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芝加哥家交響團與指揮梵志登演出現場轉播。(Milagro Elstak 攝 馬勒音樂節 提供)
焦點專題 Focus 世紀跨越,馬勒回歸──2025馬勒音樂節 直擊現場之二

CSO鋪展鐵漢柔情 N響工整中打開天堂之門

芝加哥交響樂團:梵志登的剛柔並濟

芝加哥交響樂團(CSO)在梵志登(Jaap van Zweden)指揮下,接連帶來馬勒第6號交響曲《悲劇》和馬勒第7號交響曲。這兩場演出,展現CSO截然不同風格面貌。

在馬勒第6號交響曲演出中,我感受到CSO的剽悍樂風,前兩樂章如B52轟炸機狂轟猛炸,讓我聽覺疲勞,彷彿樂團只有大聲、更大聲。梵志登像是綠巨人浩克,領著一群張牙舞爪的哥薩克騎兵橫衝直撞。毫無修飾的樂句,讓我不禁懷疑聽到的是交響樂團,還是鼓號樂隊。演出慢板樂章時,樂團也難以冷靜,僵化缺乏彈性的樂句失去歌唱性。此外,終樂章的木槌失誤也讓人錯愕。如此粗獷的《馬六》演出,還真是第一次見識到。

然而,隔天的馬勒第7號交響曲卻讓我對CSO刮目相看。我可以肯定地說,這是我數十場《馬七》聆賞經驗中,完成度最高、音樂表現最豐富的演出。梵志登樂風確實非常適合演奏《馬七》,CSO也真不負眾望,帶來一場精采音樂饗宴。第1樂章表現延續前一晚的剽悍,直來直往的樂句處理俐落有勁,銅管音量飽滿紮實。CSO達到了將總譜演奏指示忠實呈現的水準。第2樂章速度雖稍快,但每個聲部井然有序,看似四平八穩卻又心猿意馬的主題,讓我竟然聽到馬勒的黑色幽默。

芝加哥交響樂團與指揮梵志登。(ToddRosenberg 攝 馬勒音樂節 提供)
陳思宏談《少年Pi的奇幻漂流》廣告圖片
《少年PI的奇幻漂流》 舞台劇精采片段搶先看廣告圖片

我原以為詼諧曲樂章梵志登又要衝鋒了,沒想到樂團抓到圓舞曲韻律,難能可貴地展現流暢細膩律動,鬼魅魍魎氛圍掌握恰到好處,許多瘋狂到要崩解的樂段都在梵志登巧手下化險為夷。樂團演奏自此愈來愈靈動自在,柔情恰巧銜接起最溫柔的第4樂章,成為當晚最寶貴的抒情時刻。此時我終於看到CSO卸下武裝,展現鐵漢柔情。梵志登有效引導樂團放慢腳步、調整呼吸,最終鐘鼓齊鳴的尾聲也達到大放煙火效果,能量與張力兼具。這場《馬七》的成功,正是因為其樂章設計剛柔並濟,梵志登對這首交響曲的了然於胸,讓這次馬勒音樂節之旅再記上精采難忘的回憶。

《悲慘世界》10個不可不知廣告圖片
NHK交響樂團與指揮法比奧.路易西。(Milagro Elstak 攝 馬勒音樂節 提供)

東京NHK交響樂團:工整中的天國之音

東京NHK交響樂團(N響)在法比奧.路易西(Fabio Luisi)指揮下,演出馬勒第3號交響曲和第4號交響曲,展現他們在這「天團競技場」上的挑戰與成長。

在馬勒第3號交響曲演出中,我感受到N響雖拿出了最佳實力,但在整體表現上仍明顯遜色於前兩日的RCO與BFO。樂團演奏技術水準不輸,卻如同乖寶寶般,在馬勒的狂放與神經質中力求「工整」。這種「工整」使得音樂少了熱情與衝撞,每個樂章都演奏不錯,卻也少了驚喜與感動。路易西極盡所能驅動樂團放開,卻每每力有未逮。平心而論,以《馬三》如此困難的作品,N響能頂住壓力,在長達100分鐘演奏下有此表現,已不該多加苛責。終樂章尾聲,感動的除了音樂,更多是對故人的思念。

不過,N響在隔天的馬勒第4號交響曲演出中,卻給我巨大驚喜和慰藉。比起昨晚因緊張而略顯平淡的《馬三》,N響在《馬四》的表現雖不至於脫胎換骨,但的確輕鬆不少。上半場由德國男中音馬蒂亞斯.葛納(Matthias Goerne)帶來5首《少年魔號》歌曲,其過於暗沉的音色讓歌曲戲劇張力有所折扣。但下半場的《馬四》整個樂團活絡起來:從第1樂章輕快雪橇鈴聲開始,路易西處理充滿童趣,樂團流暢律動讓人心滿意足。第2樂章死亡之舞魅惑氣息令人印象深刻。而第3樂章,美得難以言喻!樂團以溫暖、醇厚音色澆灌在皇家大會堂絕佳音響空間裡,每個段落間流暢而細膩的轉折,讓我完全浸淫在馬勒少有的溫情中。最終那旱地拔蔥般的強音,如同天堂之門打開。

這樣的美好迎來最後的〈天堂之歌〉,女高音方穎的音色演唱這首充滿童真的樂章恰如其分。樂團在每次間奏中展現那種「忙進忙出」感覺也讓人莞爾一笑。馬勒在樂章尾聲暗喻宛如天堂的音樂只有他寫得出來,這樣玄妙的意境,在N響演奏中全然展現。那句歌詞:「是天使的聲音開啟了感官,這一切都在歡樂中甦醒。」是的,今晚我們如同經歷美好夢境,在歡笑中甦醒,這也是馬勒前期4首歌曲交響曲最終的解答。

本篇文章開放閱覽時間為 2025/07/16 ~ 2025/10/16