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逸欣在劇中演奏多種樂器。
    戲劇(曲)

    全民大劇團音樂劇《腦內失控的iTunes》中秋連假登場

  • 透過豐富的肢體語彙、獨特的舞蹈美學,《有可能,但現在不行》將卡夫卡筆下的等待、徒勞與黑色幽默轉化為當代舞台語言,讓觀眾在荒謬與詼諧中,感受與自身生命經驗相互共鳴時刻。
    舞蹈

    荒謬舞蹈劇場《有可能,但現在不行》北中巡演啟動 稻草人舞團以卡夫卡文學對話當代困境

  • 彭弘智《會飛的牆》為機械裝置,定時移動,布幕兩面各為黑白,象徵陰陽。
    藝@展覽

    以藝術作為「化解」的儀式

    彭弘智個展「未完成之作」
  • 兩代人的對話,像鄭成功與鄭芝龍的隔空拉扯,一邊是傳統的堅持,一邊是年輕的叛逆。
    戲劇(曲)

    嚎哮排演音樂劇《別叫我成功:藝術界歸來的兒子》 結合台語饒舌嘻哈登場

數位資料庫-開學季優惠廣告圖片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網站導覽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雜誌
  • Subscriptions數位全閱覽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表演藝術年鑑
      2.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3.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4. 表藝文摘
      5. 達人系列
      6. NSO發現系列
      7. NSO歌劇系列
      8. 特刊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 訂閱電子報
:::

黃盈工作室

相關文章 2 篇
  • 焦點專題(二) Focus

    從雙向交流到兩岸共製 三地團隊共襄盛舉

    今年的兩岸小劇場藝術節,除安排驫舞劇場、無獨有偶劇團、莎妹劇團到北京演出外,更推選新媒體藝術家周東彥《我和我的午茶時光》,以共同製作的模式,進軍中國。另來台演出團隊中,也首度加入香港,共有黃盈工作室《麥克白》、哲騰文化《你好,打劫!》、薪傳實驗劇團《群鬼2.0》、青年導演馬俊豐《鄭和的後代》及香港的愛麗絲劇場實驗室《十方一念》輪番上台!

    文字|廖俊逞
    第269期 / 2015年05月號
  • 新銳藝評 Review

    絕不貧窮的貧窮劇場體現

    《未完待續》作為北京小劇場代表之一,質地乾淨、勁拔又淳樸,與近年來大量加入數位科技、跨域表演的台灣小劇場有著迥然之別,它讓我回想起過去台灣的小劇場特質故事明瞭,簡單、精準又不失真誠的表演,可愛甚至帶些土氣,仔細推敲,似乎什麼都沒說,只留下高明的留白讓觀劇者自行填鴉,餘韻留存。

    文字|楊璨寧
    第260期 / 2014年08月號
免費訂閱PAR電子報,獲取更多藝文資訊!
*通過遞交此表格,即表示您接受並同意已閱讀本網站的使用條款,私隱政策和個人資料收集聲明。
:::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電子報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 網站導覽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統一編號 Tax Id number 00973926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通過A無障礙網頁檢測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

  •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