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震洲
-
民族舞劇經典《七夕雨》 北市國復刻重現
身穿絲綢長裙,7位仙女舞者娉婷飄逸;男主角牛郎與演員扮演的牛隻隨樂音搭配舞蹈,民族舞劇經典《七夕雨》將由臺北市立國樂團再現。《七夕雨》改編自牛郎織女的淒美愛情故事,情節古典,39年前以現場國樂團演奏搭配舞者演出,精緻優雅,傳為美談,堪稱跨界經典。
-
全民大劇團《丞相,起風了》 揭開網路霸凌真面目
全民大劇團《丞相,起風了》以喜劇挑戰獨特的網軍議題,希望讓大眾了解網路惡意留言的嚴重性。此次演出特別邀請各黨派4位新時代政治女性,分別挑戰劇中被霸凌的「女團團長」,而首週即將演出的台北場次由台北市議員徐巧芯擔綱演出。
-
愛樂劇工廠20周年 親子音樂劇《青鬼好朋友》啟動熱血冒險之旅
愛樂劇工廠成立20周年,6月3日及4日將於臺北表演藝術中心藍盒子首演熱血友情親子音樂劇《青鬼好朋友》,結合馬戲、特技、雜耍和影像科技的親子音樂劇,帶領觀眾身歷其境,體驗精采的冒險故事。
-
明華園總團《青蟬》 重塑40年代胡撇仔戲
民國40年代,因取材自演義小說的「古冊戲」無法滿足觀眾需求,於是歌仔戲向電影取經,題材新穎的「胡撇仔」便成為歌仔戲特色之一。創團將邁向百年的明華園總團,藉由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看家戲推廣計畫」,首席編導陳勝國將明華園曾瘋迷南台灣的「胡撇仔戲」《母性愛》精華再現,重塑經典看家戲《青蟬》,將於本週末於臺灣戲曲中心大表演廳登場。
-
兩廳院夏日爵士8月登場 國內外爵士好手齊聚Play it Forward
全台最盛大的爵士音樂節兩廳院夏日爵士,將於今年8月18日至9月2日隆重登場。這是自國門重啟後,國外重量級爵士音樂家睽違4年再度於夏日爵士的舞台聚首。今年兩廳院夏日爵士以「Play it Forward!」為題,5檔演出節目集結國際巨星、樂壇名家與台灣爵士樂手的豐沛能量,揉合出更多元的音樂樣貌。此外,相關系列活動包括爵士工作坊、兩廳院夏日爵士戶外派對市集與表演藝術圖書館的夏日爵士推薦館藏展,邀請廣大樂迷一起來到現場同歡。
-
動見体《落英》 演繹中年情愛與人生瓶頸
創作能量豐沛的動見体,繼《誰在暗中眨眼睛》後,再度挑戰王定國小說,推出舞台劇《落英》。《落英》進一步在格局和企圖上展現劇團過往經驗的累積,以本土文學作為創作根基,由動見体藝術總監符宏征擔任導演,邀請編導演全才的徐麗雯擔任編劇,以全新視角拓展劇本深度與廣度,將鮮少被書寫的中年情愛搬上舞台,連結到現實人生中生活的困境與迷惘。
-
周寬柔《TOMATO》 探討台灣年輕世代非主流情慾文化
什麼是情慾?如果情慾不是色情,不是性交本體,那是什麼?新生代編舞家周寬柔《TOMATO》3人舞版將於台北牯嶺街小劇場重演,以詼諧笑鬧的黑色幽默挑逗觀眾感官。
-
飛人集社《藏畫》以阿里山為景 點景陳澄波與張捷生平
飛人集社劇團年度大戲《藏畫》將於5月19日至 21日在臺北表演藝術中心球劇場演出,故事以台灣畫壇巨匠陳澄波與其妻子張捷、二女兒陳碧女和同在嘉義的山岳攝影師方慶綿為主角,以這4位人物的角度,講述陳澄波與家人的日常互動,呈現他的藝術精神及張捷如何以堅定的意志,藏起1萬8千多件畫作、素描、等文件,讓丈夫的藝術成就,得以避過動亂年代,重見天日。
-
李寶春新編京劇音樂劇《戲裡戲外》 好萊塢電影配樂音源首度入戲
李寶春新編京劇音樂劇《戲裡戲外》即將於本週末在臺灣戲曲中心大表演廳一連演出3場,台北新劇團期待這齣京劇音樂劇帶來不同角度的戲曲新風格。
-
運用創意和想像視覺化身體運作 深入你心的《206 LAB》
完美身材比例令人羨慕,但人人自知和完美的差距,面對外在的「不公平」,我們或許沒有太多改變的可能,但如果我們真正探索自己的身體,也許就會發現:「身為人,就已是一件好神奇的事。」
-
河床劇團VR作品《彩虹彼端》入圍紐約翠貝卡影展
極具國際影響力的紐約翠貝卡影展公布沉浸式競賽入圍名單,河床劇團的《彩虹彼端》獲得提名。翠貝卡影展是由影星勞勃狄尼洛等人於2002年創立,為了振興911事件後的曼哈頓翠貝卡區,如今成為美國重要的影展之一。
-
音樂劇《熱帶天使》獵女犯1940s 演繹大時代小人物烈火悲歌
音樂劇《熱帶天使》獵女犯1940s改編自台灣文學大師陳千武半自傳式的戰地回憶小說《獵女犯》,由林孟寰編導,雷昇作曲,並特邀金鐘歌王楊烈參與演出劇中老年劇作家一角。從創作啟動至今歷時5年,不斷改版,本次以豪華規格全新打造的大劇院版本,企圖打造台灣原創歷史音樂劇新高度,甚至被譽為台版《悲慘世界》。
-
榮興客家採茶劇團《少年英雄》熱血登場
榮興客家採茶劇團《少年英雄》,呼應2023臺灣戲曲藝術節年度主題「英雄.超時空」,將抗日英雄姜紹祖壯烈的一生搬上舞台。試看國破家亡時,姜紹祖如何在夫妻愛情、母子親情中做出選擇?他是否真的想當個「英雄」?
-
2023臺北兒童藝術節 請兒童做主
第24屆臺北兒童藝術節將於7月1日至8月13日展開,以「Its up to kids」為主題,突出兒童的自主性。焦點節目14檔,童創基地3檔,涵括戲劇、音樂劇、偶戲、馬戲、舞蹈、互動等不同類型,有之前受好評的經典回歸,也有全新創作,更在疫情後首次引進兩齣熱門國外節目,觀眾年齡層也提升到青少年。此外還有前進社區免費表演,兩個週末的藝術樂園及介紹植物生態的「建築點點綠」互動展覽。
-
「新人新視野」邁入第15年 張雅媛、楊世豪、戴啟倫全新創作登場
國藝會「表演藝術新人新視野創作專案」自2008年啟動至今已進入第15屆,陸續扶植63名新銳創作者共79件作品產出,藉由年輕藝術家的創作,挖掘新世代思維與邏輯,看見新生代自由與發展。本屆即將發表的3位藝術家張雅媛、楊世豪與戴啟倫,以肢體、舞蹈、馬戲的表演形式,依據各自的生命體驗創作出3部全新作品。
-
國光劇團「誰是英雄?」深耕傳統 為京劇藝術再注活力
國光劇團將於2023臺灣戲曲藝術節以「誰是英雄?」為題,演出《殺四門、捧印、雁蕩山》、《百花公主》和《趙氏孤兒》多齣精采傳統劇目,不僅展現世代傳承精神,更橫向串聯各團青年菁英,共同打造經典好戲的現代風采。
-
世紀當代舞團《荒野俱樂部》 直面生命繁盛與荒涼
睽違3年,編舞家陳維寧以英國詩人艾略特《荒原》為靈感,融合華麗探戈與現代舞肢體重寫百年詩作,攜手臺北電影節最佳導演呂柏勳擔任影像敘事構作,在頹圮荒蕪的殘酷4月共舞《荒野俱樂部》,尋索當代心靈的百年荒原。
-
《薪傳》4月29日兩廳院藝文廣場戶外轉播
雲門舞集50周年,春季演出創辦人林懷民傳奇舞作《薪傳》,全台近22,000張票皆已完售,國泰金控支持加開戶外轉播,將於4月29日週六晚間7點45分在台北兩廳院藝文廣場舉行,讓更多民眾有機會看到經典《薪傳》。同時,謝幕後,廣場將近40位義工拉出董陽孜揮毫書寫的巨幅布條,為台灣祈福。
-
原創親子音樂劇《阿甯咕又闖禍了YA~》 透過父子互動看見家庭包容與溫暖
夢田影像成立阿甯咕劇團,推出第一號親子音樂劇作品《阿甯咕又闖禍了YA~》,內容改編作家駱以軍文學散文作品《小兒子》,並與刺點創作工坊攜手打造,去年首演後大獲好評,4月15日至16日將於臺北市政府親子劇場加演,特別加入兩首全新歌曲,讓大小朋友喜出望外。
-
臺灣豫劇團70周年團慶大戲 《鏢客》召喚武俠的多重宇宙
為慶祝成立70周年,臺灣豫劇團將推出全新武俠風格大戲《鏢客》,以「人生70才開始」的心態,將70年的歲月,在傳統與創新間取得平衡與發展契機,替豫劇在台灣生根、然後開花結果,找到「台灣豫劇」的最好詮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