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
-
戲劇 洪唯堯全新沉浸式作品
《Sucks in the Middle》 在黑暗中梳理集體焦慮
以《神不在的小鎮》和《微醺大飯店》等沉浸式作品打響名號的編導洪唯堯,這次從「台中」和地方田調與自身身分認同獲得靈感,帶來全新沉浸式創作《Sucks in the Middle》。觀眾可以走進劇場舞台上,在各種舞台機關之間穿梭,近距離觀看表演者以非語言的表演,拼貼出非線性的敘事,體驗洪唯堯所感受的「中度憂鬱」。
-
特別企畫 Feature 座標:台中
劇場與生活的忘年之遇
由豐原車站,車行入台三線豐勢路,矮房夾著公路,聚焦著視線前方的山。公路略有起伏,隱藏著24年前九二一大地震改變地貌的線索,除此之外,居民已經在時間的河道裡完成家鄉重建,而許多相遇,也是在當時展開李秀珣,即在災後來到石岡協助重建,並從2000年起留居至今。 經由九二一重建牽起的緣分 對於李秀珣而言,與石岡的緣分是如此自然。1999年跨年夜,她因故離開江之翠劇場,卻因緣際會參與了差事劇團在石岡的重建計畫。帶著前一份劇場經驗的挫敗,李秀珣來此重新開始,卻意外感到舒服自在石岡讓她想到過往跟著江之翠劇場前往福建學藝的日子:當時南音藝師張在我正好退休回鄉,每次過去,李秀珣都在福建待上至少3個月,農村的生活感與求藝回憶相互交織。 重建進駐期間,差事劇團在土牛村租房子,那時的石岡雖美,空氣中卻有一股死寂。不過開始跟媽媽們工作、認識媽媽後,益發滋長她留下的想法。《戲台頂的媽媽》演出後,參與的媽媽們想要成立劇團,更成為李秀珣的完美藉口。而這一留,就是23年。 起初,李秀珣跟著來自各地參與重建的青年們共租了1棟透天危樓。1年後,因重建而來到石岡的人逐漸離開,只剩下李秀珣跟1條狗。透過石岡媽媽們的協助,繼續在梅子社區租房8年,直到房東收回。又逢媽媽們合夥經營的餐廳「來園」決定停業,李秀珣整理來園後搬入,一住又是12個年頭。再度遭遇房東改建房屋自用收回租屋,這次她決定在石岡買地,因緣際會,透過另一位石岡媽媽買到現在的地。 石岡這塊土地,似乎也希望她留下:「很多東西都銜接地剛好,剛好發生,後來就會覺得其實不用去想這麼多,老天爺要怎樣就怎樣,順著走。」
-
系列專題
文化城文化今貌
沒有台北的激進思潮,沒有高雄的生猛活力,台中,優雅地、靜靜地呑吐著海上的船隻於梧棲,轉運著南來北往、橫貫東西的旅人。山線、海線不僅是地理上的分野,延線城市的互動更產生了不同的文化風貌,當然,沿海紛立的媽祖廟是可以爲這一頁移民墾拓史做見証的。 一九二一年當蔣渭水與一批社會精英爲提昇台灣的文化,組織「台灣文化協會」於全島展開一波波的文化啓蒙運動時,台中州正位居要衝──霧峰林家花園的夏季學校講習、中央俱樂部販售中文書籍及舉辦講演音樂會、大甲靑年自組日新會使得台中州在歷史上有著活絡的文化紀錄,而台中市更得到「文化城」美譽。 現在的台中是省府所在地,擁有其他縣市所羨慕豐沛的公家文化資源──省交響樂團、省美術館、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及衆多的大專院校,而這些地理的、歷史的、民間的、公家的背景條件,交織成台中多元而溫婉的文化肌理。
-
台灣行脚
台灣演藝「中」心
對於台中,我們有幾分熟悉;自強號列車小姐穿梭於各車廂,兜售烙有紅色印記的太陽餅。對於台中,我們有幾分陌生;望著艷陽高照著一幢幢聳立的新式高樓,才驚覺手中那一個小小太陽餅的滋味,似乎也有了些微的不同。
-
台灣行脚
打樁築夢再造文化城 記一群文化工作者
三月,衞爾康餐廳的一把火讓「台中」在報紙上從社會要聞版燒到了政治版,不僅燒「紅」了台中的政經生態問題,也燒出了台中人文化生活的空洞──「台中的文化就是消費文化、色情文化」,在台中耕耘數十年的文化工作者們幾乎異口同聲地提供了他們的觀察。然而,這個向來有「文化城」之稱的城市,除了「氣候宜人、山明水秀」之外,難道如今只是個「貞節牌坊」憑人追悼?走訪台中探訪當地的表演藝術工作者,這個問題經常不經意地成爲主、客間共同思索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