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羣翊
-
戲劇
比真心還難交出的手機 《完美陌生人》轉譯電影的流動感
「如果我有偷吃,我哪可能提議大家玩這遊戲。」 「說不定你就有,你想藉此讓事情曝光,就和連環殺手想被別人知道的心理機制一樣。」(註1) 你與親密伴侶、知心好友的信任關係,究竟可以推展到什麼境界?你敢說出心中最真實的秘密、最黑暗的思緒?還是,你敢不敢交出你的手機? 7名好友(包括3對夫妻加上另名友人)來到其中兩人家中定期聚餐,席間女主人忽然提議來場比「真心話大冒險」還危險的「信任遊戲」,要所有人交出自己手機。在這晚上任何來電或訊息,都得向在場所有人開誠布公,徹底挑戰人性,以及各種建立於信任與親密之上的人際關係這是義大利2016年席捲全球賣座影片《完美陌生人》(Perfetti sconosciuti)的故事設定,導演保羅.傑諾維西(Paolo Genovese)本人也參與編劇,不但榮獲義大利金像獎最佳影片肯定,寫下超過1,600萬歐元票房佳績,更翻拍20多國語言版本。台灣雖無中文版電影,但即將由躍演劇團推出中文舞台劇,讓觀眾一同參與這一晚心驚膽跳的真實與謊言,背叛與秘密。
-
戲劇 讓青少年肯定自身的價值
《以為是BL結果是BFF》 以音樂劇陪你成長
唱歌集音樂劇場(以下簡稱唱歌集)將推出的青春校園音樂劇《以為是BL結果是BFF》(以下簡稱《BL》)以「BL」為劇名,但也得強調後頭的「結果是」,所以重點不完全在「BL」,而更著重於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的迷惘,包含升學壓力以外的性別與自我的認同等。 仍於臺北藝術大學就讀研究所的編劇陳志楷,在確定以青春校園為主題後,與製作團隊聊到自己看過的Netflix校園喜劇《好想做一次》,意識到不同年齡層的觀眾對這個作品喜愛的面向截然不同,自己在意的是與主角類似的經歷,而年紀較長的製作人詹喆雅、演員詹喆君則看到成人在這個故事裡扮演的角色;不過,陳志楷對於這種青少年「被關心」的意念,慢慢成為《BL》的出發點,「我在看《好想做一次》時產生的那個無可取代的力量,讓我也希望《BL》可以有這樣的價值跟能力,去關心一群『可能覺得沒有人在乎他們問題』的一群人青少年。」於是,《BL》就這樣開始發展。
-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導演
林羣翊 留下來,守護一方幸福
接近午夜,林羣翊才結束那天的排練。 成為導演,其實是意外,但也不意外。過去所學以表演、舞蹈為主的他,曾思考作為演員,「不過,我喜歡管理、掌握一切的感覺。」也或許是指導教授杜思慧的那句「你適合擔任導演。」影響了他,才覺察自己對掌握作品整體呈現充滿興趣或許在無常的人生中,能夠掌握住某些事物可說是種補償,抑或是成就,如作為8年級前段班的他,繼續創作與經營劇團,也籌備著咖啡廳開幕,斜槓地拿捏著自己所愛的人生樣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