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國家交響樂團(NSO)日本巡演:熊本首站
「來自臺灣」奏出跨海樂章 展現台日新世紀連結
2025年5月31日下午,熊本縣立劇場音樂廳迎來了一場極具歷史意義的盛會國家交響樂團(NSO)日本巡演首站音樂會「來自臺灣」。在台積電於熊本落腳、掀起台日經濟合作新篇章的當下,這場音樂會不僅是文化的展演,更象徵著台灣軟實力與產業實力雙雙進駐九州重鎮。 作為九州歷史文化與現代科技交匯地帶的熊本縣,隨著台積電(TSMC)熊本廠的設立與運轉,已成為台日關係的焦點城市之一。台積電的進駐不僅帶動當地經濟與就業,更促進人文交流與台灣社群在地扎根,台積電文教基金會執行長許峻郎舉例:「如贊助當地籃球隊及地震後毀損的古蹟修復等等。」NSO選擇熊本作為本次日本巡演首站,在這樣的時空背景下,具有象徵性與橋梁性意義,傳遞出台灣不僅輸出技術也輸出文化,將「來自福爾摩沙」的音樂帶進當地人民的生活。 在正式演出之前(5月29日),由台積電文教基金會支持的黃俊文小提琴大師班率先登場,臺南市市長黃偉哲也特別蒞臨現場,為同樣出身台南的小提琴家黃俊文加油打氣。大師班的幾位學生在黃俊文因材施教的指導下獲得相當的收穫,更有接受指導的學生當場表示願意來台受教於黃俊文。
-
焦點專題 Focus 解密三:音樂工作者的生存現況
韓國做到了什麼?借鏡文化輸出強國的制度保障與結構困境
根據 2011 年頒布的《藝術工作者福利法》規定,韓國文化體育觀光部每3年進行一次「藝術工作者實況調查」。最新一期針對5千多名全國藝術工作者的調查指出,2023 年韓國藝術工作者人均年收入為 1,055 萬韓元(約新台幣 26.4 萬元),其中音樂工作者的平均年收入更低,僅達 901 萬韓元(約新台幣 22.5 萬元);因收入微薄,平均每兩名藝術家中,就有一名必須從事副業;全職藝術工作者占 52.5%,但其中有高達 61.7% 為非長期僱傭形式的自由接案者。 藝術工作者面臨的生計挑戰不僅於此。調查中,有 23% 的藝術工作者表示曾有長達一年以上的藝術工作經歷,但最終選擇中斷或放棄藝術生涯,主因是收入不足(65.5%),其次為生育及育兒考量(13.9%);許多藝術工作者投入大量時間和精神磨練個人功力,但對人際溝通、掌握產業動向等工作不感興趣或自覺無暇兼顧,因而更難獲得與其專業相稱的機會及報酬。另外,韓文中「才能捐獻」(재능기부)一詞的原意是將個人專長貢獻於社會的自發性公益行動,許多公部門與民間單位卻借此名義壓低成本,號召藝術家參與無償或遠低於業界勞務報酬標準的演出及展示活動;這類邀約尤其針對剛剛起步、希望多累積經驗與曝光機會的新進藝術工作者,他們被說服接受不對等條件,導致「才能捐獻」在藝術圈成為具爭議性的名詞。 為了保障非常態受僱的藝術工作者勞動權益,文化體育觀光部於 2012 年成立「韓國藝術工作者福利基金會」(Korean Artists Welfare Foundation),開辦藝術活動證明登錄、藝術活動籌備補助、藝術工作派遣、工傷保險補助等業務,並提供法律諮詢、合約內容審核、心理諮商、維權教育等服務。然而,從近期的調查結果看來,韓國社會整體對於藝術工作的價值認同,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唯有社會願意正視藝術工作者的處境,並透過有效溝通達成勞資雙方都滿意的僱傭關係,才有可能翻轉藝術環境中長期存在的結構性問題。 韓國經驗給台灣的借鏡 讀到這裡,相信讀者在對照台灣現況時,多少有似曾相識的熟悉感。從政策層面來看,近年政府在文化政策中強化國際交流的布局;全台從小學到高中設有藝術才能班的學校遍地開花,補教市場也持續熱絡。民間資源方面,台積電、奇美、台新等企業多年來投入藝術
-
專欄 Columns
科技人的文化心意
台積電的晶圓代工產品並不是大衆每天都看得到的消費品,而是隱身在許多電腦通訊和家電的深層。然而,透過台積電對台灣文化事務實際的參與和實質的贊助,大眾卻發現了企業和個人的連結。台灣需要更多的文化義工,科技人可以成為貢獻卓著的一群,而大眾也期待看他們在幕後的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