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凱臨
-
頑劇場《月亮媽媽》全新再製 對生命、年老、愛情、死亡提出詩意表達
頑劇場創作者黃凱臨自法國賈克樂寇國際戲劇學校(Ecole Internationale de Thtre Jacques Lecoq)習成歸國後的第一個長篇創作《月亮媽媽》,於2015年台灣首演,並於2016年前往法國、新加坡、上海等地巡迴演出,靈活運用在法國及自義大利即興喜劇習得的養分,演出佳評如潮。7年後,黃凱臨邁入不惑之年的新階段,經過這些年的表演與創作的沉澱累積,站在不同人生階段、生命觀看角度的視野,重新闡述關於記憶、回憶與生命的消逝,全劇幾無語言的使用,全然透過精準掌控的肢體表演、層次豐富的表情渲染、細緻靈動的戲偶製作,以及「默劇」、「小丑」、「面具」等元素,溫柔探問生命中面對「失去」的必然課題。
-
戲劇
回看生命的中點 繪本幻化的劇場奇想
《RUN》是插畫家包大山在廿五歲時,以自己生命經驗為藍本,完成的人生第一本繪本創作,當時的她放下台灣的插畫職涯,赴英求學,也在這個「中點」,面對過去、想像未來。這回她與編導洪健藏、演員黃凱臨與音樂人龔鈺祺,聯手將這本半自傳繪本搬上舞台,將私密的日記,化為劇場中的奇想世界。
-
新銳藝評 Review
死掉的女孩們與玩性
在許多橋段中,黃凱臨對於身體的掌握,已經透露出許多故事的細節,其中多穿插的對白,都顯得多餘尷尬,如此一來便破壞了我們對故事及表演的想像,尤其在黃凱臨擅長的操偶表演一出現時,魔幻的瞬間常常因不夠留白,而喪失了給觀眾產生視覺錯覺與想像,導致偶的形體斷續,降低了與觀眾共同說故事的機會。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黃凱臨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小丑
去年以獨角戲《月亮媽媽》引起注目的黃凱臨,在劇中發揮了在法國賈克.樂寇國際戲劇學校的學習經驗,從自身與奶奶的記憶發展,以小丑、偶、面具打造了令人印象深刻的詩意表演。黃凱臨說,小丑不是刻意逗笑,反而是從透露窘態看到人性的脆弱,而之於獨角戲更為重要的,還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小丑。在追尋自己的小丑的過程,要跳出來看自己的樣子,某種程度也是愈來愈認識你自己。」
-
達人推薦 本月我想看
頑劇場《月亮媽媽》
最近在王嘉明的《查理三世》裡擔任操偶員的黃凱臨,把物件玩得栩栩如生,在現實與虛幻裡,交錯地令人驚豔。這回她成立了「頑劇場」,透過面具、默劇、偶,來創造一個魔幻的劇場空間《月亮媽媽》,在月亮的魔性引力裡探討老與死亡的議題。這個議題非常沉重且龐大,我想會是她未來不斷挖掘的主題之一,我喜歡看著創作者成長、看他們如何面對生命的更迭並將之轉化為作品,或許因為自己也是創作者, 因此這次的處女秀更是不容錯過。 在戲劇中的肢體,總是能吸引我的眼光與好奇心,舞蹈的肢體講求的是流暢、力度與美感,而戲劇的肢體更多的是真實性及內在狀態,在巴黎賈克.樂寇國際戲劇學校(Ecole internationale de thtre Jacques Lecoq)進修三年的黃凱臨,如何將她過去所學的,揉合成自己的劇場美學,是我所期待的。從小劇場出發,也是一種探索實驗的精神,小小的黑色空間裡,簡易的燈光、舞台,一點點的經費與滿滿的熱情及創造力,這正是小劇場迷人的地方,處處充滿著意想不到的驚喜,燃起的是無限的火光,在裡面你能看見無懼與誠實的夢想正在試圖飛翔。期待黃凱臨的天馬行空,能打造一個奇幻且具有思考性的《月亮媽媽》。
-
節目掃描 Performance schedule
《Mamma Luna月亮媽媽》 探索生死議題
月亮因太陽與地球相對位置的改變,有著如人的生命般週而復始的變化,而天氣變化、雲層覆蓋也讓月亮的樣貌有所不同,如同生活中不可抗拒的意外與變故。 由劇場演員黃凱臨創立的頑劇場,首部作品《Mamma Luna月亮媽媽》以月球表面的光亮與黑暗,隱喻人的新生與衰亡,未知的人生、遺落的記憶、無可抗拒的老去與死亡,隨著謎一般的月亮,揭露一則真實的故事。 黃凱臨曾負笈法國,接受巴黎賈克.樂寇國際戲劇學校的訓練,也曾前往義大利學習義大利即興喜劇與面具製作 回台後持續創作、表演及教學。 頑劇場諧音「玩具廠」,意在提供一個玩耍、實驗的空間,激盪創意並付諸實踐。 《Mamma Luna月亮媽媽》將由黃凱臨獨角演出,運用小丑、面具、默劇、物件等元素,發展一齣精煉、簡單,詩意的劇場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