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朗克
-
入戲的觀眾
比利時風味餐
按照2004年交通部台灣節慶活動補貼作業要點,「風味餐」的定義如下具地方特色之餐飲,如「客家菜」、「原住民餐」、「茶餐」、「花餐」、「紹興酒餐」等。 今年1月布魯塞爾的展覽開幕酒會結束後,好友、策展人克里斯多福揪人一起吃晚飯,他以不可撼動的語氣說:「任之難得來布魯塞爾,當然要嚐嚐道地的比利時風味餐 !」 我們隨著他在錢幣劇院(La Monnaie)也就是皇家歌劇院一帶拐來拐去,方向都搞糊塗了,只見克里斯多福推開一間店面不起眼的兩扇門,保暖的絨布門簾還沒拉開,炸物的氣味便撲鼻而來。挑高的餐館一派啤酒屋擺飾,菜單上的比利時風味餐從香腸、兔肉、啤酒燉牛肉到列日(Lige)甜醬燉肉丸一長串,及至菜餚端上桌,每個餐盆都浮著大塊的肉塊或肉丸,棕色的肉汁在昏黃的燈光下呈現一種像蜜蠟又似琥珀的神秘色彩,3位比利時朋友一致讚賞:「道地的比利時風味餐,就是法蘭西品質加上德意志的分量 !」 「法蘭西品質加德意志的分量」?這句話怎麼這麼熟悉?垂想了半天,突然想起這幾個月常在法國音樂台不同節目中聽到的一句話,每次播放這首d小調交響曲(編號FWV48),「法蘭西色彩加上德意志的結構」這句台辭就被拿出來重複一次。唉,法蘭西加德意志,這標籤在普法戰爭跟世界大戰期間隨便貼一下,管你美人明星知名作家通通抓去槍斃,就像你今天說某某作曲家兼具「烏克蘭的抒情跟俄羅斯的豪邁」,不被亂棒打死才怪。那麼,誰又是這個兩邊不是人的苦主呢? 塞撒.法朗克(Csar Franck)是也。他1822年出生於比利時列日(當時由荷蘭王國統治),1873年歸化為法國籍,1890年過世於巴黎。法朗克先生生前備受敬重,兼具作曲家、鋼琴家、管風琴家、教師多重身分,即興演奏的才能更是高人一等。d小調交響曲是他完成於1880年代的晚期作品。 恕我斷章取義長年為紐約時報撰寫的樂評的H. C.荀貝格在《國民樂派》這本小書中說:「從現代人品味看來,法朗克的缺點在於太賣弄半音階,太自我陶醉,太膩人。」又評論法朗克跟他的門生:「他們的音樂有矛盾曖昧之處,儘管這些法國音樂家盡力避免華格納,作品中卻有著華格納作品的傾向。」至於d小調交響曲,H. C..荀
-
音樂
餘音繞樑,三日不絕
最精采的部分就是他最後用了五個耳熟能詳的聖誕旋律,即興演奏了長達二十四分鐘之久,沒有間斷,當然聽眾瘋狂似地給予掌聲。管風琴師彈即興演奏是天經地義的事,因為教會音樂的需要。我聽過很多極好的「即興演奏家」演出,但我仍然要說韋恩‧馬歇爾的即興演奏實屬上品,無人能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