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提琴家哈德利希(著西裝者)與柏林愛樂巴洛克獨奏家合奏團成員於訪台記者會上於國家音樂廳合影。
    音樂

    小提琴家奧古斯汀.哈德利希 為台灣獻上「亞洲唯一」

  • 音樂劇《也許是美好結局》線上公演海報。
    首爾

    《也許是美好結局》斬獲東尼獎 韓國音樂劇30年從文化輸出到與世共感

  • 同黨劇團《父親母親》奪得最佳戲劇獎(左,持獎座者為該劇編劇邱安忱,左為該劇導演蘇洋徵);四把椅子劇團藝術總監許哲彬以《太陽》獲得最佳導演獎(右)。
    其他

    首屆「臺北戲劇獎」 同黨劇團《父親母親》奪最佳戲劇獎大獎

  • 歷經五年,全民大劇團重新打磨《情人哏裡出西施》,在原古裝音樂劇基礎上融合台灣傳統歌仔戲,譜出新篇章。
    戲劇(曲)

    音樂劇與歌仔戲跨界合作 全民大劇團《情人哏裡出西施》譜出新篇章

香港artmate-藝術家廣告圖片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網站導覽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雜誌
  • Subscriptions數位全閱覽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表演藝術年鑑
      2.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3.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4. 表藝文摘
      5. 達人系列
      6. NSO發現系列
      7. NSO歌劇系列
      8. 特刊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 訂閱電子報
:::

黃珮華

相關文章 3 篇
  •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雲門舞集舞者

    黃珮華 迎向最亮的地方,跳舞

    當年正是看了雲門舞集的《九歌》,讓從小習舞的黃珮華有了當舞者的念頭。從二○○七年首度詮釋心愛的角色「湘夫人」,到將在今年的製作中擔綱高難度的角色「女巫」,黃珮華一路以個人生命歷程讓角色鮮活呈現,迎向舞台上最亮之處

    文字|鄒欣寧
    第236期 / 2012年08月號
  • 舞蹈

    踏出遠古傳說 傳舞當代幽思

    舞作以楚辭《九歌》為想像的跳板,發展出當代的舞蹈劇場儀式。八○年代後期,兩岸恢復交流、台灣解嚴「變亂」與以荷花為代表的「嚮往、眷戀」衝擊編舞家心靈;如今,作品中反映人神、人與權勢者關係的祭神儀典,引出關於「操控」、「挫折」等生命主題,此刻看起來反而多了社會變遷的風霜厚度,及寄予大自然生生不息的觀照希望。

    文字|周倩漪
    第179期 / 2007年11月號
  • 舞蹈

    在高處領略生命之孤絕

    延續《斷章》中藉由群舞重複性動作的積累而產生的節奏性張力,《在高處》更進一步以舞者強烈的身體語言「吶喊」出當代靈魂最深的恐懼在人群中面對自我絕對的孤寂。於是不止一次,舞者們聚攏舞台中央,面對觀眾,雙手抓膝,不可自抑地劇烈抖動著四肢與軀體

    文字|陳雅萍
    第143期 / 2004年11月號
免費訂閱PAR電子報,獲取更多藝文資訊!
*通過遞交此表格,即表示您接受並同意已閱讀本網站的使用條款,私隱政策和個人資料收集聲明。
:::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電子報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 網站導覽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統一編號 Tax Id number 00973926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通過A無障礙網頁檢測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

  •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