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舞者將狂烈怒吼轉變為不馴的戰歌,以脆弱肉身衝撞巨大的怪物,為年輕世代贖回面對氣候災變、父權瓦解、社群疏離種種崩壞的勇氣。
    舞蹈

    馬賽國立芭蕾舞團《崩世光景》 探索當代人如何在崩壞中打開未來可能

  • 2025ECHO偶計劃《白,忙一場》
    戲劇(曲)

    飛人集社劇團「ECHO偶計劃」全新登場 台灣與荷蘭藝術家各顯神「物」

  • 從黑盒子到雲端,從舞台到你心坎,11月15日起,按下播放鍵,讓藝術之光照亮你的每一天。
    其他

    Stage 2 Screen舞台直通螢幕新概念 第三屆雲舞台獎線上影展11月開跑

  • 張芳瑜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張芳瑜 相信直覺的聲音

香港artmate-十一月號廣告圖片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網站導覽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雜誌
  • Subscriptions數位全閱覽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表演藝術年鑑
      2.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3.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4. 表藝文摘
      5. 達人系列
      6. NSO發現系列
      7. NSO歌劇系列
      8. 特刊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 訂閱電子報
:::

當我們同在一起

相關文章 2 篇
  • 戲劇 戲劇篇

    穿梭時空 現場「抵」家

    「藝Fun線上舞台計畫」運用同步直播與錄播兩種方式,讓不同類型的觀眾能在家就穿梭古今。其中春河劇團的《當我們同在一起》是進行現場直播演出,故事透過兩天的停電讓一家人重新省視彼此間的關係,剛好呼應疫情下家人可能緊繃、可能密切的家庭生活結構。而尚和歌仔戲劇團則用錄播方式,推出受疫情影響而無法順利演出的年度大戲《棲地木蓮.劫獄》,改為「讀劇音樂會」版本,期待未來能吸引觀眾進入劇場觀賞實體演出。

    文字|吳岳霖
    官網限定報導  2021/09/17
  • 焦點專題(二) Focus

    家人共處一室,卻看不見彼此?

    或許這已經是台灣許多家庭的常態:明明一家人住在同一個屋簷下,卻是靠手機打字互相溝通,直到有一天停電了、網路壞了,大家才會聚在一起聊天,才終於知道彼此的真正近況這就是春河劇團新作《當我們同在一起》的故事設定,編創團隊蒐羅大家能投射及對應的角色背景,利用積木的組合概念,處理多且雜的場景更迭,以打造極具生活感的小品輕喜劇。

    文字|陶維均
    第316期 / 2019年04月號
免費訂閱PAR電子報,獲取更多藝文資訊!
*通過遞交此表格,即表示您接受並同意已閱讀本網站的使用條款,私隱政策和個人資料收集聲明。
:::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電子報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 網站導覽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統一編號 Tax Id number 00973926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通過A無障礙網頁檢測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

  •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