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Love You, You’re Perfect, Now Change
-
特別企畫 Feature 2024年度現象:01.長銷劇大增,劇場景氣亮綠燈?
借桃太郎的組隊策略,打造長銷作品從創作到行銷的商業模型
破題之前,我們先來回顧桃太郎:一位從桃子中出生的男孩,因家人和村民的控訴得知遠方有一座鬼島,害人無數。於是,他踏上了討伐之路。途中,桃太郎靠著糯米糰子招攬了白狗、山猴與雉雞,攜手向未知冒險,最終成功打倒鬼王,也順便奪回了村民的金銀財寶。 近年,儘管團隊都有意識到,若要做出一定量級的作品,單週的演出已經不敷成本,低席次更不符經濟效應,因此都希望好作品要讓更多觀眾看見,方能換回更多票房。但回頭看桃太郎這個家喻戶曉的故事其實隱藏了一個值得深思的細節,也值得在討論長銷主題時作為引子:「為什麼是這3隻動物?他們各自發揮了甚麼作用呢?」 疫情後第二年,各行各業開始亮起景氣綠燈,但娛樂產業還在等著浮出水面,似乎市場快要變了一個模樣,只要是廳院,不論表演或電影都在找觀眾,因為觀眾「觀看的地方」已經鬆動質變。白狗,山猴,雉雞知道自己要去打哪種鬼嗎?我們擅長的創作,製作和行銷方法能經得起鬼王考驗嗎? 隨著去年國立臺灣大學遊心劇場竣工,空總劇場、三重一村等場地啟用,大台北地區更多了一些非典型演出空間,商業劇團能夠有多出一些選擇暫時解決「作品通路」的煩惱,更陸續有團隊推出超過3週的「長銷式」作品:僅算空總劇場於2024一整年度便都是超過3週的演出:《文雄與秀英》、《沒有人想交作業》、《百舌沒有英雄的國度》、《妳歌》、《五木大学夜の女王櫻子媽媽》、《戲啊!出包惹》等作品輪番上演(註),而2024年底公布《悲慘世界》40周年音樂劇演唱會將於國家戲劇院連演一個月,共30場,也可視為檔期可能性增加的指標。
-
焦點專題 Focus 演員
鍾瑶:落幕以後,也不必與他們分手
「我不是天生的演員。」鍾瑶說。 因電視劇《姊的時代》闖出名號,近年又因《人選之人》的亮眼表現備受討論,鍾瑶天生帶著一股與眾不同的氣場。不過,若要她來形容,鍾瑶認為戲劇,應是真實世界中的RPG,得選擇角色,穿戴裝備,等著看前方會遇到什麼大魔王。 因此,表演於她而言,與其說是「天命」,倒不如說是一場任務,「我身邊的確有這樣的朋友,很享受舞台,現場接到什麼指令就能夠馬上衝出去、很快就以角色的姿態活起來;但我看待表演的方式,比較像是一道關卡,我要一道道破關、完成任務。」 以這個邏輯來說,2023年她的第一齣劇場作品《叫我林彩香》,大概可說是截至目前為止最大的魔王關卡。 「這個角色真的很難,一口氣跨足親情、友情、愛情的詮釋,好像是我過去幾年之間作為演員的本領,全部都在這個舞台上等待被驗收。」 鍾瑶說,最艱困的挑戰還不只如此,她與過去影像表演的經驗融合說明:「我覺得在電視環境待久了,演員會敏感意識到機器的存在,而且,為了維持一整天的拍攝能量,今天鏡頭若聚焦在眼神,你就會懂得做足眼神的戲就好了,否則很難適應一整天快速節奏的表演形式。可是劇場無法如此,即便是在排練現場,也無法允許你有任何一個身體偷懶,觀眾的眼睛就是鏡頭,他們可以自由捕捉、聚焦任何畫面,因此這個時候,你連一根小拇指都不可以放鬆。」 鍾瑶說,站上了排練場,她必須像個小寶寶一樣,讓自己回到最初,如新生之姿於劇場內誕生。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疫情之下看藝情
COVID-19疫情迄今已逾兩年,對全球表演藝術產業皆造成重大影響。紐約百老匯迄今仍因確診案例而有程度不一的停演事宜(註1),學界亦有針對疫情下之觀眾心理與產業影響之研究(註2)。本文僅就OPENTIX與兩廳院售票系統之數據觀察,提出台灣表演藝術產業在疫情下之狀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