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行:無框的靈魂
-
新銳藝評 Review
譜線之間、框架之外
集合各時代音樂先行者,多樣的演出形式在普遍音樂會中獨樹一幟,獨奏、絃樂四重奏、男聲合唱並與影像、燈光、舞台設計等劇場元素巧妙融合。以音樂作品和影像搭配而言,佛瑞的鋼琴五重奏(第二號C小調作品115第三樂章)一曲別緻,絃樂圓滑奏是徐徐微風、鋼琴音色是點滴陽光。調整呼吸感受風和光,心跳在田園風光裡顫動,隨著螢幕影像變化體認:「原來曲中的陽光是夕陽。」光、漣漪和搖曳草叢的影像使我聯想到T.S.艾略特詩作〈焚毀的諾頓〉第一節:「池塘充滿陽光照射的水╱池面在陽光的中心閃耀著」,最後的長音是夕陽餘暉、也是心靈回歸平靜。 導演在演後座談中談及這場饗宴的核心概念。其一,聽覺如何建構空間。梅湘《時間終結四重奏》第三樂章〈群鳥的深淵〉便是空間感建立明朗的一環,燈光調暗、單簧管孤寂聲線劃破空氣的那刻,領悟:「啊,原來我們是集中營裡的囚犯。」低頭將視線放低、感受音樂和燈光所營造的空間,單簧管樂音穩重又飄渺,忽近忽遠令我有種樂手位子不定的錯覺。同時,曲子與螢幕影像相符,使人隔著音符望見枝頭上起初雀躍的鳥兒、又共同墜入後段的無力深淵。其二,看見框架、突破框架。此概念以奧利維洛的絃樂四重奏《為特里.賴所寫的70個和聲:弦原理沉思》貼切舉例,與傳統演奏方式大為不同,作曲家以文字記譜、沒有任何音符,演奏家要依憑文字指引和自身想像進行演出。走上舞台時,中提琴手脫下外套披在椅背上,使我聯想起黃麗群散文〈怎樣的生活〉中脫下外衣的掙脫意象,預示了解開束縛、重新建立作曲與演奏之間的關係。觀賞樂手一面在音樂中即興、一面在舞台上四處走動,有音群快速的時刻亦有留白、有站有坐有各種姿勢,這時我體認到,樂曲和樂手的「遊走」不限於音符或舞台而是突破整個「空間」,完美契合了突破框架的概念。 《先行:無框的靈魂》有著面貌多樣的作曲家,他們是各時代音樂領域的先行實踐者,選曲有些與平常對作曲家的既定印象有所出入,在演出概念中帶給觀眾新穎感官體驗。終曲梅湘《時間終結四重奏》第五樂章〈贊耶穌永恆〉回應到音樂會主軸,聆聽感受是時間無止境和沉穩安寧,提醒我們時間往前走的同時,蘊藏其中的歷史精神和意義都將共同前行,如結合聽覺與視覺的盛宴《先行:無框的靈魂》,透過獨特演出,跨越的不只是時間和形式更是靈魂立體豐盈而無框。
-
藝術節 國家兩廳院「2022秋天藝術節」
透過劇場思辨 在真實人生進行闖關遊戲
國家兩廳院策劃的秋天藝術節以「為明日而行動」(Act of Tomorrow)為核心策展精神,於2022年舉辦的第二屆秋天藝術節,用「接關」來延續主軸,將人生比喻成一場遊戲,劇場則化身為遊戲中一道道關卡的「儲存點」,展開劇場創作與參與過程裡獨有的思辨體驗,讓所有人帶著過去經驗與養分繼續接下未來關卡。 「劇場是否能成為一個開啟連結、主動對話的機會?」這個問題始終縈繞著兩廳院藝術總監劉怡汝面對場館營運、規劃節目的思維,希冀兩廳院不要只是一個單純購買節目之所。特別是面對這幾年的擾動,不管是政治、疫情、環保、藝術等議題,眾人不再是局外人,都持續尋找出口與答案。劉怡汝表示:「我們一直在思考為什麼要有藝術和劇場,當今劇場存在的價值是什麼?它如何回應這個社會?這是秋天藝術節一直在試圖尋找的答案。」她也說,秋天藝術節規模不大,卻是耗費最多心力的藝術節,因為每個節目的規劃都希望透過思辨過程讓劇場擁有真心實在的影響力。因此,從第一屆(2021)探討「眾聲平等」,開啟與社會的對話,到今年的「接關」,持續讓議題思辨帶進演出當中,也延續到演出之後,重新進入生活場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