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慕斯
-
好藝有好報
好藝有好報
【音樂】 五月風情,品味獨奏正當時 經過SARS與維也納愛樂交響樂團狂風般的席捲之後,五月,是個適合聽聽獨奏小品的季節。 堪稱身懷德奧傳統精華的德慕斯(Jorg Demus)、陽光男孩田波(Sergio Tiempo)及銀髮族的史蘭蒨斯卡(Ruth Slenczynska)將各自呈現鋼琴世界裡不同的面貌。 兩廳院推出的獨奏家系列將由兩位樂壇老將率先上場:蘇顯達與劉榮義,不同於蘇顯達嚴謹的布拉姆斯小提琴奏鳴曲,劉榮義這位國內第一把交椅的雙簧管演奏家將呈 現多媒體的演出。另外在馬勒系列中受到矚目的樂壇新秀翁千琇,愛樂者將在五月聽到她的獨奏會。而一直在教學外,仍努力不懈持續舞台演出的長笛演奏家阮馨 儀,在這個月裡也定下了春季獨奏會。無獨有偶的,小提琴家陳幼媛的「法國時光」,將使初夏的台北充滿法式的呢喃。 獨奏音樂會或許沒有管弦樂或是室內樂音樂來得「聲光俱佳」,然而獨奏卻是最能直指人心的方式:音樂之於演奏者與聽眾、演奏者之於聽眾與音樂、聽眾之於音樂與演奏者,到底會呈現什麼樣的效應或平衡呢?五月,是個適合體驗的季節。(林芳宜) 現代人思維的自然回歸「後現代」的音樂、美術與建築講座音樂會 因為SARS病毒的肆虐,使得台灣首屆現代音樂節在最後一刻化為烏有。幸好即將在實驗劇場展出的「後現代」講座音樂會,將帶領我們從另一個角度一窺現代人的文化風景。 什麼是「後現代」﹖它與「現代」有何關聯與不同﹖誠如策劃者陳漢金博士所言:「現代」反映出沒是的徬徨與焦慮,而「後現代」則流露出對於即將來臨的「新世代」(new age)天真、樂觀與期盼的情懷。 「後現代」的藝術裡沒有「現代」艱澀難懂的語彙,沒有創作技巧的競技,只有現代人自然流露的思維,是「現代藝術」披荊斬棘之後的一種精神回歸,是追尋文化根源的一種展現。 此次講座除了有彭廣林、姜智譯、何君恆、吳世傑、陳詩愔擔綱的弦樂四重奏與鋼琴演出外,更邀來美術界的顧士勇、建築界的陳天祐,觀眾將可從視覺與聽覺的經驗中領略「後現代」的美。(林芳宜) 【
-
名家訪談
愛與執著的藝術家形象
這位目光銳利、頭腦清晰、年近七十二歲的鋼琴大師──德慕斯(Jrg Demus),應該算是目前碩果僅存,仍然活躍於世界舞台,並承繼著德奧傳統浪漫時期藝術家精神與風骨的鋼琴演奏家。他擁有自己的一個小音樂廳,全套的錄音器材、錄音師,他自創名爲Demusica──集合Demus與Musica(音樂)的唱片品牌。他曾經錄製過三百五十張以上的唱片,其中有許多是他自己的作品,他也擁有八十多架古董歷史鋼琴(古鋼琴),其中包含有史以來最老的一架「鋼琴」和貝多芬使用過的Broadwood鋼琴等等。他精力充沛,生命力強勁,對音樂熱愛與執著,隨時毫不妥協地與週遭音樂環境相抗衡,他堅持自己的理想與信念,口無遮攔地表達出心中的愛與恨。他對「鋼琴」樂器,與音樂上的知識及演奏經驗豐富,是足以讓所有習樂者嘆爲觀止。他眞是一位活在自己音樂王國中的「帝王」。 在一九六七年時,德慕斯曾經出版過一本類似「自傳」,名爲《詮釋的歷險》Abenteuer der Interpretation的書,書裡對音樂家及音樂現象及觀念多有論述。聲樂家費雪.狄斯考(Fischer-Dieskau)爲此書寫了序言,他寫道:「德慕斯不只是一位偉大、有成就的鋼琴家,更重要的是他是一位藝術家裡的思想家與文字權威。」因此,在此次訪談前,魏樂富又再重新仔細詳讀了這本書,並將其中一些理念提出來與德慕斯討論,雖然,我們把所有問題,都打好字,印在三張紙上,然而,德慕斯先生就好像他不看譜演奏一樣的,看也不看紙張一眼。他希望我們以對談的方式進行訪問。 訪談結束要不是急著帶大師去吃晚飯,他還會繼續不厭其煩地滔滔大談。他問我們是不是也覺得比起上一次十多年前來台灣,人們對音樂的知識「增長」了許多,不再只是外行人的表面空談。我們謝了大師爲台灣帶來的一切,他興奮地拿出了手邊最後一張舒伯特時代歷史樂器錄音的CD送給我們,而這也將成爲筆者對這位充滿著堅強生命力、活力、毅力的大師之最佳回憶。 文字|葉綠娜 鋼琴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系副教授
-
名家訪談
偉大鋼琴彈奏時代的最後一瞥
偉大的鋼琴彈奏時代已經過去了 ?「可以這麼說,是過去了!」堪稱二十世紀碩果僅存、仍然承繼德奧彈奏傳統的鋼琴家德慕斯如是說。最近來台演出的他,讓老樂迷驚歎其雖年過七旬、卻依舊硬底子打造的指尖工夫。本刊特邀鋼琴家魏樂富、葉綠娜夫婦專訪德慕斯,為這位屬於「偉大鋼琴彈奏時代」的大師留下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