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Online News官網限定報導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拉斐爾藝術合作社

相關文章 2 篇
  • 全劇最多對話的段落,是一對辛苦耕作卻生活困苦的夫婦,在農作歉收之際,只能祈禱、只能讓孩子早點睡覺來忘卻飢餓。
    戲劇

    如夢一般的民主

    暮色漸轉,投影裡浮現不斷變形且流動的幾何圖形,像是天體運行的軌道,也像是萬物回歸已然最原初的狀態,漸轉成大黑一片,與此同時,聖光照耀在嬰孩身上,形成了有限個體與無限邊際之間的對比,再一次地將這部作品的格局從對語言權力的剖析、對殖民霸權的控訴、對文化建構的諷刺,提升到了對個體存在本質的思考。或許,美國民主所試圖打造出來的烏托邦,即是他人的地獄;也或許,這民主的理想、世界的樣貌,不過是那嬰孩所做的一場夢罷了。

    文字|吳政翰
    第314期 / 2019年02月號
  • 卡士鐵路奇的《美國  民主》想透過環境、制度與人性之間的衝突,重新塑造劇場特有的悲劇性。
    戲劇

    藉感官暴撼 探討民主起源

    即將在臺中國家歌劇院演出的《美國 民主》,是義大利導演卡士鐵路奇首度嘗試在舞台上改編政治論述,他企圖藉由托克維爾的《民主在美國》,讓觀眾體會到民主誕生的刻苦環境,以及它對於人性的試煉。透過震撼人心的畫面與斷裂的舞台敘事,卡士鐵路奇鼓勵觀眾放下理性思維,用開放的感官迎接一場關於存在與人性的辯證。

    文字|王世偉
    第311期 / 2018年11月號

免費訂閱PAR電子報,獲取更多藝文資訊!

*通過遞交此表格,即表示您接受並同意已閱讀本網站的使用條款,私隱政策和個人資料收集聲明。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電子報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

  • 澳門

    劇評人票選出兩檔回響兩極的年度演出

  • 特別企畫 Feature

    身障音樂家,後來怎麼了?

  • 焦點專題 Focus

    田孝慈:「身體會給出千萬種不同的答案」

  • 其他

    輕鬆投件拿10萬! 廣藝「雲舞台獎」盼成為表演藝術線上化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