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舉辦的「2025 C-LAB 聲響藝術節:DIVERSONICS」於 10 月 23 日至 11 月 30 日舉行,由 C-LAB 臺灣聲響實驗室策劃,以「DIVERSONICS」為主題,聚焦當代音樂與聲響創製的前瞻與多樣性。活動節目形式包含展演、裝置、國際論壇、講座、工作坊、大師班等,總計超過 40 場次,邀請來自德國、法國、美國、阿根廷、盧森堡、日本、韓國、越南等多國聲音創作與演出者參與。值得注意的是,本屆節目近7成為新創或重製作品,展現 C-LAB 推動聲音藝術實驗的決心。
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董事長彭俊亨在致詞時闡釋 C-LAB 推動「跨域」的核心理念,認為這必須透過實踐來展現成果。他指出:「聲響藝術節就是一個大家在談跨域的時候,我們怎麼把不同藝術類別的藝術家放在 C-LAB 這個平台,一起共創,一起實踐,這個 practice 其實非常非常重要,如果沒有這個過程,我們很難看到現在大家看到的成果。」
他進一步說明,C-LAB 內部的組織設計,包括當代藝術平台、科技媒體平台、社會創新平台,以及聲響實驗室和未來視覺實驗室,均是相互融合、相互支持的。這種結構正是展現如何去「跨」和「實踐」跨域的過程。藝術節不僅展現了 C-LAB 長久以來在不同藝術類別專業社群支持下的人才培育成果,同時也呈現了 C-LAB 與 IRCAM 等國際夥伴交流合作的豐碩成績。
藝術節統籌黃意芝表示,C-LAB 聲響藝術節在台灣最具特色與與眾不同之處,「在於我們有非常高的比例,是由我們團隊跟各個藝術家跟團隊來共創協力,而不是單純指示挑選已經成型或完成的作品來展現。」她強調,無論是藝術家、團隊或是製作團隊,都是在共同摸索與成長的過程中打造節目。本屆藝術節的六大單元圍繞不同世代、技術工具和想像力展開。
本次藝術節涵蓋六大單元,呈現經典與前衛的聲響藝術景觀:向布列茲百年致敬的《卓別林:工廠》與《布列茲100.臺北》再現當代大師精神;當代新聲單元以《一聲響迷宮》、《竹之森》、雙溪樂集AI共創及《臺韓電聲影音之夜》探索新世代與科技實驗;躍舞樂音與MR新聲境結合舞蹈、VR與混合實境,包含《KINGDOM》、《克萊歐》與《他在他方》;聲響裝置展演透過聯展「聲活混響」與《回聲室》打造沉浸式音光互動體驗;校際延展與國際鏈結單元則邀集國內大學師生演出,並與IRCAM合辦國際論壇,討論VR、AI及互動聲響議題,展現C-LAB跨域共創與國際交流成果,全面呈現台灣當代聲響藝術的多元面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