台灣、港、澳、日、德等國家一百五十四組表演團體、六百場演出,再度創下參與新紀錄,為台北的夏天展開一場為期三週的表演藝術大匯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