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AMAHARA 當臺灣灰牛拉背時

相關文章 4 篇
  • 焦點專題(二) Focus

    最後的「維新派」

    黃昏時分,在衛武營的草原上, 一艘結構外露的巨大船體, 將帶著人們航行未知: 塗白面孔的演員、到訪的觀眾; 日本人、台灣人、在場的與不在場的。 這是最後一次出航了。 他們曾經行過世界, 遙遠的巴西、歐洲、美國、新加坡到紐西蘭, 一切的起點,永遠是大阪。 創立長達四十年的日本維新派劇團, 隨著主要創作者松本雄吉逝世,亦將解散。 劇本的最末頁、故事的最終句, 抵達了當初遙想的劇名所在:台灣, 那將是最後的維新派演出

    文字|本刊編輯部、井上嘉和
    第297期 / 2017年09月號
  • 戶外劇場對松本雄吉而言有兩層意義,其一是他所謂的「一次性劇場」,其二是追求整體環境的立體感。圖為《AMAHARA當臺灣灰牛拉背時》一景。
    焦點專題(二) Focus

    藝術的法外之徒 建構劇場「異世界」 最後的維新派:松本雄吉的劇場維新

    成立迄今四十七年的日本劇團「維新派」,是等同於創辦人松本雄吉的存在。出身美術背景,早年受前衛藝術與超現實主義滋養的松本,以獨特的世界觀與美學發展劇場創作:用他理解世界的眼光,細探生活在城市裡的個體,獨特的各種面向;更以全身心投入的精神,創作超大規模的戶外劇場。

    文字|陳茂康、井上嘉和
    第297期 / 2017年09月號
  • 製作人清水翼(左)與導演平野舞
    焦點專題(二) Focus

    在天地之間演出 從排練場創作出戲劇 訪維新派劇團製作人清水翼與導演平野舞

    依循著去年驟逝的維新派創辦人松本雄吉的心願,原劇名中就有「臺灣」二字的《AMAHARA 當臺灣灰牛拉背時》依原訂計畫,將於十月底、十一月初來台演出,而這也是創立迄今四十年的維新派劇團的熄燈之作。透過訪談該團製作人清水翼與《AMAHARA 當臺灣灰牛拉背時》導演平野舞,我們進一步認識維新派劇團的創作特色與工作方式,以及創辦人松本雄吉的生前面貌。

    文字|沈亮慧、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
    第297期 / 2017年09月號
  • 劇中用以具體呈現「海之道」的,是大草原上結構顯露的船,讓觀眾彷彿置身其中、即將出發駛往世界的某個角落。
    焦點專題(二) Focus

    沿海上之路前進 駛往未知南國 關於《AMAHARA當臺灣灰牛拉背時》

    向來關注移民及漂流主題的松本雄吉,曾用「多島海」描繪東南亞地理環境,並將日本與這許多島嶼間的連結,稱作「海之道」。源自松本雄吉二○一○年創作的《當臺灣灰牛拉背時》,將來台演出的《AMAHARA 當臺灣灰牛拉背時》可說是全新的製作,失去松本雄吉的維新派成員,沿著那條已然成形的海上道路、將過去的演出概念作為出發點,試圖解讀「松本筆記」的隻字片語,創作了屬於他們的最後作品。

    文字|陳茂康、井上嘉和
    第297期 / 2017年09月號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