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愛樂台北行
紐約愛樂今年的亞洲之旅是由新任指揮馬索(Kurt Masur)帶領;台北是紐約愛樂的第三站,也是他們第三度造訪。歷史悠久的紐約愛樂具有多項優良的傳統與紀錄,包括首演德弗札克的〈新世界〉交響曲;而截至目前,紐約愛樂已演出超過一萬兩千場音樂會,台北這二場分別編號第12203及12204場。 由花旗銀行贊助的台北演出曲目是馬勒第九號、貝多芬〈命運〉交響曲、理査.史特勞斯的〈死與變容〉,還有由Thomas Stacy擔任獨奏的美國現代作曲家羅倫之英國管協奏曲。
紐約愛樂今年的亞洲之旅是由新任指揮馬索(Kurt Masur)帶領;台北是紐約愛樂的第三站,也是他們第三度造訪。歷史悠久的紐約愛樂具有多項優良的傳統與紀錄,包括首演德弗札克的〈新世界〉交響曲;而截至目前,紐約愛樂已演出超過一萬兩千場音樂會,台北這二場分別編號第12203及12204場。 由花旗銀行贊助的台北演出曲目是馬勒第九號、貝多芬〈命運〉交響曲、理査.史特勞斯的〈死與變容〉,還有由Thomas Stacy擔任獨奏的美國現代作曲家羅倫之英國管協奏曲。
台北獨奏家室內樂團去年底首次嚐試擴編演出,獲得愛樂者極大的迴響,此次除由樂團的成員擔綱之外,並邀集了聲樂家黃瑞芬與多位傑出演奏家擔任客席,合作演出。演出的曲目完全著重在法國系列作品,包括浪漫派代表作曲家佛瑞的歌曲〈美妙的歌〉、c小調鋼琴四重奏,以及浦朗克爲鋼琴與木管五重奏所寫的「六重奏」等作品。
由一打大提琴家所組成的室內樂團,是世界上絕無僅有的組合,更何況他們都是世界超級樂團──柏林愛樂的成員。來台演出的曲目有古典名曲,也有披頭四的流行曲改編。 十二把大提琴飽滿低沈的吟唱,怕不把聽者的心弦撩撥的不知如何是好,更怕讀者看到這則預吿時手中尙空空的,只有等待下一回了。
去年夏天才由法返國的鄭吉宏,年紀不大,學習打擊樂卻已有十四年的歷史。民國七十七年畢業於國立藝術學院音樂系,並獲該校協奏曲比賽首獎。八十年獲選爲樂壇新秀,於國家音樂廳舉辦個人獨奏會「曲終人不見」。同年,他更遠赴法國國立Rucil Malmaison學院進修,而靑商總會在今年一月,頒給他「十大傑出靑年薪傳獎」,獎勵他對於打擊樂的盡心盡力。 本場音樂會有著台灣人最純樸的個性與法國最現代的氣息,曲目包含五首不同國籍音樂家的現代打擊樂作品:〈彈跳〉、〈幻象〉、〈歐瑪〉、〈主題〉、〈躍動的木琴〉。
繼《徐九經升官記》後,復興國劇團配合台北戲劇季再度推出新編《法門衆生相》,是依傳統國劇《法門寺》改編,藉由官場的種種醜態,針砭人性中的貪嗔癡。 除了由當家老生葉復潤演出賈貴一角,並邀請大陸「鬼才」導演余笑予指導。整齣戲節奏明快、手法細膩,値得推薦。
今年的母親節有一項十分特別的演藝活動,就是由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策劃主辦,法務部協辦,台灣絃樂四重奏樂團演出的「愛是永不止息──母親節音樂會」,希望藉著美麗動人的音符,慰藉孤寂的心。演出曲目,除了耳熟能詳的西洋古典曲目,亦將演出多首本土的民謠小調。 另外,該團亦於5月25日在東吳大學,5月30日在交通大學,6月5日在國家演奏廳演出「精選室內樂」,包括舒伯特的〈死與少女〉、德弗乍克的〈美國〉及二首國內作曲家爲他們而寫的曲子。
台東劇團新戲碼《鋼鐵豐年祭》動員近四十名的原住民與漢族演員,以各自的角度探索共同的原住民族群問題,所激盪出的觀念構築成戲劇的架構與血肉。《鋼鐵豐年祭》將以環境劇場的形式與台東縣各地縣民作一面對面的近距離接觸。
聲樂之美來自心中的詠嘆,源自肺腑的吶喊,使歌唱者擁有無限的愉快和光榮,並能感動萬千聽衆心聲的共鳴。 留美聲樂家顧蓓寧,在美期間以豐富的生活體驗及文化環境,激發她獨特的思慧,更憑藉著純樸、自然及特有的詮釋,活躍於美國各類藝術活動與競賽。 此次,她將以不同的方式來詮釋德、義、法等國的藝術歌曲、歌劇選曲,以及台灣歌謠。
由擊樂文敎基金會策劃的「音樂與生活」系列音樂會,在成功的完成了六場引領入門式的「音樂新鮮人」音樂會之後,即將於五月展開第二個階段「愛樂篇」,以進階式的內容、更精緻的演出,表現古典音樂的豐富與美。 「愛樂篇」是由三場音樂會組合而成,包括管弦樂、室內樂及合唱,分別邀請國立藝術學院管弦樂團、名弦室內樂團及台北藝術家合唱團擔任演出。由於節目設計的重點集中在進階性,因此所選的都不是特別深奧的曲子,而且旋律十分優美,希望藉著這美好樂聲的引導,將管弦樂、室內樂與合唱三大古典音樂領域的特色充份展現,讓愛樂的朋友們眞能因此得到幫助,更深入的走進古典音樂世界中。
改編自第十屆金馬獎最佳劇情片《秋決》的同名舞台劇,由天藝劇團於五月中旬推出,仍保留了蒙太奇的跳接方式,基調低沈,但節奏快速,在不變換場景、服裝的條件下,憑藉著聲光的轉換,引導觀衆重行思考家庭倫理與孝道的關係。 此次演出,仍是開放索票,請洽707-1438。
印象三重奏繼三月「蘇格蘭幻想曲」之後,此次再推出「大地之歌」系列二「新世界禮讚」,曲目包括:布洛赫三首夜曲、皮斯頓的三重奏曲及葛雷格的〈新大陸之歌〉,全是美國作曲家之作品。仍舊邀請女高音盧瓊蓉演唱〈噢!蘇珊娜〉等美國民謠。
旅美多年的朱美玲回台定居後創作舞蹈不輟,最近她將和舞蹈家唐碧霞、曾照薰、劉美珠及鄭千杏舉辦一場以「女人」爲主題的創作舞展,舞碼有〈驕傲的面具〉、〈遙遠熟悉的聲音〉、〈在情緒中〉、〈快樂頌〉及〈女人的吿白〉。〈快樂頌〉和〈驕傲的面具〉是曾獲文建會舞蹈創作比賽首獎的作品;〈在情緖中〉則是支爵士風格極爲強烈的舞蹈,〈女人的吿別〉包括三段幽默精采的雙人舞,是表演焦點所在;〈遙遠熟悉的聲音〉以許多張鄕下常見的竹椅營造舞台景象,排列出女主角的各種心事。
國內唯一的黑光幻妙劇團「杯子劇團」,將於端午節之前推出《神仙捉鬼王──鍾馗》,賦予這個民間傳說中的辟邪大將軍嶄新的面貌。他們在全黑的舞台上,以黑燈打光投射於面具、服裝和道具上,演出時演員都隱身於舞台表演,營造出鮮豔、具透明感的幻妙效果。
母親節,一個溫馨的日子,一個感恩的時節,國家音樂廳特別邀請台北藝術家合唱團,爲你精心策劃這場母親節音樂會「把溫馨帶回家」。 「演出風格、型式、技巧的多樣性」一直是台北藝術家合唱團幾年來所執著的演唱理念。從最早的「耶誕夜傳奇」、「松花江上」、「走回從前」到去年推出的無伴奏合唱音樂劇〈流過牛埔的彼條溪〉,無論從聲音的突破發展到肢體與戲劇的結合,合唱演出對該團來說,已經不再是靜止的畫面,而是一幕幕多彩多姿的動人影像呈現。 這場音樂會,將多年來深深縈繞在人們心裡的多首優美旋律,化爲一段段感人的情節。那或許是媽媽們少女時的最愛,或許當年也曾隨著音樂翩翩起舞。台北藝術家合唱團以精心的製作與巧妙的安排,爲您帶來溫馨而甜蜜的回憶。
活躍於國內外樂壇的留奧鋼琴家廖益婉,畢業於國立維也納音樂院鋼琴演奏科,獲頒奧地利國家演奏家文憑及藝術碩士學位。留奧八年期間,多次獲邀參加歐洲各國音樂藝術節的演出,足跡遍及全歐洲,並得到聽衆熱烈的迴響。此次她將演出莫札特、布拉姆斯、拉威爾、舒伯特等人的作品。
有葛萊美之星令譽的美國克里夫蘭四重奏,曾先後獲葛萊美獎七次提名,四把提琴的搭配極佳,演奏層次分明,此次帶來三首曲子:貝多芬的弦樂四重奏第二號,巴爾托克的第四號及布拉姆斯的第三號。
國王歌手由六位畢業於劍橋大學國王學院的優秀合唱團員所組成。成立二十五年來,這六位英國紳士散發出的歌唱家氣質與親和力,使他們如同英國的音樂大使,將英國男仕的翩翩風度與幽默風趣帶到世界各地。 他們的成員包括二位Countertenor(以假聲唱女聲音域的男高音),一位男高音,二位男中音及一位男低音。曲目由中世紀牧歌,文藝復興重唱曲,到近代聲樂作品,甚至流行曲、民謠及童謠。在舞台上,他們帶給觀衆自然而幽默的舞台魅力,演唱中,時常適切地加入極具巧思的表情動作。在音樂上,他們具有牛津、劍橋大學著名的男性美聲合唱風格;演唱現代曲目時,又具備室內樂的表現能力,以人聲製造伴奏或節奏的效果。
音樂生涯「崎嶇多折」的謝綉莉,目前任敎於台東師範學院及輔仁大學,是國內少有專攻鋼琴演奏的音樂博士,此次獨奏會的演出曲目以浪漫派大師舒伯特及舒曼的作品爲主,包括舒伯特的三首即興曲及一首奏鳴曲與舒曼的〈阿貝格主題與變奏〉及〈克萊斯勒魂〉。
奧地利籍的Irena Grafenauer,一九五七年出生於南斯拉夫,她與聖馬丁室內樂團的合奏膾炙人口。此次帶來的曲目有Schulhoff和普羅高菲夫的奏鳴曲以及德布西的<快樂島>、舒伯特<凋零的落花>主題與變奏。鋼琴伴奏是一九七五年華沙蕭邦鋼琴大賽冠軍基里洛夫。
甫自法國國立音樂學院學成歸國的賴承儀,是樂壇最閃亮的新秀之一,去年底今年初在全省各地舉辦了五場個人獨奏會,其豐富多樣的演出方式,不僅展現了高度的演奏技巧,更開創出屬於她的獨特演出風格,頗受好評。這一次,她選擇的曲目有泰雷曼的獨奏曲,胡麥爾的變奏曲及國人難得欣賞到的布瑞頓〈幻想四重奏〉。
南風劇團本月將於高雄地區巡迴演出《高富雄傳奇》,該劇採用走唱的演法,也就是早期台灣戲劇的演出型式,每位演員在某一場裡,均可能是主角。全劇以簡單的佈景和道具,在開放的空間裡即興演出,演員視劇情所需,國、台語並用,透過高富雄一家人來敍述高雄近六十年來的發展過程與人事變化。
這次演出的舞者皆是游好彥近年培育的新血──華岡藝校舞蹈科學生,展演該舞團的歷年佳作小品〈奔雲〉、〈漁夫〉與〈似曾相識〉,還有《菊豆與天靑》、《索──路是人走出來的》選粹。
《漢文皇后》是根據同名越劇改編,由費玉明作曲編腔的大型精緻新編國劇,描述漢朝民女竇氏應召入宮,留下六歲幼弟竇廣平,不幸被拐至奸戶趙通家爲僕。漢文帝即位後,封竇氏爲姬,並爲思弟心切的竇姬尋訪廣平之下落,趙通從皇榜得知廣平爲國舅爺後,即將女兒芙蓉許配於他。不幸,爲避禍的趙通,竟挑唆廣平與前來緝捕的都尉抗拒,年輕氣盛的廣平在衝突中刺殺了都尉,犯下死罪。賢明的文帝及竇皇后終因求綱紀,不徇私情而大義滅親,痛斬國舅爺竇廣平。 本劇的核心人物漢文皇后,由退隱舞台多年的平劇紅伶姜竹華飾演。這次演出,國民大戲班更邀來大陸國家一級演員,中國京劇院的劉學欽飾演漢文帝一角,與國內名角高蕙蘭、吳劍虹、王海波等人聯袂演出。
林昭亮目前聲譽如日中天,此次再訪故鄕,帶來八〇年代最傑出的大陸靑年鋼琴家李堅,將他倆長期合作的默契第一次與台灣的觀衆分享,呈現國人的眼前。 李堅一九六五年生於上海,就讀上海音樂學院,十六歲時,奪得法國「龍.提伯國際大賽」銀牌獎而嶄露頭角,獲法國政府獎學金拜入皮耶.桑剛門下。一九八七年與中央交響樂團合作首度訪美,贏得矚目,就此展開忙碌的世界巡演。一九八九年成爲第一位訪台正式演出的大陸音樂家,並經常與馬友友、林昭亮及日本的米多莉等亞洲傑出一代弦樂家搭檔演出。
在衆多傑出的交響樂團中,柏林廣播交響樂團被譽爲當今世界最佳的廣播交響樂團。由於該團擁有七十年的悠久歷史及豐富的演出經驗,使得他們的演奏散發出獨特的傳統光華,是樂評家一致公認,難得保有濃厚德國傳統色彩的廣播交響樂團。 在古典名曲之外,柏林廣播交響樂團亦兼顧當代重要作品的嘗試,如普羅高菲夫、蕭士塔高維契、巴爾托克及布瑞頓等音樂大師的作品首演,便常由柏林廣播交響樂團詮釋;一九三一年史特拉汶斯基小提琴協奏曲的首演,即是由該團擔綱演出。他們所錄製的布魯克納、馬勒,也贏得樂評人極高的評價。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