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
-
CD小舖
黃昏小品──巴哈改編曲
這張CD之所以讓我反覆聆聽的原因在於,它是一個舊時代的最後紀錄,紀錄中留下了那個時代對音樂的態度和聲音的感受。這個鋼琴改編版本讓人有一種溫暖的眞實感,不只是音樂本身的吸引力與動聽性,也在改編者動手改編這些音樂的誠意,改編曲基本上是十九世紀的風尙,這種改編曲通常都有媚俗討好聽衆之嫌,二十世紀的鋼琴家多半鄙夷這類作品,可是肯普夫卻不媚俗。肯普夫出身於德國管風琴演奏家庭,四歲時就在管風琴上演奏,當時德國敎堂演奏巴哈音樂的機會相當高,肯普夫對這些音樂就像我們對歌仔戲一樣熟稔,這樣一個成長在自己語言、民族性音樂下的鋼琴家,長大後有機會把自己從小聽熟的音樂改編、表演,其用意已經超過炫耀文化或演奏賺錢的層面。筆者常想,一個人可以完全不須避諱地演奏、誦讚自己從小所習慣的音樂、語言,並以此獲得世人的贊同,那種自得和驕傲會有多大!想像一下不能在長大後以說自己的母語爲榮,不說國語就是羞恥的,聽歌仔戲、布袋戲就是鄕下來的,對於下一代和自我認同的過程會產生大多的扼殺? 肯普夫選出來改編的音樂,是那種只要你會彈琴也會想要把它們改編成鋼琴來演奏的作品,像從長笛與大鍵琴所寫的奏鳴曲中選出來的《西西里舞曲》,讀過原譜的人都會覺得這麼簡單的兩部旋律簡直就好像是爲鋼琴寫的嘛,所以往往也會即興的在琴上彈奏。肯普夫很有心的把曲子詳細的記上踏瓣和必要和聲,讓曲子在以鋼琴彈奏時也具長笛與大鍵琴合奏的效果。歷史上一些著名的鋼琴家如李帕第(D. Lipatti)、海絲女士(D. Myra Hess)以及年輕一輩的俄國鋼琴家布寧(S. Bunin)等都在音樂會中演奏這首作品,使此曲成爲肯普夫巴哈改編曲中最受人歡迎的一首。 另外,葛路克著名的《奧菲歐之歌》,原來是從曲子中的芭蕾片段中節選出來,並且作過曲序的改變,在肯普夫之前就有史甘博第(Sgambati)等人另外出過改編版,是比較常爲人演奏的版本,肯普夫的改編和演奏給人純淨高雅的感覺,有一般演奏此曲少見的美感。另外片中還收了巴哈著名的淸唱劇旋律BWV147的聖詠曲,這首曲子俄國鋼琴家薩瑪諾夫先前也改編過。巴哈的f小調大鍵琴協奏曲的慢板樂章也經肯普夫改編,這幾首曲子多年來一直是筆者珍愛的巴洛克名曲,改編成鋼琴版後,多了一種音色變化的趣味,同時也是學鋼琴的人特別能夠欣賞的一種型式。 本片中肯普夫所改編的《聖詠
-
CD小舖
蘇莎蘭的歲月刻痕──《亞德麗雅娜》
繼普契尼之後,義大利大歌劇作曲家中,只有喬達諾(Umberto Gior-dano)、奇列亞(Francesco Cilea)與布梭尼(Ferruccio Busoni)較具實力。其中最成功的自然是喬達諾,他的《安德烈謝尼耶》Andrea Chnier在史卡拉歌劇院的首演便獲得滿堂彩。而布梭尼的作風則迥異於傳統的浪漫風格;他結合當時流行的各方風潮,匯集成他的獨特風味。但他的《浮士德博士》與《杜蘭朶》由於未能超越前人的成就,今日上演的機會已是相當渺茫。至於奇列亞的《亞德麗雅娜》一劇首演於一九〇二年,當時全義大利正沉醉於普契尼《托絲卡》所帶來的震撼餘波中,所以這部描寫十七世紀法國紅伶與貴族之間的愛情故事儘管在首演時獲得了善意的回應,但在普契尼的無上魅力之下,還是得俯首稱臣。 《亞德麗雅娜》目前共有四種版本,其中最容易買到,陣容也最整齊的是卡普亞納版,包括蒙納哥(Mario del Monaco)、提芭蒂(Renata Tebaldi)、西米歐娜朶(Giulietta Simionato)等六〇年代的超級巨星,陣容空前豪華,演唱演奏幾乎無可挑剔。CBS的李汶版則擁有七十年代雄霸一方的各路高手:多明哥(Placido Domingo)、史柯朶(Renata Scotto)、米倫茲(Sherrill Milnes)及歐布拉絲左娃(Elena Obratszova)等等。此版的四位主角先後都曾來過兩廳院獻藝,對台灣的愛樂者而言應是別具收藏價値,可惜不易購得。第三套是阿雷納版,由在東歐頗具名氣的卡拜芳絲卡(Raina Kabaivans-ka)演唱主角,另有庫畢多(Alberto Cupido)、米謝娃(Alexandrina Mil-cheva)等人。另外尙有一九八九年賈瓦傑尼在史卡拉的影碟版,芙蕾妮(Mirel-la Freni)的唱工一流,表情細膩。柯索朶(Fiorenza Cossotto)與德沃斯基(Peter Dvorsky)都頗爲貼切,可惜仍沒有芙蕾妮出色。 本文所要介紹的,乃是九〇年所推出的波寧吉版。此版是一代美聲名家蘇莎蘭(Joan Sutherland)的最後錄音。此劇可說是後期義大利浪漫歌劇中最優美的一齣,她選擇了《亞德麗雅娜》作爲她吿別錄音事業的曲目,顯得別有一番用心。老牌男高音貝崗吉(Car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