扯鈴
-
焦點專題 Focus 馬戲演員
黃翊 在無機物之間,活出有機的自己
黃翊,20歲出頭,青春正盛,且外型搶眼,因此高中時期便有模特公司找上門。然而,他的那雙眼睛一旦望向扯鈴,就會流露出截然不同的氣焰。好像他看的不是轉動的扯鈴,而是凝視他轉動的生命一樣。 作為馬戲表演者,早早起步有體能的優勢,但若這麼說,又會讓人忽略馬戲背後需要的藝術深度。體能或許可以讓一個表演者將自己的技藝磨得讓人目不轉睛,然而,黃翊期待的是能打造讓人銘刻於心的一場表演,而非一場轉瞬即逝的秀。 大概是個怪咖 黃翊從國小接觸扯鈴,學沒幾年,就發現好像沒有老師可以教自己了。「真的很早欸大概是國中吧?後來我就開始自己扯了。」 他經常提及一件事,某段時間為了精進自己,走到哪裡他都帶著扯鈴,當時,他腦袋只能想著一件事:不可以讓扯鈴掉下來。 扯鈴不只是技藝而已,他是知道的,但除此之外,扯鈴到底還能是什麼?那時候的他,尚未有答案。彼時,偶爾和隊友閒聊,聊得多也不是技巧,而是形容一種身體的延伸的狀態,把扯鈴當作心靈的夥伴,他說:「我那時候常常跟大家分享怎麼對扯鈴比較好,結果也沒人回我,可能都覺得我很怪吧?」 自認怪咖,早早就把自己扯到台灣的天花板去,至於下一步在哪裡?黃翊不知道。 總之,不過也只是幾年前的事情而已,「馬戲平台」在衛武營在剛剛起步,而在國外,各種技藝早就燒得爐火純青。他於是毅然決然向外探索,於2022年幹了兩件大事:其一是徒步走了趟西班牙朝聖之旅,其二是報名世界知名的歐洲雜耍大會。 這裡先談後者黃翊說,參與雜耍大會之前,他總感覺自己對扯鈴的修煉好像來到極限,「好像一直在吃身體的老本,想把一切技巧練得很厲害,可是然後呢?做完之後會有一股巨大的空虛襲來。當時我坐在大會的練習場館內,那是一個非常大的空間,幾百個人同時練習,現場有各種道具滿天飛,我練累了就坐在角落看大家,思考我們為什麼要做這件事情?」 為什麼要做這件事情?那好像是他第一次思考這個問題。一旦疑問浮出,就像是裂縫一樣,透出一道光,然他看見自己的身體裡,除了扯鈴之外同樣使他在乎的事情:孤獨。
-
雲門劇場《馬戲少年1+1》 楊世豪、黃翊旋轉青春與馬戲物件
今夏,雲門劇場攜手2位青年馬戲藝術家楊世豪、黃翊,以「旋轉」為主題,推出全新節目《馬戲少年1+1》。此次演出由馬戲大環藝術家楊世豪、扯鈴表演家黃翊使用不同馬戲物件展現成長的蛻變,分別加入金獎得主陳珊妮、柯智豪及導演吳子敬、燈光設計劉柏欣共同創作,更豐富了音樂與畫面,呈現馬戲舞台的魔幻。
-
特別企畫 Feature 從民間遊藝到國家藝術殿堂
劉樂群的一小步,跨出「舞鈴」一大步
「一樣都是4G的隨身聽,為什麼大家願意花高價去買蘋果iPod?扯鈴也是一樣,不管是表演形式或是用具,都要用創新的思維呈現或包裝,去探索下一步的可能!」舞鈴藝術總監劉樂群篤定地說。 放棄穩固優渥的國小教職,轉戰表演藝術陌生領域,劉樂群一路以「傳統」為基礎,不僅改良扯鈴,更開啟了扯鈴融合舞蹈的藝術新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