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戲劇(曲)

飛人集社《藏畫》以阿里山為景 點景陳澄波與張捷生平

文字|張震洲
攝影|張震洲
官網限定報導  2023/05/19
《藏畫》以陳澄波畫作的光影構圖,阿里山森林的意象譜曲,冥偶與真人共演,呈現出寺廟壁龕般,神人相遇、景畫交織的複合場景,展現壓迫年代下,陳澄波之妻張捷如何以藏與聽,成就台灣藝術的畫與目光。 (張震洲 攝)

飛人集社劇團年度大戲《藏畫》將於5月19日至 21日在臺北表演藝術中心球劇場演出,故事以台灣畫壇巨匠陳澄波與其妻子張捷、二女兒陳碧女和同在嘉義的山岳攝影師方慶綿為主角,以這4位人物的角度,講述陳澄波與家人的日常互動,呈現他的藝術精神及張捷如何以堅定的意志,藏起1萬8千多件畫作、素描、等文件,讓丈夫的藝術成就,得以避過動亂年代,重見天日。

飛人集社劇團《藏畫》—藉著畫的微光望向山

2023/5/19-20  19:30  2023/5/21  14:30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 球劇場

 

2023/7/8-9  14:30

嘉義市政府文化局音樂廳

飛人集社藝術總監暨導演石佩玉,擅長以「睹物思人」的方式創作,為這個有真實背景支撐的故事,以人╱偶╱影的敘事方式,將悲憤歷史訴於一分冷靜的清醒。不單是陳澄波旅行會攜帶的棉被、畫具;孩子們在上海過冬的棉襖、毛帽,甚至是陳澄波最終的那件西裝,皆是成為角色的物件,在舞台成為演員。

《藏畫》一戲除了意象難、操偶難,台詞語言的多元性也難,除了原劇本既有的台語、日語、華語,劇中有「歌」有「吟」,演員在準備身體與情感表演的同時,還要顧慮聲音表現的細膩度。飾演陳澄波的音樂劇演員程伯仁表示:「一開始看到劇本,覺得像是《清明上河圖》。一攤開,畫面很長,每一處都有事情在進行,從任意一個點切入,都不影響這齣戲的理解。」對於戲中演唱部分雖有把握,但自己第一次與「偶」同台演出,除了感覺新鮮,也表示自己好像回到第一次演戲的迷濛狀態,所幸導演石佩玉及演員群都很願意討論及嘗試,讓他安心不少。

全戲靈魂人物「張捷」一角,則邀請阮劇團副藝術總監余品潔飾演。抱著嘉義女兒出嫁心情來到飛人集社演出,余品潔除了來回奔波於嘉義、台北排練,也私下找老師練習台語腔調,她表示:「我非常喜歡全台語的演出,尤其是我們這次的台語指導許秀年老師,她只要出聲音,都不用動作,就可以感受到台語的力量。」除了程伯仁、余品潔,全戲囊括大甜、林文尹、周浚鵬、于明珠、楊雯涵、黃思瑋、魏伶娟、陳履歡、羅振佑等11名演員共同演出,精采可期。

《藏畫》為編劇施如芳受陳澄波文化基金會董事長陳立栢邀請,為祖母張捷所創作一個劇本。在施如芳耗12年之功撰寫《藏畫》,前後經3個不同演出形式的版本後,確立與飛人集社合作,最終發展出人偶同台的《藏畫》舞台劇。世界首演與臺北表演藝術中心委創合作,將於本週五登場。飛人集社劇團也宣布回「嘉」演出,將於7月8日至9日於嘉義市政府文化局音樂廳,進行嘉義站巡演2場,將作品帶回陳澄波的故鄉。

OT報告
紀念大師劉鳳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